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才明白,为什么当年大家那样称颂“英雄机长”刘传健

发布一下 0 0

意外和明天哪个先来

中国“英雄机长”刘传健,34分钟挽救了128条性命,避免了128个家庭的破碎。

刘传健的英雄事迹流传开来后,人人都不禁为他歌颂,2018年,刘传健入选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

今天才明白,为什么当年大家那样称颂“英雄机长”刘传健

不过让人意外的是,随着这件事热度的升高,负面情绪也随之而来。

很多人开始质疑刘传健是否被捧得太高了,甚至有人不理解为什么当年的那件事非要被说成是“奇迹”,刘传健一度被顶上风口浪尖。

时至今日,随着空难事故的再一次发生,人们终于理解了当年大家为什么要那样称颂他。

当年在刘传健的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

今天我们将再次回顾当年那次“民航史上的奇迹”。

今天才明白,为什么当年大家那样称颂“英雄机长”刘传健

2018年5月14日,这天凌晨,刘传健跟往常一样来到机场,正在做着出发前的准备,这些工作每天都会进行,他早已非常熟练了。

起飞前的准备工作是非常繁琐的,机长首先要根据要求检查飞机驾驶状态、应急设备等,还要汇报72小时之内是否有吃药、身体不舒服等状况。

与此同时,飞机在每次起飞前都要进行安全检查,虽说这些工作看起来很严肃也很繁琐,但是因为所有的机组人员都对这条航线非常熟悉,所以工作氛围很轻松。

这是四川航空公司的3U8633航班,正准备从重庆飞往拉萨

刘传健已经工作了27年了,他原本就毕业于空军第二飞行学院,无论从专业素养还是资历上来说都是无可挑剔的。

今天才明白,为什么当年大家那样称颂“英雄机长”刘传健

一切准备就绪后,刘传健即将踏进驾驶舱,不过在飞机起飞之前,他曾经给同事发了一条短信,短信的内容是:

“逃生绳长度:5.5米。”

因为在前一天,他与自己的同事,也是另外一名机长讨论过关于高原飞行逃生绳的长度,因为平常没有用到过,他们就逃生绳的具体长度讨论了半天。

5月14号这天,刘传健翻阅了相关手册,终于确定了这个长度,于是编辑了这条短信。

这架飞机即将飞往约1万米的高空,这天天气非常晴朗,没有任何的潜在危险。

今天才明白,为什么当年大家那样称颂“英雄机长”刘传健

但是意外往往就是发生在不经意间,飞机升空后一直非常平稳,根据轨道在空中航行,不过就在飞机飞到9800米高度的时候,刘传健突然听到了一声奇怪的声响

他惊了一下立即抬头检查,这个时候他发现,挡风玻璃竟然出现了一道裂痕

在刘传健的飞行生涯中,他不知道做过了多少紧急情况应对的培训,发现裂纹以后,他第一时间根据培训经验伸手查看。

只见挡风玻璃上的裂痕转眼间就蔓延成了网状,他没有慌乱,毕竟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老飞行员。

刘传健立即将情况报告给塔台,而后请求返航。

但是他话音刚落,下一秒就听到了“砰”的一声,挡风玻璃竟然应声碎裂,整个驾驶舱瞬间暴露出来。

今天才明白,为什么当年大家那样称颂“英雄机长”刘传健

与飞机的“生死较量”

我们都知道,飞机上不论是驾驶舱还是机舱,都是处于密封状态的,因为在数万米的高空,首先就是内外气压非常大

如果一个人站在舱门口,巨大的压力差会瞬间将他吸出去,挡风玻璃破碎的一瞬间,驾驶舱内失压,导致刘传健一瞬间出现了耳鸣,但这还不是最危险的。

挡风玻璃破碎,也就意味着机舱中的氧气会流失,与此同时他还要忍受外面极度的低温

驾驶舱一暴露在空中,瞬间温度就降到了零下40以下,等到刘传健的耳鸣恢复以后,他能听见的也只是巨大的噪音。

强大的气流直接将仪表盘掀飞了,驾驶设备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飞机的驾驶功能正在逐渐丧失。

今天才明白,为什么当年大家那样称颂“英雄机长”刘传健

这一瞬间刘传健心中想了很多,他下意识的反应就是如何稳住飞机,这一切发生得太快了,等他理智回归的时候,他发现副机长已经被吸出了舱外!

幸亏副机长还系着安全带,他半个身体悬挂在外面,急速的低温跟强大的气流,让他根本没有能力自救。

刘传健试图将副机长拉回来,但是他抓不到。

这个时候飞机已经在急速下降了,他瞬间反应过来,作为机长,他现在要做的就是稳住飞机,紧急迫降,否则不光是副机长,就连整个飞机上的乘客,包括他自己都将性命不保!

