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已经进展到第30天,因为2月份天数的原因,实际上时间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俄军对于基辅、切尔尼戈夫地区是围而不打,在哈尔科夫、马里乌波尔、赫尔松地区取得了重大进展。
因为俄军对基辅围而不打的局面,被美国认为是俄军遭遇到了顽强抵抗,实际上俄罗斯或许根本没想要打下基辅。
军机图认为,在双方和谈出结果之前,俄军对基辅“围而不打”的局面依然会维持,不可能出现撤军。虽然俄军表示“第一阶段”的军事目标基本已完成,将会把主要重点集中到乌克兰东部。但是对于军事战略而言,围攻基辅给泽连斯基带来的压力是很现实,要逼迫乌克兰当局让步,俄军不可能放弃对基辅施加军事压力。
而“围而不打”何尝不是以退为进,在当前形势下。俄罗斯拖得久虽然对自己没多大好处,但是对于美国而言已经到了见好就收的关键节点。如果美国还不做出新的选择,依然持续吆喝制裁俄罗斯,似乎对美国也越来越不利。
目前来看,拜登的国内民意调查显示支持率在走低,而相当多的人都对未来一年美国经济的发展持负面展望。这是因为俄乌冲突导致的能源价格上涨,已经影响到了美国人的方方面面。无独有偶,现在欧盟内部也开始分化,希腊表示制裁俄罗斯对自己也会有负面影响,希腊方面的解释是:“尽管我们支持乌克兰,但我们也效忠于我们的公民”。而北约成员国土耳其也在立场上出现和北约格格不入的表态,埃尔多安更是直接表示:为了不让自己的人民在冬天受冻,不会加入制裁俄罗斯能源进口的行列。
在3月26日,普京可以说是迎来三个好消息。
第一个好消息:法国总统马克龙准备和普京对话
在结束了欧洲理事会会议后,法国总统马克龙表示会在接下来两到三天内和普京对话,主要商讨的话题依然是俄乌冲突,这其中会涉及开辟马里乌波尔的人道主义走廊,此外法国和土耳其以及希腊三国,还希望能够调停俄乌战争,希望普京能够尽快撤军。
这么看,法国现在有点清醒了。不想让局势无休止地发展下去,更不能全靠美国来掌控欧盟的立场。默克尔用了多少年才把欧盟的地位塑造成了欧洲的“一极”,现如今美国一个新任总统,只用了不过一年光景,就把欧盟在欧洲事务上的主导能力给“掠夺”而去,默克尔寒不寒心?
而法国总统见完拜登就要“见”普京,显然表明了一件事。法国和美国对于俄罗斯的态度不尽相同,虽然法国也跟着美国制裁了俄罗斯,但是法国一直保持着和俄罗斯的通话,俄罗斯也没有断掉给欧盟输送天然气,大家还没有撕破脸。
而随着俄乌冲突时间越来越久,欧盟一些国家也开始变得越来越清醒。所以停止或者减少俄罗斯能源进口,就是在给自己“打耳光”。德国领着头宣布要减少从俄罗斯引进能源,结果是要花更多的钱去卡塔尔买天然气,美国也宣布会在今年向欧盟提供15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这显然不是德国和法国想要的局面。
虽然德、法、美同属于西方国家,但是德法两国的利益和美国的利益并不一致,德法希望欧盟是世界事务的重要参与者,而不是美国的战略附庸。而德法一旦加大从美国进口能源,或者从亲美国家那里引进能源,意味着以后卡脖子的可能比俄罗斯要高出几倍。就从武器装备使用方面就能看出,美国卖个武器都有各种条条框框,而俄罗斯相对而言只是做纯粹的军事贸易。
第二个好消息:西方开了三个会,没搞出什么新花样
北约、欧盟、G7峰会已经结束,但是西方并没有拿出对俄罗斯新的具有更大威慑的方案出来。这意味着美国已经黔驴技穷,能制裁俄罗斯的手段全部摆在桌子上了,再想拿出什么新花样,难上加难。
最重要的是,如果俄罗斯再撑一个月,西方世界的凝聚力恐怕就会出现松动。要知道有的国家需要和俄罗斯保持地缘利益上的接触,比如日本。而有的国家需要俄罗斯的能源,才能维持更加合理和稳定的发展,好比德国和法国。而也有国家需要俄罗斯的区域力量和平衡美国,比如土耳其。而这些国家有的是欧盟成员国,有的是北约成员国还有的是G7成员国。
俄罗斯这么大体量的国家不可能说倒就倒,尤其是像俄罗斯这种能源大国,想简单靠经济制裁就打垮俄罗斯想的还是太简单了。而美国似乎没有想通一个问题,现在俄罗斯石油天然气结算如果不用美元而是卢布或者欧元,实际上这对美国的美元霸权地位有很大影响。而现在中东土豪们都在看着俄罗斯和美国的决斗。
如果美国不能压制住俄罗斯,今后沙特会不会动摇自己的立场还不一定。毕竟,在制裁俄罗斯这件事上,沙特是实则中立,间接却是给了俄罗斯支持。
第三个好消息:印度至今仍未动摇自己的立场
印度对俄罗斯的支持非常重要,由于欧盟减少进口俄罗斯原油,印度接手了不少,虽然美国也有意拉拢印度制裁俄罗斯。但是印度可不傻,虽然和美国、澳大利亚、日本搞搞海上联合军事演习,但是印度心里清楚,先进的武器都是俄罗斯那里买的。最重要的问题是,印度可不想像欧盟一样,做美国的战略附庸。这一点上,印度还是比较清醒的。
而对于俄罗斯而言,只要少一个站队美国的,对于普京就是好消息。目前而言,土耳其的一番话可能会动摇很多西方国家的立场,制裁俄罗斯不能牺牲自己人民的利益为代价,这个态度一旦在西方之间传播,美国到时候可就难了。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