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3月26日消息(记者白杰戈 李杨 通讯员杜涛 栾鑫磊)“3.21”东航飞行事故发生超过100小时。昨天(25日),现场降雨结束,气温升高。武警、消防等救援人员穿戴防护服、口罩、手套进入现场,继续展开搜寻。
“在任务展开前,我们首先进行默哀仪式……”
救援队员进场搜寻之前,先向事故中的遇难者默哀。
△3月25日搜救现场图 武警广西总队供图
核心区山坡下方,救援队员通过绳索牵引,合力拖拽出埋在淤泥里的发动机涡轮叶盘。
△3月25日搜救现场图(总台记者白杰戈 摄)
连续几天的降雨结束,现场在事故发生后第一次放晴。救援人员挖出沟渠,排走山坡和梯田上的积水,也有抽水机随时启动,配合低洼处的清理搜寻。
△3月25日搜救现场图(总台记者白杰戈 摄)
现场的挖掘机,履带一度完全陷入淤泥,靠上半部分的机身旋转,协助清理山体。操作员按要求减轻动作幅度,武警官兵在一旁做更细致的分拣归类。
△3月25日搜救现场图(总台记者白杰戈 摄)
沿山坡向上,几层梯田覆盖淤泥,有折断的机翼占据大半块梯田的长度。指挥员的对讲机里还在传来远处队员的新发现。“搜到一块,有窗口,宽1.5米,长大概3米……”
△3月25日搜救现场图(总台记者白杰戈 摄)
更多的物品被分门别类,放进数百只塑料收纳箱。一些小件的物品还会先套上透明的物证袋。有形状完整的飞机零部件,也有残骸碎片,有乘客的个人物品,还有收纳箱上标注的文字是“人体组织”。部分工作人员的服装上有“法医”或者“现场勘察”的字样。
△3月25日搜救现场图 武警广西总队供图
一位工作人员在淤泥里找到几件红色的航空救生衣,是扁平的,没有充气。旁边还有一个白色的小塑料盒,擦掉淤泥,露出哆啦A梦的图案。
△3月25日搜救现场图(总台记者白杰戈 摄)
也有一些细碎的残骸埋在淤泥里。中午1点多,南宁消防的一位救援队员踩到一块尖锐的碎片,刺穿鞋底,扎伤了脚掌。旁边的队员拿出急救箱在山坡上为他消毒清创,再背他下山到急救站处理,然后送到医院打破伤风针。下午还有救援队员出现轻度中暑,被送到急救站,医生准备了葡萄糖液,让他慢慢喝下。
△搜救现场,有消防队员脚被刺破(总台记者白杰戈 摄)
雨后的最高气温回升到28度,再套上防护服。一下午,中暑、脱水的队员不止这一位。
搜寻还在继续。核心现场山坡陡峻,消防队员在腰间系上安全扣,绳索另一端绑在树干上,方便开展作业。挂在坡上的队员旁边,还有安全员守护。
而对面的山坡上,就是乘客家属祭拜祈福的位置,偶尔可以听到哭声隐约地传过来。
现场指挥员告诉救援队员,希望家属们隔着山谷,看到这边山坡上尽力的搜寻,能够放心,得到一点点安慰。
△3月26日搜救现场图(总台记者李杨 摄)
△3月26日搜救现场图(总台记者李杨 摄)
△3月26日搜救现场图(总台记者李杨 摄)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