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5·7空难”:112人罹难,其中一乘客买了7份意外险,动机成迷

发布一下 0 0

2002年5月7日21时24分,一架从北京飞往大连的CJ6136麦道客机在大连附近的渤海湾发生空难,103名乘客和9名机组人员全部罹难。

这场空难发生后,无数人为此揪紧了心,家属们更是痛不欲生。

受国家有关部门指派,专家组随即赶赴现场进行调查。

大连“5·7空难”:112人罹难,其中一乘客买了7份意外险,动机成迷

图|飞机坠海

很快,专家就发现了一个蹊跷之处。

在当时,大多数人乘机都不会购买航意险,毕竟一是觉得没必要,二是觉得不吉利。

这也很好理解,谁也不想自己搭乘的航班发生意外,然而一名乘客却别有用心地购买了7份意外险。

在世界的航空史上,根据统计学数据,航班失事的概率约为四百七十万分之一。

大连“5·7空难”:112人罹难,其中一乘客买了7份意外险,动机成迷

图片源自网络,与本文无关

所以每一次空难,不同于道路上三天两头的车祸,都是惊世骇俗的事件。

对于大连“五七空难”,人们充满了疑虑,飞机行驶过程正常吗?这位乘客到底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而购买7份意外险的?

一切还要从起飞之时说起。

2002年5月7日晚上20时36分,中国北方航空的CJ6136航班在北京首都机场准时起飞。

原定的飞行计划是在一个小时之后,航班会降落到大连周水子机场。

进入大连上空后,机组人员已经按照地面机场塔台的指示,准备降落。

但在飞机航行到傅家庄上空时,客机报告地面塔台说客舱失火。

大连“5·7空难”:112人罹难,其中一乘客买了7份意外险,动机成迷

图|夜空中的航班,远眺下方的城市

这时候的时间大约在21点30分,随后地面塔台便再也接收不到CJ6136航班的任何讯息。

大约5分钟过后,大连海上搜救中心接到附近渔船的报告,渔民们见证了整个失事过程。

这次失事到底是人为还是意外,打捞起来的黑匣子(包括飞行记录器、座舱交谈记录器)告诉了我们答案。

调查显示,该航班的机组人员相当专业,并且整个飞行过程之前并无异样。

CJ6136航班机长王永祥身经百战,上万个小时的飞行经验,执飞从北京到大连的航班对他来说轻而易举。

大连“5·7空难”:112人罹难,其中一乘客买了7份意外险,动机成迷

图|北方航空的客机

同时,王永祥还在北方航空公司的训练科兼任教官,经常指导年轻的飞行员们。

副机长陈锡明虽然较为年轻,但他也有着三千多个小时的飞行时长。

其他7位乘务人员更是没有作案嫌疑,大家在整个飞行途中都各司其职,坚守岗位。

那是否是天气原因导致的呢?

根据气象部门的数据,2002年5月7日当晚,渤海湾的天气情况良好,外部并不存在干扰因素。

风平浪静、月明星稀的夜晚,渔民们也趁着凉爽的时候外出打渔。

所以按照常理来推断,能力过硬的机组人员、适宜的天气、不远的距离,失事几乎不可能。

大连“5·7空难”:112人罹难,其中一乘客买了7份意外险,动机成迷

那飞机的整个遇难过程又是如何的呢?

