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许世友逝世4天后,邓小平批复丧事报告,提出五不准原则

发布啦 0 0

1985年,80岁高龄的开国上将许世友找到工作人员,让他给党中央写份报告,正式提出希望死后自己能够以土葬的方式葬在母亲身边,为她尽孝。

现在许世友只能躺在病床上,此时他已是肝癌晚期了。身边人都劝他去北京治疗,但他却不想去,一是他很清楚自己的身体不行了,不想遭罪;二是现在他哪儿也不想去,他担心遗体会留在北京,担心申请报告不能通过,无法完成遗愿,为母亲守坟。

深受病痛折磨的他,清醒时会不断询问身边人,土葬的报告中央有没有批复,没人回答,他也只能摇摇头,叹口气,又睡了过去。并且,即使许世友昏迷不醒时,也会模模糊糊询问报告的事情,虽然大家听不清,但都知道他要问什么。

令人遗憾的是,直到许世友将军病逝,他也没有等到中央的批复。

1985年,许世友逝世4天后,邓小平批复丧事报告,提出五不准原则

图|许世友

许世友,1906年出生于河南新县,一个传统、普通的贫苦农民家庭。他的父亲早早就去世了,是母亲一手把他带大,在那个艰苦的时代,只有他们娘俩相依为命。

因此,许世友从小就经历了生活的艰辛,有孝心的他也很心疼母亲。就这样,为了保护母亲,同时也为了减轻家里负担,许世友八岁那年,便去了嵩山少林寺学武。

在那里,许世友待了八年,可能许世友自己也没想到,此时他已是在为之后的革命道路打下基础。虽然,许世友学成归来后没能好好孝敬母亲,但却在新中国革命的道路上立下了汗马功劳,为新中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当年,学成归来的许世友远远便看见地主家的儿子正对母亲拳打脚踢,许世友气急败坏,一股脑冲了过去,把地主家的儿子掀翻在地。许世友恨极了,一边踹,一边骂道:“你个狗东西,凭啥打俺娘,信不信俺揍死你,你再动一个手试试。”

说完赶紧把母亲扶了起来,一边四处看,一边说:“娘,咋了这是,这龟儿子为啥要打你?”母亲擦了擦眼泪,解释道:“唉,娘摔了一跤,不小心压坏了他家的棉花苗。”

“娘,压坏了,咱可以赔,他凭什么打您!”话音刚落,地主家的儿子爬了起来,用手指着他们俩,表情不屑地叫道:“你们一对孤儿寡母,哪儿来的钱赔,两个穷鬼。凭什么老子打不得,打的就是这个死老太婆,不过一个老不死的,有啥了不起的。

此话一出,许世友怒不可遏,失手将他打死。老母亲看到后,冲到许世友面前,哭着说:“儿啊,虽然这世道已经乱了,但杀人偿命,天经地义啊,你快走吧,不要再回来了。”

1985年,许世友逝世4天后,邓小平批复丧事报告,提出五不准原则

图|吴佩孚

没办法,许世友只能离开自己的家乡。实在走投无路的他听说吴佩孚的部队在洛阳招收童子军后,便立刻去报名参加。因为许世友在少林寺的修行,再加上他个性勇敢,威猛,以及积极的表现,勇立战功,三年就升至连长。

革命之路

1927年,许世友结识了一名秘密党员,两人到达了麻城附近,加入红三十一师后,正式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同年许世友又参加了黄麻起义。之后短短三年斗争中,许世友凭借着他的勇气和聪明才智,从一名小小的士兵成长为了一名团长。

抗日战争爆发时,许世友主动向毛泽东请缨上前线,只身去了山东,开拓巩固清河、胶东等抗日根据地,并且,成为当时最巩固的革命根据地之一。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许世友所带领的军队为保卫国家领土完整,为中国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许世友又带着军队在山东战场上屡立奇功。在长达20年的革命斗争道路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些都不能离开他的爱国情怀和不畏艰难险阻的美好品质。

1950年,联合国军来势汹汹,侵略朝鲜人民,在我国边境轰炸我国百姓。中央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后,许世友又毫不犹豫、马不停蹄奔赴朝鲜战场,并担任志愿军第三兵团司令员。

1985年,许世友逝世4天后,邓小平批复丧事报告,提出五不准原则

图|抗美援朝

许世友出发前对毛泽东说:“我向毛泽东同志宣誓,不把他们美国佬赶出朝鲜,赶回老家,我绝不回国。虽然我文化不高,但我什么都不怕,我要对得起国家对我的嘱托,对得起百姓对我的信任。

