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仪(1925年3月4日-2022年3月23日),男,汉族,山西省临猗县人,中国工程院院士,畜牧学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老人长期致力于饲料资源开发、国家饲料营养价值评定及动物营养学研究。
2022年3月23日,张子仪在北京逝世,享年97岁。
文圣常(1921年11月1日-2022年3月20日),男,生于河南光山,物理海洋学家,中国海浪学科的开拓者。中国海洋大学教授。曾任山东海洋学院院长、中国海洋研究委员会主席、世界大洋环流实验(WOCE)中国委员会副主席。
老人长期从事海浪理论和应用研究,20世纪60年代初得到属当时国际前列的“普遍风浪谱”,中期主持研究海浪计算方法,该方法于20世纪70年代被订入国家规范。
2022年3月20日,文圣常在青岛逝世,享年101岁。
陈敬熊(1921年10月16日-2022年3月16日),男,汉族,出生于浙江省镇海县,中国工程院院士,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家,航天工业总公司第二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第一代航天人 。
老人长期从事电磁波地面波传播、电磁场理论、天线与微波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
2022年3月1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电磁场理论和天线设计专家陈敬熊,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
毛用泽(1930年9月1日—2022年3月6日),出生于浙江宁波,核技术应用专家,少将军衔,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防化研究院研究员。
老人主要从事核辐射防护剂量学,核爆探测学、核监测装备系列与标准化的研究 。
2022年3月6日,毛用泽因病医治无效在京逝世。
朱兆良(1932.8.21-2022.1.30),山东青岛人,原籍浙江奉化,土壤农业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老人长期进行土壤氮素转化与氮肥的合理施肥问题的研究 。
2022年1月30日14时20分,朱兆良在南京逝世,享年90岁
戴永年(1929年2月9日—2022年1月27日),男,汉族,出生于云南省昆明市,云南省通海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有色金属真空冶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昆明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真空冶金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
老人长期从事真空冶金和有色金属材料的真空制备研究工作。
2022年1月27日,戴永年因病医治无效,在昆明逝世。
潘自强(1936年6月1日-2022年1月19日),湖南益阳人,北京大学毕业 ,辐射防护和环境保护专家,中国原子能研究院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核工业功勋奖章获得者 ,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主任 。
老人主要从事辐射防护领域的研究,在辐射防护学科体系和基础结构的建立、开拓和发展,辐射防护法规和标准体系的建立方面作了开拓性工作。
2022年1月19日,潘自强院士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徐性初(1934年1月7日—2022年1月1日),出生于天津,精密机床设计及工艺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名誉院长。
老人长期从事精密计量及精密量仪研制和精密加工及超精密机床设计及制造工作。
2022年1月1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