根据飞行记录器显示,就在晚上21时22分左右,航班的客舱尾部就开始失火。

当时飞机正在准备降落,乘务人员在提醒各位旅客注意安全之后,便回到了自己的位置。

也正是趁着客舱无人巡视的时机,一把大火慢慢不受控制,逐渐从尾部开始蔓延。

空乘人员在紧锣密鼓地排查之后立刻上报,但此时产生的浓烟已经四处弥漫。

航班此时距离降落跑道不到5公里,正好是处于最危险的时候,此时纵火必然别有用心。

大连“5·7空难”:112人罹难,其中一乘客买了7份意外险,动机成迷

在地面,夜幕的笼罩下,航班上的火星已经肉眼可见。

航班已经接到了地面塔台的指示,要求CJ6136尽快降落,地面已经部署好了消防队员。

但具体情况如何,谁也说不准,要是大火万一燃到飞机油箱部位,那么无论是在哪儿,都是一次巨大的浩劫。

21时24分,地面塔台再次收到消息,机组人员报告称大火已经不受控制,并且已有乘客昏迷。

在这个生死存亡的时刻,整个航班的乘客都慌了神,不断从客舱尾部一直聚集到客舱头部。

由于事发突然,尽管地面指挥中心已经接到航班失火的消息,想要救援也是束手无策。

大连“5·7空难”:112人罹难,其中一乘客买了7份意外险,动机成迷

所以他们期盼着整个航班能够顺利落地,由地面消防部队把大火扑灭。

当时客舱内混乱不堪,不少人都已经陷入了绝望,大家都丧失了理智,很是慌乱。

飞机上配置的救火设备,在熊熊烈火面前也毫无用处。

乘客们不断往航班头部方向涌入,飞机难以保持平衡,很快就开始颤抖。

机长王永祥面对这样十万火急的局面,他心里知道想要成功降落是不可能了。

他自己也做好了因公殉职的心理准备,不想让航班在地面爆炸。

大连“5·7空难”:112人罹难,其中一乘客买了7份意外险,动机成迷

为了避开人员聚集的区域,王永祥偏离了原版本降落的航道,转而在渤海上空盘旋。

避过机场之后的CJ6136,重新开始提高飞行高度,越过了周围的居民区与商业区。

飞机转向停止俯冲之后,地面的塔台便再也没有收到CJ6136的消息了。

在之后的短短几分钟之内,大火就烧毁了整个机身,整架飞机也断两截。

21时44分,伴随着”轰隆“一声巨响,整架航班坠落于大连附近傅家庄海域。

大连“5·7空难”:112人罹难,其中一乘客买了7份意外险,动机成迷

在处理后续人员伤亡的事务中,飞机起火的原因才慢慢浮出水面。

搜救人员赶到傅家庄航班失事海域时,这架麦道A82型客机已经慢慢沉入了海底。

根据万方的数据显示:

军地共出动船只128艘,累计出船1331艘次、6955小时;军民参加搜救打捞人员共计17838人次;抽调潜水作业人员64人,累计潜水作业672人次,作业时间697小时,在26.7平方公里的飞机失事海域反复搜寻,对其中24万平方米的重点区域进行了地毯式的潜水探摸打捞。

经过细致的海底作业,一共有92具遗体被打捞出水。

大连“5·7空难”:112人罹难,其中一乘客买了7份意外险,动机成迷

但在CJ6136航班中,罹难乘客103名,机组人员9名,剩下的20位,至今没能找到其遗体。

在遇难乘客中,一共有44位乘客购买了航空意外险。

购买一份航空意外险只需花20元,所得到的赔偿金额为20万元。

按照规则,该次航班44名乘客的家属都应该得到保险公司的赔偿。

但奇怪的是,专案组人员发现,有一名叫做张丕林的乘客,在6家保险公司总共购买了7份保险。

购买7份保险,一旦符合赔付标准,那将会得到140万元的赔偿金。

大连“5·7空难”:112人罹难,其中一乘客买了7份意外险,动机成迷

图|救援人员在海上展开搜救

这一怪异的举动立刻就引起了调查人员的注意。

与此同时,通过破译飞行记录器,专案组发现此架飞机并没有燃油泄漏,油箱一切正常。

航班失事原因为客舱后部起火,这个张丕林恰好坐在客舱后部。

与此同时,从北京首都机场传来了消息。

根据安检人员的回忆,张丕林当时进入安检时,他的背包里就被发现装满了5瓶可乐。

在“五七空难”之前,我国民航部门并不禁止旅客在搭乘航班时携带白酒、矿泉水这样的液体,但在此次空难之后,便予以严厉禁止。

张丕林背包里装的,有一瓶可不是真的可乐,颜色有异,安检X光调查显示为汽油。但由于安检人员的疏忽,最后让张丕林钻了空子。

大连“5·7空难”:112人罹难,其中一乘客买了7份意外险,动机成迷

这正是飞机大火的源头,在整个失火过程中,张丕林始终没有离开自己的座位一步。

客舱大部分乘客都是死于火焰产生浓烟,浓烟中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

只有张丕林和几个来不及往客舱前部移动的乘客是死于火焰烧伤,他们身上被检查出了残存的汽油,其中尤以张丕林身上最多。

看来张丕林是做好了死亡的准备,面对自己策划的飞机失事,他自然一点都不感到意外。

张丕林到底是谁,他为何要让整个航班为他陪葬呢?

接下来的调查才让人瞠目结舌,纵火犯是一名高级知识分子,还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大连“5·7空难”:112人罹难,其中一乘客买了7份意外险,动机成迷

张丕林,辽宁大连人,198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

毕业之后,张丕林成功拿到了本校的研究生资格,三年之后取得了硕士学位,前途一片光明。

由于较高的学历背景,张丕林回家之后便在大连市公安局户籍处工作,有稳定的收入。

国家公职人员的生活虽然很稳定,但也并非大富大贵。

事业心并不在此的张丕林觉得自己有能力,就选择了辞掉大连市公安局户籍处的职务。

为了自己的前途,张丕林又跑到外贸部门工作,在积累一定经验之后,他准备自己开设公司。

大连“5·7空难”:112人罹难,其中一乘客买了7份意外险,动机成迷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大潮,张丕林也看准了机会,下海经商。

张丕林的妻子李某也是南京大学的毕业生,就读于哲学系,是江苏连云港人。

当初为了跟随自己的恋人,李某也选择跟随张丕林来到大连工作,并在1993年正式登记结婚。

夫妻二人作为标准的学霸,能力自然十分出众,工作几年之后便在大连安家落户。

1995年,二人婚后有了一个孩子,张丕林的家装公司也逐渐起步,从最开始的几个人慢慢壮大到几十人。

无论是人前人后,张丕林都可谓是一位成功人士。

大连“5·7空难”:112人罹难,其中一乘客买了7份意外险,动机成迷

谁都不会想到这样一位年轻的企业家竟然会走上歧途。

张丕林骗保的目的是什么?难道是公司经营不善,债务累累?

