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区“双减”工作获江苏省推广

发布一下 0 0
姜堰区“双减”工作获江苏省推广

近日,省教育厅公布了“双减”工作典型案例(第一批)名单,评选出典型案例16个,姜堰区报送的《精心做好“四则运算” 纵深推进作业改革》入选。为进一步营造学生发展优质生态,落实“双减”工作要求,姜堰区在义务教育阶段实施“弹性作业”,精心做好“四则运算”,将改革向纵深推进。

答好“加法”题,聚焦作业质量提升。一是顶层设计明确方向。分学段建立学生作业题库,包含A、B两类题型,A类为基础性、保底性作业,B类为拓展性、选择性作业。作业内容根据教学进度发至各学校,供教师选择使用。二是集体备课凝聚共识。学校教研组在集体备课中安排专门的作业设计时间,并在区级作业设计方案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实际,设置校本化作业。三是自主作业彰显个性。鼓励任课教师从学生出发,自主设计少量班本化作业,报教研组审核同意后布置。该区明确要求,学生做的题目,教师均先做一遍。在“下水作业”的过程中,了解作业的难易程度、所需时间、容易出错的地方和适宜的学生群体,保证作业适量且具有针对性。

答好“减法”题,严格作业时间管理。一是明确作业时间,确保“心中有数”。科任教师在作业设计中以班级80%学生为参照,预估作业时间。对于有难度的作业,鼓励科任教师利用课后服务时间、中午在校时间等,指导学生提前完成。二是控制作业总量,确保科学均衡。班主任发挥协调抓总的作用,通过家校联系群等途径,发布各学科家庭作业,做到统筹兼顾。三是作业强制结束,确保睡眠充足。为保证学生正常睡眠时间,分年级和学段明确作业结束时间,其中九年级学生最晚不得超过22:30。作业仍然未完成的学生,第二天向班主任说明情况。

答好“乘法”题,着眼学生健康成长。坚持以生为本,充分发挥作业的拓展与提升功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一方面,明确“禁止性作业”。区级层面明确七大类“禁止性作业”:学生已经会做的,形式单一、机械重复、大量抄写的作业;超越课程标准规定和学生学力要求的作业;耗时长,过程繁杂的作业;与课堂教学内容脱节的作业;突击性的、惩罚性的作业;未经审核的班本化作业;将学生作业变成家长单方作业的。另一方面,明确“布置必批改”。学生作业有布置必批改,有批改必讲评,坚持全员批阅与个人面批相结合,等级制评价与激励性评语相结合的方式,做到共性问题全班讲评,个性问题单独指导坚决杜绝教师要求家长批改作业或学生代批作业的现象。

答好“除法”题,突出作业管理成效。进一步强化过程监管,破解作业改革过程中的实践难题,树立奖优罚劣导向,激发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一是强化审核公示,破解“量”的问题。学校教导(务)处、年管会对学生每周(含节假日)书面家庭作业进行审核备案,审核通过的作业及时利用短信、班级QQ群、微信群以及家庭作业联系簿(卡)等,向学生家长公示。二是强化监测反馈,破解“质”的问题。各学校定期或不定期以抽样方式对作业情况进行监测;家委会成员充分发挥监督作用,反馈作业布置情况;责任督学将学校作业情况纳入每月常规督导内容,并及时向区人民政府督导室提交督查报告;区教育部门成立工作督查组,每学期对所有学校至少督查一次,随机访问学生,进教室随机查阅家庭作业,电话随机访问学生家长,查看家庭作业的设计、审核和公示情况,形成督查报告。三是强化奖优罚劣,破解“效”的问题。凡是书面家庭作业超过课程标准规定和学生学力要求的、不按备课组统一要求布置作业的、学生实际作业时间超出教师预估时间次数在20%以上的,以及给学生布置惩罚性作业的、有布置不批改的、有批改不评讲的等,均将视为作业事故,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对于推进有力、工作成效显著的学校和教师,及时多渠道推介成功经验。定期开展优秀作业评比活动,对表现突出的教师、备课组、优秀学校进行表彰。

(来源:泰州市人民政府网站) 【投稿、区域合作请邮件 信息新报 3469887933#qq.com24小时内回复。】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77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