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为人,很多人都觉得人间不值得,却总是忘记这些“不值得”是多少人想要又奢求不来的。更为重要的是,这些“不值得”是多少先辈用鲜血与生命换来的。这背后又有多少人,在这所谓的“不值得”日子里,等着只能在梦里见到的不归人。
1982年1月,19岁的少年赵占英换上了期盼已久的军装,身戴着大红花,离开了家乡云南省崇明县成为了一名真正的解放军战士。
那天,母亲赵斗兰心中有着无尽的不舍,却不曾当着儿子的面提过一句,只是像其他父母那样叮嘱他去了部队要好好干。
赵占英让母亲放心,说他一定竭尽全力,为党、为民、为国家奋斗。时间飞逝,赵占英最终做到了当日的承诺,但却将永远愧于母亲。
1984年4月28日,南疆边陲的老山之上又一次燃起了战火硝烟,老山收复战打响了。解放军势如破竹,一日激战下来就将我军军旗插在了主峰之上。往后的战斗中,我军仍然保持着越军不曾预期到的优势,收复战要比原计划进行得顺利。捷报不断,是天大的好事,但喜讯之下的伤亡也确实是存在的。赵占英就牺牲在了收复战打响的第一天……
命令来得突然,赵占英所在的35207部队几经转车,外加星夜兼程急行军才按时抵达了既定地点。对于第一次参与实战,赵占英和其他战友一样,心中免不了会有忐忑。但在临战前的誓师大会上,被问及是否害怕时,他们所有人的回答都异常坚定:不怕!
赵占英也曾对战友说过“大不了一去不回,有啥好怕的”这样的话。话本是对随口那么一说,怎奈竟一语成谶。
那天清晨,只听上级一声命令,赵占英所在的58分队就立即按计划投入到了战斗中。此战,我军投入了大量的火炮,反观越军见我军猛攻也拉出了炮兵反击,赵占英没能多份幸运躲过敌军炮火袭击,且伤势非常严重。
其臀部以下全部被炸掉,战友们拼了命地想为他止血,想将他送下阵地救治,但终究仍是无济于事,赵占英在阵地上就永远地闭上了眼睛。牺牲时,他才21岁。
噩耗传回家乡,母亲赵斗兰悲痛欲绝,和无数烈士亲属一样,第一反应就是想去儿子的牺牲地看看。可是谁能想到,这如此简单的想法,赵妈妈竟然用了20年才终于实现。因为家中过于清贫,她压根没法立即拿出路费,踏上这仅有400余公里的“探儿路”。
往后岁月中,赵妈妈更加的省吃俭用,仍然无法凑够路费。这中间她也曾找过相关部门相助,但不知为何申请一直没有通过。
赵斗兰收到了儿子的“烈士证明书”
就这样,在历经无数次失望后,赵妈妈的期盼终于在2004年得到了回应。随着国家不断对退伍军人,烈士家属补贴制度的完善,赵妈妈领到了当地民政局的路费补助。尽管此时赵妈妈已是76岁高龄,头发银白,身体也不太好了,但她仍然以最快的速度出发了,因为她不想儿子再多等她一日。
终于走到了儿子的墓前,赵妈妈瞬间泪如泉涌,那句“妈妈来晚了……”的声音并不大,却似乎响彻了整个烈士陵园。那一颗颗慈母泪,似乎滴滴落下时也都有了声音。而这其中不仅有自儿子离家20余年的思念,也有自儿子牺牲边陲后她没能第一时间来看他的愧疚……
赵占英的生命停在了美好年轻的21岁,母亲却在这饱含思念的20年时间里度日如年,日渐憔悴。加上路途遥远,往后余生赵妈妈也就只再来看过儿子三次。一次是2006年清明节,一次是2008年3月底,一次是2009年清明节。
离开烈士陵园时,赵妈妈不舍离开,一步三回头
2018年3月2日,赵妈妈因病离开了人世间,享年90岁。生命必将有终点,但也不是所有终点都只充满了悲伤,而赵妈妈大抵只是去往了另一个地方,一个有着她思念之人的地方罢了……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