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张荐博 通讯员 勾翠华
3月15日19时15分,北大医疗鲁中医院的120电话急促响起。“一名老人突然晕倒在马路上!”
接到出诊任务后,急诊科医生翟超手提抢救箱,快步登上鲁中医院胸痛移动救治专用救护车,以最快的速度争分夺秒向事发地点赶去。
一场全力以赴的生命接力就此开始。
到达现场后,病人家属急切地说:“我们散步途中他突然就倒地上不动了,全身都是汗、双手冰凉!医生你们快救救他……”
翟超快速查看患者,全身湿冷、意识模糊、小便失禁,凭借多年的急诊经验,翟超感觉他不同于因脑血管病突发短暂晕厥的病人,“马上做个心电图!”借助微弱的手机灯光,凭借对心电图的准确判断,翟超在心里有了快速诊断,患者是大面积急性心肌梗死。
立即将心电图发送给医院胸痛中心微信平台后,翟超与患者家属进行了简要沟通,给予了患者阿司匹林、替格瑞洛负荷量嚼服。
平台值班医师洪畅看到信息及心电图后,立即决策:“病人大面积急性心肌梗死,病情极其凶险,立即‘一键启动’导管室,开通绿色通道,启动应急预案!”
接到启动导管室指令后,以主任孙勇为带头的心内科急诊介入团队快速将急诊介入手术所需物品准备完毕,在介入导管室焦急地等待着病人到来。
救护车快速奔驰在来院途中,“病人室颤!立即给予心肺复苏,200J除颤!”就这样,病人在反复室颤、除颤3次后,绕行急诊终于来到了导管室。
“病人意识模糊,全身湿冷,皮温低,小便失禁,心源性休克。”心内科医生都知道,有此番状况的病人非常危险,手术风险极大……
“手术风险很高,术中可能随时有心脏停跳、严重心衰等情况,但请您相信我们,我们一定竭尽全力!”洪畅拉着病人家属的手,沟通的同时进行着安抚,“抢救生命要紧,请您在手术知情同意书上签个字!”
由于血压过低,桡动脉摸不到,立即穿刺股动脉,造影导管迅速到位,证实是左主干闭塞,左主干是心脏的血管之根,是人的生命之本,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手术台上,病人再发室颤,再次电除颤,心脏停跳,立即心肺复苏……
介入医师一边反复除颤复苏,一边开通血管,术中病人反复出现室颤,启动医院蓝色代码,4分钟重症医学科值班医师到位,随时准备气管插管。
20时35分手术开始,仅用时8分钟,主任孙勇与副主任洪畅便完全开通了患者闭塞的血管。随后,对左主干、前降支、回旋支进行球囊扩张,左冠血流恢复……这期间,患者反复发作室颤、停跳8次,均在医务人员持续的心肺复苏、电除颤后恢复正常心跳。
尽管此刻患者左主干的血流已恢复,但心内科医生的心仍没有完全放松,由于左主干闭塞是灾难性疾病,死亡风险极高,心衰发生、心脏瓣膜功能损害、心脏破裂风险极高,这也是他们术后最担心的问题。
术后,病人被转入重症医学科,一场紧张又忙碌的生命保卫战仍在持续……经过心内科与重症医学科医生团队认真分析讨论,迅速制定出术后的治疗方案,保护心脏功能的药物注射入病人的血管,无创呼吸机确保病人有足够的氧气供应,减轻心脏负担,能够最大程度减少术后心衰等并发症的发生。
术后第二天,病人清醒后没有胸闷憋气等心衰症状,彩超提示心脏功能一切正常……于生命而言,奇迹之花在此刻绽放。
术后第五天,患者已经可以下床活动了。看着老人神采奕奕的笑容,医护人员们悬着的一颗心终于落了下来。
在这场与死神的较量中,鲁中医院心内科团队、急诊科与导管室配合默契,全力以赴完成了一场事关生命的接力。这场“接力”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危急情况下鲁中人的专业与担当,更充分体现了北大医疗鲁中医院多学科快速反应、团队协作能力以及专业的应急水平。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