1978年秋,长春的街头一如既往地热闹。
人群中,一位穿着朴素的老人正与老友聊着天,偶尔路过的行人见到他也是一脸尊敬,足以见得这位老人在这里很受大家欢迎。
就在这一片喜气洋洋的氛围中,一位年轻人忽然拉住他,说有人在等他,还是中央的人。
老人一开始还没有反应过来,只是愣愣地跟着眼前的年轻人一直往前走,边走还边说换身衣服再去也不迟。
等来到地方后,老人才发现已经有飞机在那里等着。
来人一见他,便立马上前,激动地握住他的手,说明了来意:中央要接他回去。
这位老农是谁?为何中央要派专机接他去北京?他的身上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洪学智
初入战场,多次死里逃生
这个人就是洪学智,他于1913年出生在安徽省金寨县双河镇的一个小村子里。
贫寒的家境让他很早就明白了责任二字。
在他的童年里,读书的时光并没有太多,更多的是辛勤的劳作。
这份懂事也让后来的他在战场上坚韧无比,成为令敌人闻风丧胆的一员猛将。
随着父亲的离去,年少的洪学智渐渐有了要做成一番事业的想法。
在他17岁的时候,了解到红军是一支正义勇敢,为百姓战斗的队伍。这份热血深深的打动了血气方刚的洪学智,因此他毫不犹豫的加入了这支由共产党带领的队伍。
红军在学习
在红军队伍里,年轻气盛的洪学智凭借着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地从一个小兵变成了可以带领一个游击队的小队长。
头脑灵活的他也很适合这种游击战术,尤其是在1929年的那场“商南起义”中,洪学智的表现可谓是相当出色。
1929年为了打击商南地区反动势力对我党的残酷暴行,中共商罗麻特别区决定发动起义。
在5月6日这天,趁着天气不好,又是晚上,敌人放松了警惕,我党开始了一场周密的行动。
商南起义
当天晚上,以洪学智等人带头的游击小队先是潜入了当地各个地主大院。
游击小队开放了地主们的粮仓,让地下党人有机可趁,打响了起义的第一枪,双方配合下,没过多久,起义便宣告成功。
这次的经历让洪学智的心里埋下了一颗红色的种子。
当时条件很艰苦,加上游击队一天要打好几次仗,经常要风餐露宿。但信仰大于一切,他不仅没有退缩,反而更加认真地投入到了革命事业中。
在红军时期的苏家蚌战役中,时任机枪连连长的洪学智被紧急调任前线,冲锋陷阵。
苏家蚌战役
这次战役中,为了加大胜算,洪学智一马当先,冲在前面。
谁知,还没来得及卧倒,敌人就抢先一步开枪,一子弹击中了他的胸脯,穿过肺叶,鲜血喷涌而出,整个人的意识都模糊了起来。
洪学智在意识模糊间,不小心踩空滚下了山坡,昏了过去。
洪学智被紧急送去医院后,由于时间过长,肺部的鲜血已经凝结成了血块,波及到呼吸,如果不及时治疗,他将休克而死。
可是当时的设施简陋,医疗业也不发达,医生也是束手无策。
洪学智
就在时间一点一滴过去的时候,事情出现了转机。
一个俘虏说话了,原来他是敌方的军医。
为了避免杀身之祸,他拿出了一些西洋药,给洪学智服了下去。
说来也奇怪,这药服下去不一会儿,洪学智就恢复了神智。
虽然他还是很虚弱,但好在醒了过来,让众人放心不少。
回到家乡后,卧病在床的洪学智没有闲着,他开始思考,自己接下来的路应该怎样走。
思来想去,他觉得革命事业是不能有懈怠的,哪怕是死也要在与敌人的抗争中死去。
洪学智
于是,洪学智在身体稍微恢复一些后再次离开了家乡,他重新回到了部队,选择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
1935年,时任军政治部主任的他开启了长征之路,主要工作是与群众建立联系,支援红军后方。
这一时期里,洪学智亲切深入群众,赢得民心,为红军的后勤储备做了极大的贡献。
长征路途中,因为环境艰难,地理条件艰苦,很多将士都有了不同程度的伤病。
尤其是在他们行至黑水、芦花地带,伤员的突然增加让粮草储备更加紧张。
如果按照平时的方法,或许可以靠当地的群众稍微解决一下,可这次不太一样。
洪学智和战友
由于历史原因,黑水、芦花地带多是少数民族聚集地。
这里的部落情节非常严重,还在用着原始的统治方式。
再加上反动派的挑拨离间,使红军很难与当地百姓建立良好的群众基础。