经过两年零九个月的殊死搏斗,中朝两国终于迫使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签订了停战协议。许世友也实现了对毛主席的承诺,班师回朝,凯旋而归。

1978年,许世友已经73岁高龄了。但他还是义不容辞地接下了邓小平的命令,指挥对越南的自卫反击战,因为党和国家需要他,他没有理由拒绝。

后来,许世友出色地完成了使命,仅仅用了28天就结束了这场战争。许世友虽然已经不再年轻,但雄风不减当年,只要需要他,他就可以把拳头挥得虎虎生风。

许世友在他漫长、伟大的60多年革命斗争中,为党和人民鞠躬尽瘁。在革命道路上不断磨练自己的意志,怀着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对革命道路建设的崇高敬意,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1952年,距离许世友离开家乡已经整整20年了。某日,许世友早早起床,今天他终于可以回乡看望自己的母亲了。在外闯荡的这些年他从没有忘记过母亲,但此时的中国风雨飘摇,时局动荡,组织需要他,所以一直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从不敢放松一刻。

许世友回到老家后,发现好像变了又好像没变,他已经记不清了。但是,许世友还是一眼认出了那个从小长大的小房子,只有那栋房子没变,还是记忆中的那个模样。

1985年,许世友逝世4天后,邓小平批复丧事报告,提出五不准原则

许世友走到大门口,近乡情怯,但还是上前敲门,喊道:“娘,是俺,俺回来了,俺回来看您了。”母亲颤颤巍巍地推开大门,扑到许世友身上,拿拳头拍打他,哭着说道:“你还知道回来啊,这么多年连封信都没有,老婆子连你是死是活都不知道,你眼里还有没有我这个娘啊?我让你别回来,你就真的没回来过,你怎么这么狠心啊!”

过了会儿,母亲接着说:“这么多年,我也不知道你过得好不好。从小到大,我们娘俩相依为命,我不敢搬家,不敢离开这一步,就怕我儿找不到回家的路,我怕他找不到啊!”

许世友听完这番话,终于忍不住失声痛哭起来:“对不起,对不起,是儿子不孝,是俺不孝,您打我,您打死我吧,是我对不起您。娘啊,都是我的错啊,这么多年了,您过得还好吗?身体怎么样了?”二人在门口痛哭了好一阵,才起身进屋。

许世友扶起母亲进屋,边走边说:“娘,这么些年,您的身体怎么样了,还好吗?”母亲摇摇头:“我的身体很好,你不用担心,当初让你走就是想让你活着,但是这么些年天天打仗,我天天惦记着你怎么样。你太久没有回来,我怕你认不得回家的路,也不敢搬家,怕你好不容易回来,家却没有了。如今,你终于回来了,我也没什么担心的了。”

许世友愧对自己的老母亲,跟她说:“这么些年,我也无处可去,就去当兵了,只是我要天天跟着部队到处打仗,都没有时间回来看您,是儿子不孝。”

“哎,现在国家正是需要你们的时候,这是好事儿,在我还活着的时候能看见你,就已经满足了。我只是害怕,害怕世道这么乱,说不准什么时候我就看不到你了,连最后一面我都看不到了。还好还好,这么多年了,我还是等到了。”

许世友愧疚极了,连忙说道:“其实,这次回来也是想把您接回我身边,一是为了我方便照顾您;二是为了让您颐养天年。”母亲摇摇头,说:“儿子,不用,我在这儿挺好,你放心。你回去继续打你的仗,偶尔能看看我这老婆子就好,其他的不用担心,都好,好得很呐!”

1985年,许世友逝世4天后,邓小平批复丧事报告,提出五不准原则

图|许世友(左)

许世友拗不过母亲,没办法,只能陪她一天,第二天又要回去了。回去后,许世友越想越担心,怎么也放不下心让母亲一个人呆着。没多久,就让儿子许光去接老人家,这次是老母亲拗不过她的孙儿,就这样把她接到了济南。

但没有想到,老母亲过不惯城市里的生活,没多久就病倒了。老母亲把许世友叫到床边,告诉他:“我这辈子都是劳碌的命,过不了被别人服侍的日子。”

许世友明白了,后来又把母亲送回去了。但是把儿子许光调回老家,方便照顾自己母亲,送母亲回到老家后,只要有空,许世友也会回去看望自己的母亲。

然而,没过多久母亲就病逝了,许世友却因为军务在身不能回去安葬。母亲的病逝,成了许世友的一个心病,他想到这么多年娘俩才相见,年轻时没能留在母亲身边。以为现在可以为母亲尽孝,却没想到事与愿违。他不仅没有让母亲安享晚年,甚至母亲逝世时都没能在床边尽孝,连葬礼都是儿子许光一手操办。

