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
23年前的今天,北约对南联盟进行了长达78天的轰炸,导致超过3500人遇难、约1.25万人受伤。
23年过去了,即便国际社会百般谴责责北约的暴行,美英等国也拒绝承认罪责,更别提道歉了。北约还未还债,这场战争留给人们的伤痛也久久无法愈合。
23年后的现在,俄乌冲突爆发并且已经持续了整整一个月,战争带来的悲痛与苦难,正在笼罩俄乌军民,同时也正在给世界带去更多的动荡、混乱以及变化。
总结一下过去30天里,世界迎来的10大变化吧。
一,现代战争的形式,变得越来越多样性。
在俄乌交战的一个月里,除了士兵持枪射击、坦克对轰之外,俄军使用各种高精度远程打击武器定点清除目标,巡航导弹摧毁军火库、燃油库以及乌军针对俄军将领发起的“斩首”行动,都在体现现代战争与传统战争的巨大区别。
简单来说,现代战争比拼的关键,或许已不再是人数多寡,而是高精尖武器的配比,情报、战术配合以及后勤能力的强弱。
因此,俄乌这场冲突,既有正面战场上的激烈对抗,更有情报、经济、后勤以及战术等领域的较量。
二,战争带给俄乌的损失与打击,正随着时间推移,变得愈发严峻。
对于乌克兰而言,战争已造成超过1000万乌克兰民众流离失所,各大城市布满残垣断壁,经济正遭受巨大打击,甚至有陷入停滞的风险。
别忘了,乌克兰的经济本就糟糕,冲突发生后,情况将愈发雪上加霜。
对于俄罗斯来说,发起一场冲突的代价是巨大的。
一方面,俄军打出去的每一颗子弹,坦克、装甲车每向前推进一步,都得消耗真金白银,而“匕首”高超音速导弹和巡航导弹的亮相,更是一笔不菲开支。
另一方面,西方对俄发起的大规模制裁,给俄经济造成了最直接的打击,尽管俄方已经采取措施反击了,但这对同样不乐观的俄经济来说,也是巨大危机。
总之,俄乌两国的经济情况都不乐观,冲突的发生,将加剧双方的处境,而两国民众的日子也会更加难过。
三,西方对俄乌局势的“指手画脚”正变得愈发直白且激烈。
24日,西方一共举行了三场重要峰会——北约、G7和欧盟峰会,包括美国总统拜登在内的各大西方首脑,几乎都到场了。
正如此前猜测的那样,西方首脑此次聚首,主要还是商讨如何针对俄罗斯,包括在俄乌冲突中“拉偏架”。
25日,在美国宣布制裁俄罗斯300多名议员和40多家国防企业后,日澳加等国再次进行“跟进”。
其中,日本宣布制裁俄25人、81家实体;澳大利亚对俄22人和白俄罗斯总统及其家人实施制裁;加拿大则对160名俄方人员实施制裁。
同时,在北约峰会结束后,北约发表联合声明称,将继续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并将在斯洛伐克、罗马尼亚以及保加利亚、匈牙利新建4个战斗群。
总之,北约这次峰会的结果,就是继续干预俄乌冲突、对俄施压,并再次推动北约“东扩”。
很显然,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正变得愈发紧张。
四,西方内部的分裂正在扩大。
尽管,出于西方世界的“政治正确”,几乎所有欧美国家都对俄发起了制裁,但还是有不少例外。
例如,作为北约成员国的土耳其便拒绝制裁俄罗斯,并且土耳其还打算在西方企业大规模从俄撤离后,加大对俄投资,以取代西方企业。
又例如,在美英等国宣布对俄能源实施禁运后,匈牙利政府便表示“强烈反对”制裁俄能源部门。
可见,美英等国的意志并不代表整个西方。
此外,在制裁俄罗斯这件事上,除了有很多西方国家没“跟牌”之外,宣布对俄实施制裁的国家,也存在很大区别。