为了解决燃眉之急和打倒反动派,洪学智决定放弃一向遵循的说服政策,直接进攻敌方。
他带领着将士,翻山越岭,打下了几个反动派支持的寨子,筹集到了数万斤粮食和大量的牛羊。
这些物资保证了红军顺利北上,确保了红军的物资供应,就连刘少奇同志也对他啧啧称赞,佩服不已。
洪学智
只是因为太过操劳,他的身体状况渐渐出现了问题。
在长征途中的一次救援行动后,洪学智因为在雪地里呆的时间太长,来不及取暖,昏了过去。
医生用了许多方法,他依旧昏迷不醒,若不是还有一丝心跳,众人都以为他就要离去了。
就在这时,他们听闻几十公里外有一名医术高超的老中医。
带着最后一丝希望,部下们将老中医请了过来,在他的调理下,洪学智慢慢睁开了眼睛,再逃一劫。
这段经历在他的晚年回忆里,也是频频出现,毕竟在某种意义上说,长征也是救了自己一命。
洪学智
屡战屡胜,多次立功
长征结束后,三大主力军团顺利会师。
1940年11月,苏北战役爆发,洪学智率领抗大总校华中派遣大队奔赴前线。
在敌人的重重封锁下,洪学智一行人成功横跨六省,抵达江苏盐城新四军军部。
不仅如此,更令人惊叹的是,在他的带领下,全队无一人减员,全部归队。
这突出的成绩让洪学智受到了刘少奇和陈毅的亲自接见,并对他的行动表达了高度赞扬。
为了发掘他的潜力,陈毅还让他担任了抗大第五分校的副校长,在他们的合力培养下,又为当时的新四军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干部。
1941年夏季反“扫荡”行动中,他临危受命,成功掩护新四军和抗大第五分校安全撤离。
同年10月,他又担任了新四军盐阜军区司令员,重操旧业,建立了不少学习队伍。
在这期间,他培养了一大批军事干部,为当地的军事基底打下良好的人才基础。
1942年,战况越发激烈,盐阜地区也引来了第一次寒潮,一般这种极端天气下,敌人们是不会出去的。
于是洪学智就是趁着这个空隙,带领部下一举歼灭汉奸、伪军一千四百多名,狠狠地打击了日军的狼子野心。
这次的大捷,让盐阜地区的武装势力大幅增加,武装力量一度发展到了五千多人,很快就成为地方军团中的中坚力量。
三年后,我军力量已经十分壮大,洪学智也被调为新四军第三师副师长。
在与黄克诚率部进军东北的时候,为了巩固东北根据地以及后续发展。他一咬牙,在极为困难的状况下疏通了承德到辽西的铁路,确保了驻地军人和干部的及时输送。
当然,洪学智的胜利之路远远不止这些。
黄克诚
1947年2月,洪学智再次升职,成为了辽西区副司令员。
这次的他刚上任就遇到了一场硬仗:蒋军准备向南满临江地区发动第三次进攻。
为了打赢这场战斗,我军决定分批行动,先从蒋介石所在的城子街进攻,全方位突破蒋介石的防御战略。
而洪学智的任务就是负责围攻城子街守军。
刚接到命令,洪学智便立刻下令,让自己负责的6纵队战士以一夜60公里的速度奔袭城子街,用最少的速度与其他队伍紧急汇合。
可敌人太过狡猾,还未等他们动手,一个急促的消息就传了下来:
敌方已经发现我军的计划,他们极有可能在今晚或者明晚逃跑,为了速战速决,组织决定改为第二天下午进攻。
这样的安排也是为了等另一部队的汇合,毕竟人多力量大。
多等一晚,胜算或许会更大一些,但有时候意外往往比计划来的更加突然。
当6纵队17师49团到达城子街西边的时候,将士们发现马路上布满了敌军—他们正在准备逃亡。
洪学智视察部队
为了压制敌人,不让他们溜走,洪学智来不及请示上级,便直接下令开枪拦住敌人。
枪炮声引也引来了埋伏在另一边的军人,双面夹击下,蒋军根本没有回旋的余地,只得掉头重新逃回城子街。
第二天,东总炮兵1团和2团赶来,多方配合下,战争一触即发。
第三天,还没等到下午,双方便已经展开了激烈的交战。
第四天,在我军的猛烈攻击下,敌军很快就败下阵来,至此由洪学智带领的6纵队仅在城子街战斗中就歼灭敌军1500余人。
这次的胜利让我军气势大增,一鼓作气下,由洪学智带领的部队在之后攻打通辽、四平保卫战等几次战役中,都成功的遏制了敌人的进攻。确保了辽西地区的安全,狠狠的消弱了敌方的嚣张气焰。
奔赴抗美援朝,两次授上将衔
新中国成立后,洪学智并没有结束自己的使命,抗美援朝的到来,让他再次走向战场。
此时已经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的他,成为了彭德怀司令员的左膀右臂,为了协助志愿军更好的入朝作战。
