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还是一个孩子时,我常常想:书本上的知识有什么用,为什么我要去上学?
后来,我结婚生子了,我的孩子也这样问我。
是啊,几乎每一个人离开学校后,都一头扎进了生活的汪洋大海,不管水性怎样,都得奋力挣扎,要么往前,要么下沉。
书上并没有告诉你如何求生,也没有给你生活指南。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劳心费神地读书呢?
01
•读书,是普通人改变命运最可靠的方式
人这一生,出身和家庭是无法选择的,唯有学习这件事,是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努力去达成的。
甘肃定西男孩魏祥,因先天疾病自幼瘫痪,经历过三次大手术,也未见好转。更不幸的是,2005年,他的父亲因病早逝,留下年幼的他和妈妈相依为命。
生活的苦难并没有阻挡魏祥的求学步伐,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他十几年如一日地努力,吃了常人无法想象的苦,最终在2017年以648分的高分考入了清华大学。
入学前,他发帖请求清华提供一间“陋宿”,可以让母亲和自己居住。清华大学给他妥善安置并回信鼓励他说:“人生实苦,但请你足够相信!”
人生,本就是一场战斗,在面临那些艰难困苦的时刻,我们要么放弃,要么努力。前者是一无所有,后者则是涅槃重生。
02
•读书,才是成为人生赢家的唯一捷径
人生当中,走向成功的路和方法很多,不单单只有读书这条路,但是,读书却是走向成功的唯一捷径。
福建省武平一中高三学子张兴旺出生在一个家徒四壁的家庭,父亲早逝,母亲改嫁,在这样的重压之下,他不止一次的想要放弃读书,放弃学习。
随着高考的临近,张兴旺再也顶不住家庭和学习的压力,匆匆留下一封书信跑到火车站,企图去外地打工。幸运的是他的班主任跑到火车站把他追了回来,并劝告他:你的未来只有一条路,那就是读书!
在高考中,张兴旺没有辜负班主任的期望,成功考上一所著名的985大学,在这里他接受了顶尖的教育,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知道了辍学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
他多次感叹:只有上了大学,才明悟了读书才是成功唯一的捷径!
03
•读书,是女人最好的补品
林语堂说:“读书的人和不读书的人,连颜值都差很多,既然芳华终归被时间带走,那就让求知欲成为你美丽最好的补品。”
央视主持人董卿就是最好的例子,无论在怎样的场合,她都能从容不迫的应对,自信耀眼,亲和高贵。
董卿出生在上海市闸北区,她的父母双双毕业于复旦大学这所高等学府。
父母对董卿的希望,就是她能好好念书,考上大学,找份稳定的工作,自食其力。
父亲对她非常严厉,要求她每天早上到操场跑一千米,要背诗背古文,等她稍微能识字了,就让她每天抄成语、抄古诗,还要求大声朗读并且背诵下来。慢慢地,也让她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
董卿曾说:“若是我几天不读书,我会感觉像几天不洗澡那样难受。”
即使工作再忙,董卿也会保证每天有一小时的读书时间。有人问董卿:“如果让你只带三样东西在荒岛上生存,你会带什么。”
董卿回答说:“一是书;二是一粒种子,在上面生根发芽,让我看到希望的存在;三是男人,带一个爱人过去,生活中不能没有这些。”董卿把书放在第一位,可见,书在董卿的骨子里的分量。
也正因为她长年累月地阅读,我们才能看见她在《中国诗词大会》上大放光彩,欣赏她的自信,优雅和落落大方。
也正如她所说:我始终相信,我读过的所有书都不会白读,它总会在未来日子的某个场合帮助我表现得更出色。
04
•读书,才能有更多选择的权利
一天晚上,享誉两岸的华文作家龙应台和二十一岁的儿子安德烈,坐在酒店的阳台上,默默地看着凌晨三点的大海。
这时儿子对龙应台说:“妈,你要清楚的接受一个事实——你有一个极其平庸的儿子。”
听了儿子的话,龙应台问儿子:“你哪里平庸了?平庸又是什么意思?”说出这句话时,龙应台还无法认同孩子的话。
儿子回答道:“我觉得我将来的事业一定比不上你,也比不上爸爸——你们俩都有博士学位。我几乎可以确定我不太可能有爸爸的成就,更不可能有你的成就。我可能会变成一个很普通的人,有很普通的学历,很普通的职业,不太有钱,也没有名。我应该会是一个最平庸的人。”
接着,她儿子轻轻地问:“你会失望么?”