今天才明白,为什么当年大家那样称颂“英雄机长”刘传健

带着这样的信念,他开始极力操控飞机,自动驾驶系统报废以后,还有手动控制的方向杠。

飞机下降的太快了,如果现在立马紧急迫降,飞机极有可能撞到山上,而副机长还有半个身体悬挂在外面。

在现有的条件下,他立即解除自动驾驶模式,开始手动驾驶飞机,与此同时塔台已经做出了反应,允许他降低高度,准备进行备降。

在短短30秒的时间里,副机长又被气压给推回了驾驶舱。

因为当时是5月份的夏季,两位机长都还穿着短袖,他们不仅要忍受极度的低温,还要忍受身体被破碎的挡风玻璃渣、坏掉的仪表盘等刮伤的疼痛。

今天才明白,为什么当年大家那样称颂“英雄机长”刘传健

刘传健左手竭力控制飞机,右手去拉氧气面罩,飞机从即将失控状态逐渐回归平稳,而后左转朝成都双流机场方向飞去。

因为控制台被损害,这时候他已经无法跟地面取得联系了,没有仪表盘,他更没法获取飞行数据,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几十年的飞行经验让他稳住了心神。

他全凭肉眼判断地形跟安全高度,而后调整速度,艰难控制着飞机下降。

此时的飞机时速800公里以上,好在刘传健用娴熟的驾驶技术手动稳定住了飞机,最终在成都双流机场安全降落,完成了航空史上的奇迹。

这时候的刘传健还没意识到,他的双手已经完全冻僵到青紫了。

今天才明白,为什么当年大家那样称颂“英雄机长”刘传健

他值得所有的歌颂

就在两位机长与飞机进行生死较量的时候,机舱中也乱成了一团。

飞机挡风玻璃在破碎的时候,整个飞机也开始了剧烈的颠簸,机舱中的乘客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恐慌让他们开始尖叫、哭泣

乘务人员一遍一遍广播,极力安抚乘客的情绪,大家从最开始的慌乱到逐渐平复心情,最后整个机舱中没有了嘈杂声,每个人都紧张地屏住呼吸,在内心祈祷奇迹的发生。

34分钟中,飞机成功降落,飞机上的119名乘客还有9名机组人员,共128人全都平安落地,无一伤亡。

当乘客们踏上地面的那一刻,有人忍不住放声大哭,后来在采访中有乘客这样说道:“我当时很害怕,以为自己要死了。”

今天才明白,为什么当年大家那样称颂“英雄机长”刘传健

这时的乘客还不知道,驾驶舱中的两位机长当时面临着更大的危险跟挑战,在这样极大的心理跟身体的挑战下,刘传健竟然真的创造了奇迹。

最后刘传健是被抬出驾驶舱的,他的手已经不能活动了,身上也多处被割伤,接下来他将被送往医院进行治疗。

事情发生两天以后,刘传健的妻子才得以跟丈夫见面,看到丈夫的一瞬间她泪如泉涌,心中止不住的后怕。

作为飞行员家属,当听到飞机出事的那一刻,她不知道抱着多大的煎熬才等到跟丈夫见面,后来这位妻子却说:“他是我的骄傲。”

今天才明白,为什么当年大家那样称颂“英雄机长”刘传健

根据民航局的调查,从飞机出现故障的那一刻开始,刘传健完成备降需要36个操纵动作,其中只要有一个动作不规范,都极有可能让飞机失控

这次事故之所以能够平安化解,跟运气没有半点关系,全靠刘传健丰富的应对经验、过硬的心理素质以及坚韧的毅力!

事后刘传健在接受采访时竟然轻描淡写地说:“我当时没想那么多,只想着能不能把飞机安全操作下去。”

这是一次“史诗级的迫降”,是世界民航史上的奇迹,刘传健被授予“中国民航英雄机组”的称号,同时获得了500万元的奖励。

今天才明白,为什么当年大家那样称颂“英雄机长”刘传健

2020年疫情的时候,四川有一批物资要支援武汉,刘传健主动申请执行任务,他认为为人民做贡献是非常光荣的事,更是他们的义务。

他是一个硬汉,却有着铁血柔情,他是我们国家的英雄,却又是那么“平凡”的一个人,他的事迹感动着千千万万的国人,生动诠释了什么叫做“了不起”。

时至今日,在空难事故再次发生的今天,我们才知道在空中出现紧急情况的时候多么危险,而飞行员们刻在骨子里的责任感,让他们成为令人称颂的英雄。

刘传健承受的赞誉真的一点也不为过。

如今的刘传健还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但是在他还备受世人称颂的时候却说:“荣誉不是我一个人的,是属于我们整个团队的!”

今天才明白,为什么当年大家那样称颂“英雄机长”刘传健

希望世界上没有灾难发生,让我们向这位英雄致敬!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77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