这一作案动机被张丕林的哥哥否定了,他说弟弟的公司一直处于盈利状态。

张丕林名下公司最大的一笔外债也才3.3万元左右,按照当时的资金流水,多来一两个订单就行。

至于张丕林新买的房子和车子,虽然是向银行贷款购买的,但凭借夫妻二人的收入,想要还清贷款并非难事。

所以张丕林根本没有必要为了金钱而去骗保。

大连“5·7空难”:112人罹难,其中一乘客买了7份意外险,动机成迷

萌生这个想法的源头或许是张丕林的妻子李某,李某当时在保险公司工作。

当时妻子李某在处理日常事务的过程中,难免会把一些保险赔付的案例说给自己的丈夫听。

或许是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妻子随随便便的几句感叹的话,竟然让丈夫记在了心里。

那问题就来了,张丕林为了保险赔付金,为何不惜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呢?

其实在飞机失事的前几天,张丕林表现出来的一些迹象就有一些反常之处了。

工作繁忙的他,平时根本没有时间陪着家人和妻子。

大连“5·7空难”:112人罹难,其中一乘客买了7份意外险,动机成迷

但在5月3号,他却特意抽出时间,陪着全家人到大连海滨路高高兴兴游玩了一天,就像在享受最后的欢乐时光。

蓄谋已久的张丕林并未告诉自己的妻子,他预定了飞往北京的航班。

这也是让妻子感到十分奇怪的地方,按照以往,丈夫几乎都会时时刻刻报告自己的行踪。

空难发生之前,张丕林也并未有什么烦心的事,只有这一次到北京是妻子未知的。

5月7号当天中午,张丕林说自己要到北京去收一笔欠款,好给员工发工资。

在张丕林员工眼中,他是一位容易相处的上级,很能平衡自己的事业和家庭。

大连“5·7空难”:112人罹难,其中一乘客买了7份意外险,动机成迷

但谁也不知道张丕林在北京发生了何事,才让他下定决心制造一起空难。

但无论如何,罪证确凿的张丕林,就是这场航班失火的幕后元凶。

焦急等待了7个月之后,大连“五七空难”才揭开迷雾。

大连“五七空难”过后,航空安全问题一度就成了大众热议的话题。

2002年12月6日下午,张丕林的家人来到了大连市公安局中山区分局。

在确定这次空难是由张丕林造成之后,6家保险公司以及航空公司均拒绝赔付保险金。

大连“5·7空难”:112人罹难,其中一乘客买了7份意外险,动机成迷

图|张丕林

张丕林的遗体被家人带走,中山区公安分局为其开具了死亡证明。

张丕林故意纵火,导致整个航班除他之外的111名人员全部遇难,在法律上,他是需要承担责任的。

但无奈张丕林自己也随着CJ6136麦道客机葬身火海,无法再追究其法律责任了。

航空公司和有关部门付出了极其巨大的代价,才安抚了死难者家属,平息了社会非议。

此后,民航监管部门拨款近8亿元,在各大机场建立了愈发严格的安检系统。

白酒、饮料这样的液体,再也不被允许继续带上飞机了。

大连“5·7空难”:112人罹难,其中一乘客买了7份意外险,动机成迷

机舱、机载防撞系统、货运安检等设备,也越来越完善。

对于公共安全问题,我国一直是非常重视的。

只不过因为过去大家基本都不出远门,所以公共安全问题并不突出。

如今社会日新月异,发达的交通方式,让越来越多的人在公共场所聚集。

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可以更加便捷地在大范围流动。

公共安全事件发生的几率也慢慢提高,这也正是中国社会转型的一大特征。

大连“5·7空难”:112人罹难,其中一乘客买了7份意外险,动机成迷

面对更加错综复杂的公共安全形势,整个社会都需要树立牢固的社会安全意识。

这不仅需要我们做到面对危机,能够进行快速的反应,更重要的是防患于未然。

如果当初北京首都机场能够仔细地辨别张丕林携带的液体,空难的悲剧就不会发生。

公共安全意识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相信随着社会发展,以后再也不会这样惨绝人寰的事件发生。

-完-

参考资料

1.万方数据:《一幅空难照片引发的争议》

2.中国法院网:《“5·7”空难处理小组召开第二次新闻发布会,2.空难原因调查工作取得初步进展

3.中国新闻网:《5·7空难:纵火者的最后时刻 空难结论是如何作出的》

4.新快报:《“5·7”大连空难:排长队辨认亲人照片》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76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