每每想到这里,许世友都痛苦不已。他认为自己从没有一天为母亲尽孝道,他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天地良心、就是对不起母亲,朝着家乡方向跪下,哭喊道:“是儿子不孝,只求儿子死后能埋在母亲身边,再为母亲尽孝。

不愿在实行“火葬”的倡议书上签字

1956年,在北京怀仁堂内举行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毛主席提出“所有的人身后都火化,不留遗体,不建坟墓”。当时,毛泽东觉察到我国推行的封建迷信葬制、丧礼,土葬、厚葬各种封建迷信活动和铺张浪费现象十分严重,大片坟地占用肥沃土地是巨大的浪费。

1985年,许世友逝世4天后,邓小平批复丧事报告,提出五不准原则

图|毛主席(右)

因此,毛泽东提出改革,但知道百姓不会轻易接受。深知逐步改革的重要性,所以他强调以身作则,先以他们为代表实行火葬,再给以政策上的支持,逐步使群众改革土葬。并且,毛泽东知道这种传统习俗对环境破坏巨大,且无法恢复。

所以,才要打破这种旧习俗,弘扬新礼俗,减少破坏,尊重和保护自然生态。同年,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各界知名人士,中央领导人都在倡议书上签下名字。因为只有本人同意才能签,但许世友觉得如果要为母亲守坟,一定要实现土葬,所以他不愿意签字。

这个虽全凭自愿,但许世友还专门找毛主席,说:“这辈子,我无愧于自己,无愧于组织,无愧于国家,就是对不起我那老母亲,我只想死后能为她守坟尽孝。”原本以为主席会批评他,为什么你最特殊,你凭什么呢?然而没有,主席只是对许世友笑了笑,没有说话。

但是,让许世友没有想到的是,毛主席先自己逝世了,许世友悲痛万分,这么伟大、祥和的主席就这么与世长辞了。毛主席逝世后,中央也暂时没有过问有关许世友的身后事了。并且,对于当时的新中国来说,所有的高级领导人都是火葬。

然而,毛主席作为一个时代的象征,意义是最特殊的存在。因此,中共中央经过商讨一致决定,将毛主席的遗体完整保存下来。

他心愿已了

一晃许多年,许世友知道自己的身体大不如前,便把儿子许光叫到床边,告诉他:自己死后不要火化,要把他埋到家乡去,埋到父母身边。这辈子尽了忠,却没有尽孝,死了,要到地下给父母尽孝。自己年纪也不小了,可以为他准备身后事了。

1985年,许世友逝世4天后,邓小平批复丧事报告,提出五不准原则

图|许光

1985年,80岁的许世友检查出患上癌症,但他很平静,即便知道自己离死亡不远了。唯一让他担忧的事,就是那报告还有批复。虽然许世友的报告已经交到中央去了,很多领导人也看到了,但对当时的政策来说还是有些影响的,因此谁也没敢批。

许世友逝世后,他的儿女再一次向中央提出报告。因为父亲已经去世,但父亲的遗愿还是没有完成,他们也想让父亲实行土葬,完成遗愿,让他入土为安。

就这样,最终报告传到了邓小平那里,实行火葬是毛主席提出为解决土地铺张浪费、污染环境、保护生态的政策。所以,这也让邓小平同志很为难。

而且此时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提倡火葬,中央人员当以身作则争当表率,可许世友一直没在倡议书上签字,更是把土葬当成了遗愿。距许世友逝世4天后,邓小平同意了丧事报告。

兜兜转转,还是完成了许世友的遗愿。为此,邓小平对许世友的身后事提出五不准原则:“不准开追悼会、不准登报宣传、不准家属子女外传、不准立碑、不准传播丧事。

因此,许世友的葬礼是秘密进行的。许世友的灵柩下到墓地时,除了周围战士忙着用铁锹的声音,都很安静。许世友的墓终于可以紧靠着父母的墓穴,了却了他的遗愿。

1985年,许世友逝世4天后,邓小平批复丧事报告,提出五不准原则

图|邓小平和许世友

后来,络绎不绝的参观者们前去祭奠许世友。看到面前这一切,大家都大吃一惊,为什么将军的墓前什么都没有,连墓碑都没有。就这样,王震听说这一情况后,特向中共中央提出要为许世友竖立一块墓碑,此后,许世友才有了墓碑。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77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