龙应台早已忘记了当时是怎样回答的儿子。但是,她在《亲爱的安德烈》一书中写下了这么一段话: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拥有更多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 ,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有一个经典小故事是这样的:
小男孩问父亲:“读书有什么用呢”?
父亲说,一棵小树长一年的话,只能用来做篱笆,或者当柴烧。
10年的树可以做檩条;
20年的树用处就大了,可以做梁,可以做柱子,可以做家具;
一个小孩子如果不上学,他7岁就可以放羊,长大了能放一大群羊,但他除了放羊,基本上干不了别的。
如果小学毕业,在农村他可以用一些新技术种地,在城市可以到建筑工地打工,做保安,也可以当个小商小贩,小学的知识够用了;
如果初中毕业,他就可以学习一些机械的操作了;
如果高中毕业,他就可以学习很多机械的修理了;
如果大学毕业,他就可以设计高楼大厦,铁路桥梁了;
如果他硕士博士毕业,他就可能发明创造出一些我们原来没有的东西。
“知道了吗?”
儿子说知道了。
爸爸又问:
“放羊、种地、当保安,丢人不丢人?”
儿子说丢人。
爸爸说:
“儿子,不丢人。他们不偷不抢,干活赚钱,养活自己的孩子和父母,一点也不丢人。“
不是说不上学,或上学少就没用。
就像一年的小树一样,有用,但用处不如大树多。
不读书或者读书少也有用,但对社会的贡献少,他们赚的钱就少。
你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就得付出对应的努力和代价。
05
•读书,才是战胜生活琐碎的法宝
有人说,结婚生孩子了,生活一地鸡毛,哪里还有心思读书,读书能换来柴米油盐吗?
事实上,越是生活一团糟,事事不如意时才更需要读书。
读书的女人,没有被生活折磨得气急败坏,也没有觉得日复一日的生活枯燥乏味,因为读书已经让心境变得豁达,面对生活的种种,都能一笑而过。
一个衣着华丽、妆容精致的女人,无疑是吸引人的,她的美丽一眼可见。
初见时是惊艳,再见时是美丽,最后见久了,女人依旧还是那个女人。
但爱读书的女人就截然不同,尽管衣着朴素,也难掩一身风华。
任由人海茫茫,于千千万万人中,她一定是最吸引人的那个,无关容貌,无关穿着,是真正的从内而外散发出的美丽。
她谈吐优雅,学识渊博,整个人都是岁月静好的模样,生活再苦,也无法将她拉入泥潭深沟。
06
•读书,让你拥有与孤独做伴的能力
胡风先生是当年所有“右派”中被囚禁的时间最长的——三十余年。
他的心经受过双重的寂寞的伤害。胡风先生逝世后,曾有人问他夫人:先生靠什么抵抗住了那么漫长的与世隔绝的寂寞?
她说:“还能靠什么呢?靠回忆,靠思想。否则他的精神早崩溃了,他毕竟不是什么特殊材料的人啊!”
幸亏他是大知识分子,故有值得一再回忆之事,也是知识给予了他宝贵的能力与孤独做伴三十余年。
有了知识的能量,无论被置于何种孤单的境地,人都不会丧失最后一个交谈伙伴,而那正是他自己。
自己与自己交谈,哪怕仅仅做这一件在别人看来什么也没做的事,也足以让他抵抗漫长又黑暗的时刻。
所以,不管你身在何处,尚在芳华,抑或耄耋之年,请拿起书,与烟火气中的自己开启一段心灵的路程吧。
只有书,才能装得下你的疲惫和迷茫;
只有书,能够治愈人世间的疾苦和颠簸;
只有书,才能让你遇见更好的自己!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