他常常奔走于各个部门之间,确保军队分工明确,井井有条。
在他的帮助下,抗美援朝的第一到五次战役,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他的所作所为切实的减轻了彭德怀许多负担,使战役的领导者有更多的精力与敌军抗衡,或间接或直接的提高了作战效率,增加了军队之间的协调性。
在结束抗美援朝中,他英勇的表现获得了两国领导人的高度赞赏,他先后荣获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一枚,一级自由独立勋章两枚。
洪学智(左一)
归国后,在1955年的授衔典礼上,洪学智被光荣的授予了上将衔,这份军衔不仅仅是他优秀的证明更是他对祖国的热爱。
1977年,在经历了新中国的风风雨雨后,洪学智在这一年重新穿上了军装,并被当选为中央军委委员,兼任国防工业办公室主任。
而开头的一幕,就是中央军委为了接他回去任职。
即便身居如此高位,他也从不以权谋私。
因为他知道老百姓是从怎样的水深火热里走出来的,他知道新中国的成立时有多么的来之不易。
洪学智
他不仅对自己要求朴素,对家人也同样。
一床从四平保卫战中遗留下来的毛毯,他一直用到了1968年儿子洪虎结婚。
后来,因为拿不出什么值钱的礼物,他便把这条毛毯重新洗干净赠与儿子儿媳。
儿子儿媳也能够理解父亲的心思,他们从心眼里敬佩着父亲的简朴与英勇。
就连身边的工作人员也无不赞叹洪学智的简朴,据工作人员介绍洪学智只有两双皮鞋,这两双皮鞋一穿就是三十年。
即便如此,他还是爱惜万分,除了重要的活动他才会穿这两双皮鞋,平时的办公和居家他都只穿布鞋。
洪学智抱着洪虎
不仅生活作风简朴,洪老平日里待人接物也很是亲切,一点都没有领导的架子,还喜欢别人开玩笑,哪怕出国也不例外。
八十年代,洪学智受国家命令第一次踏上了美国的土地,他的幽默风趣很快就和身边的人打成一片。
身边的一位美国将军也对他很感兴趣,尤其是在听闻他的赫赫战功后,便问到:
“洪将军,你是哪个大学毕业的?”洪学智笑笑说:“我是你们美国的军校毕业的。”
洪学智访美
这可一下勾起了在场所有人的好奇心,毕竟大家都知道洪学智哪里上过什么大学。
但他为什么要这么回答呢?
果然旁边的美国将军好奇了,问说他是美国哪个军校毕业的。
洪老又说:“我是你们美国的空军大学毕业的。”
美国军人听后愣了愣随即便明白了洪学智的意思,也哈哈大笑了起来,原来他们说的是三十多年前的那场朝鲜战争。
当年的朝鲜战场上,除了有冰天雪地,还有致命的洪水。
而恰巧就在这一年,朝鲜北部发生了一次特大洪水,冲坏了大量的铁路、公路,这就使得物资无法及时跟上。
美军看到这种情况,一度认为是老天都在帮他们。
可他们不知道中国有句话叫做:人定胜天。
在洪学智的带领下,数十万志愿军昼夜交替,连续奋斗了25个日夜,修好了被冲坏的运输线。
就在我方与洪水战斗的时候,美军又准备了一个残酷计划—绞杀战。他们借用自己丰富的空军资源,对我军的铁路、桥梁公路进行了疯狂的轰炸。
美军轰炸
为了应对这种局面,洪学智在重要的运输线上都会设立一些防空哨。一个哨位一般由六个人组成,只要有敌机出现,他们就会用鸣哨的方式提醒其他军人。
这种方式可以最大程度的提高与敌军对峙的效率,也可以更好的保护好我方的运输线。
在他的领导下,我军的物资运输线成为了一条炸不烂、打不垮的钢铁运输线,就连美军也是敬佩不已。
正是因为那场战争,让洪学智的能力得到了高度的体现,从而成为了我国军史上一颗耀眼的明星。
为了弘扬他的事迹,1988年的授衔名单中,洪学智的名字再次出现在上面。
两次授衔,不仅仅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存在,更是对洪学智行为的一种肯定。
洪学智老人在祖国危难时挺身而出,他将自己的青春和一生奉献给祖国,奉献给人民!
洪学智
毕竟,勋章本身不会发光,但当上面有了英雄的名字,它的荣光才更加闪耀!正是因为有洪学智这样千千万万束光芒,我们的国家才能在最困难时冲破灰暗,重新散发光芒!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