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这辈子最不该杀的3员大将,若留一人,蜀汉便可能统一天下

发布啦 0 0

子不语怪力乱神”这是明明晃晃写在论语上的话,孔夫子不讨论这套超越人常识的东西,他只关注人世间的事物。其实,世界上哪有什么神仙鬼怪,有的只是人造出来的神。


正如孔夫子,他的伟大是无疑的,但后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便将孔夫子神话,殊不知这正违背了孔夫子的意思。当然,后人是不会关注死人是怎么想的,哪怕是孔夫子。


造神运动的受害者不仅仅有孔夫子一个人,还有一个千古丞相,诸葛亮。其实有时候回想一下,诸葛亮真有那么厉害怎么会北伐失败呢?这不是与他的形象所违背吗?由此可见,在诸葛亮神性下面是一个伟大的人,只是这个人再伟大,也不能脱离人的范畴。


诸葛亮这辈子最不该杀的3员大将,若留一人,蜀汉便可能统一天下

是人,就会犯错,诸葛亮也因为杀了三员大将而错失了一统天下的重要机会。


汉丞相

诸葛亮是谁?恐怕谁都知道,诸葛武侯的名声可不会因为时间的发展而有所改变。这个“南阳农夫”,在草庐中便预示到了天下三分的大势,只是事前描画得再厉害,终究改变不了现实的发展。


在诸葛亮为臣带军的过程中,有不少人被他所杀,可如果留下哪怕一个,诸葛亮到后来都不会面临无将可用的局面。


诸葛亮这辈子最不该杀的3员大将,若留一人,蜀汉便可能统一天下

刘封

第一个便是刘封。其实刘封被杀并非诸葛亮的真正的想法,可事情到了这里,现实所迫,只能自尽了。


刘封本名姓寇,叫寇封,后来成为孤儿被舅舅收养。刘备依附刘表时,暂时居住在荆州,也就是这个时候刘备看上了刚烈勇武的刘封,便将他收为儿子。


这使得刘备空有一个皇叔的名号,兵没多少,粮食也没多少,还是依附别人的客军。如果刘备知道自己后来几十年的飞黄腾达,恐怕收儿子的时候便会谨慎许多。


诸葛亮这辈子最不该杀的3员大将,若留一人,蜀汉便可能统一天下

刘封不愧勇武之词,打仗是把好手,他还跟着关羽、张飞学了不少兵法,这两个当世名将调教出来的徒弟,绝非一般人。


二十余岁时,刘封已经开始跟着诸葛亮、关羽等人打仗了,他们以秋风扫落叶之势攻克了益州,平定了西蜀之内的大部分盗贼。刘备越看越喜欢这个儿子,便封了他做副军中郎将。


建安二十四年时,刘备派遣孟达进攻上庸,但攻克不利。这时候,刘备派出了自己的儿子刘封前去支援才把上庸拿下。


诸葛亮这辈子最不该杀的3员大将,若留一人,蜀汉便可能统一天下

少年人不要轻易打胜仗,打完之后一定要稳住心态。刘封就属于稳住心态的人。在魏吴围攻关羽时,刘封畏于两军势大并没有前去支援,间接导致关羽兵败被杀。


而之后,刘封更是昏招频出,他依仗自己是刘备儿子的优势竟然欺辱孟达,孟达一时气不过便投降魏国。之后丢掉东三郡的刘封回到成都便被刘备赐死了。


其实这中间没有诸葛亮的事,他只是在刘备没下决心的时候说了句“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这是形容刘封吗?明摆着说这是刘禅无法控制刘封啊,为了身后事着想,刘备很果断地下了决心。


诸葛亮这辈子最不该杀的3员大将,若留一人,蜀汉便可能统一天下

马谡

第二个是马谡。中国古代的家族势力非常强,而且也经常出一些奇才,例如司马八达、荀氏八龙,而襄阳马家也有,号称马氏五常。而马谡就是马氏五常中最小的一个。


马谡是怎么死的?基本上都知道,失街亭之后被诸葛亮来了个挥泪斩马谡。其实,这个人非常有才,蒋琬称他为“智计之士”,而马谡呢也不负众望,给诸葛亮出了很多好主意。


比如在擒拿孟获的时候,马谡就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个人有个毛病,他是个赵括一样的人物,能说能出主意但就是不能打。


诸葛亮这辈子最不该杀的3员大将,若留一人,蜀汉便可能统一天下

但话又说过来,赵括是刚上战场就碰见了白起这样的千年怪物,失败才是正常的,如果慢慢来,赵括未尝不能做个像他父亲马服君一样的人物。同理,让马谡理论联系实践,慢慢来也未尝不能做诸葛亮的继承人。


可历史没有如果,马谡就是丢失了街亭,让诸葛亮的北伐大军没有了前进基地,导致北伐失败。


诸葛亮这辈子最不该杀的3员大将,若留一人,蜀汉便可能统一天下

魏延

第三个是魏延。魏延的死是真的可惜,但是他的死与诸葛亮关系不大,因为诸葛亮死在魏延前面,只能说是魏延自己作死。但在小说中,诸葛亮看到魏延脑后有“反骨”,便经常警惕他,实时防着他。哪怕是在诸葛亮死后,还给蜀中诸人留下妙计除掉魏延。


所以也有人把小说当做现实,将魏延的死按在诸葛亮头上,否则蜀中后期也不会出现无大将的局面。


魏延身为纵横沙场的将军,功勋甚重,这也养成了他性急如火的脾气,有什么事情直说。整个军中也就诸葛亮能压得住他。


诸葛亮这辈子最不该杀的3员大将,若留一人,蜀汉便可能统一天下

哪怕如此,诸葛亮不用魏延奇袭子午谷的险计后,魏延也骂诸葛亮胆小。而同在诸葛亮军中的杨仪也是个直肠子,别人不愿意触魏延的霉头,偏偏杨仪看不上魏延,气得魏延常常拿刀吓唬他。幸亏军中还有诸葛亮压着,费祎在中间和稀泥才相安无事。


可哪怕是这样,魏延还是被马岱所杀,小说中说是魏延、杨仪互相告对方谋反,魏延引军追杀杨仪,结果被杨仪三两句话给说服,魏延只能逃跑,后来便被杨仪麾下马岱所杀。


诸葛亮这辈子最不该杀的3员大将,若留一人,蜀汉便可能统一天下

但根据《魏略》中所说,受到诸葛亮托付的是魏延,而杨仪担心自己被魏延所害便造谣魏延投降曹魏,魏延嘴炮玩不过杨仪,最终只能逃亡而被杀。


小结:

在蜀汉后期无大将的局面并非一朝一夕造成,而是各种巧合碰上而成,单纯地让诸葛亮背锅是不合适的,但如果说诸葛亮一点过错也没有,那也不现实。最后只能说,诸葛亮只是个凡人,他再伟大也只是个凡人。


对于凡人,我们有自己的一套评价体系,既要看到他的伟大之处也要看到他的失败之处,只有全面的评价别人,才能让我们从历史中汲取养料。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77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