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涉及到高中录取方式的重大改革。
也就是说高中不用考,登记就能入学,居然是真的。
北京市的西城区和东城区近日公示了普通高中登记入学点细则,两区共有5所学校进行了试点,分别是北京市第二十一中学(计划80人)、北京市第五十中学分校(计划80人)、北京市第五十六中学(计划80人)、北京市宣武外国语实验学校(计划80人)、北京市西城职业学校附设普通高中班(100人)。
符合条件的应届初中生可凭其综合素质评价情况,获得高中录取,而无需通过中考分数。
当然,还有一些具体的要求,比如说应届的初中毕业生已经参加了当年的学业水平考试,具有普通高中升学资格且具有在本区所在学校连续三年的学籍。
另外,综合素质评价等级要达到B级以上,地理、生物科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卷面成绩不低于42分(卷面成绩总分值70分)。
无论如何,这对于不愿意在中考中"内卷"消耗的家长和学生而言都是条利好的消息。
只不过,按照北京市这批的试点学校来看,这件事情与成绩在中等及以上的学生是没有关系的。
我们可以看下这几所试点学校的排名。
然后可以发现,这几所中学在他们的所在地均属于是"吊车尾"般的存在。
所以大家明白了我为什么会说这件事情与学习成绩好的同学没有什么关系了吧(但也许也有关系,后面会提到)。
但是虽然与成绩好的同学没啥关系,但是却与成绩差的同学有很大的关系。
虽然试点的学校属于排名靠后的学校,但再怎么靠后,他们也是普高,被录取后学生就有参加普通高考的权利。
更何况,大家试想一下,如果学生的成绩很糟糕,即使参加中考也都未必能达到录取线,在这样的情况下普高可以不用参加考试,报名就能去读,这是不是一件让大家都能皆大欢喜的事情?
因为"差生"的家长再不用焦虑孩子只能上职高或是流入社会;学生也不会因为父母总逼自己读书而怨恨他们;老师也不用再"推荐"职业院校给这部分学生了。
更何况,曾经的差生得到了这样的机会,万一高中发奋成绩转好,最后说不定还能考上大学,这不就是更让人惊喜的事情了吗?
所以我说普高不用考试就能入读,绝对是"差生"的重大利好消息。
但这里的"差生"依然是个相对的概念。
为什么呢?
因为毕竟还是得通过"学业水平"的考试,以及有"综合素质"的要求。
如果学生不仅功课一塌糊涂,还屡犯校纪校规,学校或老师安排的任务也都不能完成,这样的话,综合素质等级也就达不到规定中的"B"级,也就没有报名的资格。
所以这里的"差生"也不能太差,至少也得是一个学习中等偏下但却不垫底、遵纪守法、能基本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的学生。
所以呀,如果真的就是个"摆烂"的学生,那也是不可能有报名的资格去读普高的。
那么北京试点了以后,其它地方城市会跟进吗?
如果北京试点后,效果好的话,有条件的地方一定会跟进的。
但目前只能先观望。
因为以北京的这批学校计划招生人数来看,80人差不多是两个班的容量,那么这80人会单独成班吗?
如果不单独成班,那是不是与考进这些学校的学生进行蛇形分班?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对于该校的招生会不会有影响?而对于学校而言,怕不怕这样的影响呢?
同时,因为学校以报名的方式招收了学生,那么很可能就会压缩原有中考录取学生的学位(除非是真正的扩招了),如果是压缩通过中考这个途径进来的学生人数的话,那好像也不是一件很明智的事情吧?
因为不能顾此失彼,不能只顾一头吧?
这些问题现在暂时都无法知道,所以只能观望,看看后续再说。
所以,如果这件事情真在成都实施的话,我们还无法判断哪些学校会出于什么用的初衷而进行改革。
但至少可以推断的是,省级以上示范性高中是不会参与的。
如果最后全国开始普遍推行此政策,那么今后我们的最低学历就不会是"初中"学历了,那时有可能"高中"(包括职高)将会是我们的最低学历。
这不是也挺好。
所以我还是希望这项举措能够顺利实施,也能够在全国推广,但前提一定是不能压缩原有的高中学位,否则又有什么意义呢?
你会希望取消中考吗?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