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东航MU5735坠机事故发生以来,搜救团队不分昼夜,连续在现场展开搜寻和搜救工作。
截止到目前,仍未找到空难幸存者,但搜救人员仍在努力搜寻生命,从未放弃找寻幸存者,并已锁定核心搜救区域,希望奇迹能发生。
广西梧州市副市长劳高进在“3.21”东航飞行事故国家应急处置指挥部第五场新闻发布会上指出,目前236名专家和刑事技术人员齐心合力,组建了34个工作组。
对事故现场物品,残骸,全面开展生物特征,遇难者身份鉴定、DNA监测比对以及痕迹物证勘察。
目前已经搜寻到遇难者遗物101件,部分遗体残骸,提取现场指纹检材18份并移交调查工作组。
随着雨季的到来,当地气温持续升高,这也给救援人员增加了不少的救援难度。
救援难度升级
从事故最核心的现场传来的画面,我们发现,参与救援的所有武警官兵和消防战士从原来的军装、普通口罩,换上防护服以及N95口罩进行搜救工作。
其实,百分之九十五的救援工作是需要依靠人力完成的。
经历过穿防护服工作的医护人员可能深有体会,在二十几度的高温环境中,身穿防护服,佩戴N95口罩工作是多么难受。
在这基础上干挖掘的体力活,体能消耗会更加大,再加上防护服密不透风,人体体液流失更加大,极易发生中暑事件。
既然如此,为什么搜救人员还要穿上它呢?
这其实是为了保护救援官兵和消防战士的身体安全。自“3.21”坠机事故以来,已经过去5天,核心现场散发的气味已经相当难闻。
再加上,藤县25号的天气由湿冷转为湿热,气温达到25-30度之间。
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生物腐化后产生的气、液体带有大量有毒物质,同时苍蝇、蚊虫、老鼠等繁殖速度也加快。类似革兰氏菌、芽孢杆菌等致死率极强的细菌也会存在。
从飞机的飞行轨迹来看,它是在8000多米的高空中坠落,以超过80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砸向地面。
从监控视频发现,飞机最后的坠落姿态是垂直急速下落。也就是说,即使飞机是掉落在水面,也将面临爆炸解体。
更何况MU5735这架飞机是砸向地面,导致它在解体的时候,范围更广,搜救范围更大。
而且为了尽快找到黑匣子以及保护现场数据,搜救人员采用的是挖掘文物的方式进行搜救。这样一来,搜救人员接触到这些致命细菌的机会就更大。
也正是因为如此,即使天气炎热,即使穿上厚重的防护服容易中暑,即使佩戴更密封的口罩,也要强忍着。
目的就是为了阻断接触这些致命细菌。其实早在466年前,我们祖先就经历过一场类似的浩劫。
1556年1月23日,陕西华县发生了一场8级大地震,虽然冬季不容易爆发瘟疫,但因为当时卫生条件非常差,随着死亡人数的增多,尸体没有及时得到妥善处理,瘟疫最终还是爆发了。
《明史》是这样记载的:“(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壬寅,山西、陕西、河南同时地震,声如雷。渭南、华州、朝邑、三原、蒲州等处尤甚。或地裂泉涌,中有鱼物,或城郭房屋,陷入地中,或平地突成山阜,或一日数震,或累日震不止。河、渭大泛,华岳、终南山鸣,河清数日。官吏、军民压死八十三万有奇。”
从明史可以看出,这场地震造成了83万人死亡。但根据相关的历史资料显示,当时直接死于地震的人数只有10万左右,其余的70余万人是死于瘟疫和饥荒的,其中因瘟疫死亡的人就占一半多,可见生物腐烂后的危害有多恐怖。
相反社会主义下的新中国,震后瘟疫就已经得到有效的控制。
比如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的大地震,虽然发生在炎热的初夏季节,但因救援人员做好了足够的防护,创造了大灾大难后无疫情的人间奇迹。
所以这次搜救人员在高温、大雨、高湿度下,且飞机坠落核心区域已经开始散发腐味,说明细菌已经开始疯狂滋长。为了确保大家都安全,防止出现瘟疫。
总结
飞机的坠落,已经非常不幸了,目前除了搜救机组人员和乘客之外,还应该把搜救人员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当然,也应该给遇难者家属提供心理辅导以及监督保险公司履行保险职责。
最后,希望有奇迹发生!
#正直播:东航坠机事故救援现场##东航事故救援人员拖出飞机大部件##东航事故第2个黑匣子正加紧搜寻##东航坠机搜救有七大进展##东航空难祈祷#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