一来,美英为首的部分西方国家,自然是想着趁此机会“压垮”俄罗斯,所以制裁怎么严厉怎么来;
二来,日澳加等国与俄经济关联不大,为了能向美国“递投名状”以及顺便捞点好处,并不排斥与美国保持“亦步亦趋”的姿态。
三来,与俄相邻的欧洲各国,既要担心对俄施压“用力过猛”,导致自己被战火波及,还要担心在天然气、石油贸易方面被“卡脖子”,并没有对俄采取太严苛的制裁。
其中,法德、欧盟就曾表示,不会制裁与俄的天然气贸易。
总之,在制裁俄罗斯这件事上,西方各国因为各自的利益诉求不同,都做出了不同的反应,而这种“不同”恰好就是西方进一步分裂的象征。
五,世界或许正面临严峻的“粮食危机”。
其中,乌克兰是欧洲的主要粮仓,而俄罗斯是世界上主要的化肥出口国。
如今又恰逢春耕播种季节,若冲突不能早日结束,乌克兰将难以恢复农业生产,到时候,可能连自己需求都满足不了,就更别指望当欧洲的“粮仓”了。
同时,由于西方制裁,俄化肥生产、出口面临巨大阻碍,导致全球化肥价格飙升,泰国、巴西等国已多次向美国表达抗议和不满了。
六,国际秩序正在被破坏。
经济上,西方意图通过大规模制裁“孤立”俄经济,相当于破坏经济全球化的体系,俄罗斯饱受打击,西方也没好到哪去。
政治上,美国再次拉帮结派、搞小圈子,已经严重破坏了地缘政治平衡,再次给世界增添了动荡与混乱。
军事上,美英等国不断向乌克兰提供武器装备,无异于直接向世界输出战乱。
七,“核战”发生的风险正在提高。
拜登这次出访欧洲的重要议题之一,就是与盟友讨论“如何应对俄罗斯可能使用核武”的情况。而在拜登访欧当天,法国还宣布成功试射了一枚未装药的核导弹。
而俄乌冲突发生后,普京便下令俄军进入“核战备”状态,并且直到现在,俄方都没有排除“不使用核武”的可能。
毫无疑问,随着俄乌冲突持续胶着,美西方国家不断在对俄施压上“加码”,这种风险会再次提升。
还是希望各方保持理智和克制吧,毕竟使用核武带来影响和打击太过巨大且严峻了。
八,有些中立国不再“中立”了。
例如,25日,瑞士宣布,冻结了俄罗斯在瑞价值57.5亿瑞士法郎的资产。
在这之前,瑞士曾参与欧盟对俄罗斯的制裁,但又以“中立”为由拒绝向波兰提供武器。
总之,瑞士这一套操作让世界看不明白了。也难怪俄罗斯指责瑞士“无法匹配中立国”的称号。
九,被“殃及池鱼”的国家正在增加。
眼下,美英等国在继续煽动其他国家加入到对俄制裁的队伍;而美国、北约在对俄施压了,也开始转而关注俄罗斯的盟友了。
其中,美日澳加等国便对白俄罗斯实施了制裁,而美国更是多次警告印度改变对俄态度,与美英一起制裁俄罗斯。
毫无疑问,被美英“盯上”的国家,必然会倍感压力,但美英的施压,并不见得会得逞。
十,俄乌冲突之下的“美国黑历史”正在被一点点揭开。
俄乌冲突发生后,俄方发现,美国曾在乌设立大批生物军事实验室,涉嫌研究冠状病毒和通过蝙蝠传播疾病。
25日,俄方宣布发现了新证据,表明美国直接参与了乌生物武器部件研发。同时,俄方还宣布将在刑事案件框架内,对此事展开立案调查。
总之,世界需要真相。美国满世界建生物实验室的目的是什么?是否与新冠源头有关?臭名昭著的德特里克堡又藏着什么秘密?美国都必须给世界一个交代。
最后,还是那句话,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俄乌冲突持续的一个月里,给两国军民、给世界带来的苦难与浩劫已经够多了。希望各方都能保持理智和克制,以和为贵,尽早通过和平方式平息战火、停止战争!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