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航MU5735飞机残骸深入地下20米,大型机械进场,该如何开挖?

发布一下 0 0

东航MU5735空难牵动着无数人的心,现场搜救工作仍然在紧张进行,大量救援人员冒着湿热的环境,身着防护服、口罩和手套在核心区作业,还进行了拉网式搜寻。但飞机残骸的深度从地表向下延伸约20米,整个搜索范围已扩大到20万平方米,相当于28个标准足球场。搜救工作量十分巨大。

东航MU5735飞机残骸深入地下20米,大型机械进场,该如何开挖?

大量救援人员身着防护服作业

而从央视新闻的报道和画面中可以得知,目前大型机械已经进场作业,为搜救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帮助,还找到了发动机齿轮箱和主起落架,它们可能是在飞机坠入地下的过程中从机身上脱落的。从直播画面来看,这里说的大型机械指的就是挖掘机。

在前几天的搜救工作中,我们也能看到挖掘机的身影,但一开始只是用来开辟入场道路,以便救援人员和设备进出。这是由于坠机地点位于山区,地形复杂,并没有现成的道路可供使用。

东航MU5735飞机残骸深入地下20米,大型机械进场,该如何开挖?

前期挖掘机只用来开辟道路

而撞击点所在的搜救核心区,目前并没有大规模使用挖掘机来开挖,而是以人员徒手或用工具挖掘搜索为主。这是由于空难的搜救和调查工作非常细致,飞机的部件到处散落,这些零件和碎片无论大小都要收集,以便为空难原因调查工作提供线索和依据。而不用挖掘机进行大规模的开掘,也是为了避免伤及幸存者,也体现了对遇难者遗体的尊重。

不过,自3月25日开始,在搜救核心区域已经可以看到挖掘机在作业,在不同的画面中能看到一辆红色的和一辆蓝色的,体型都不是太大,工作的时候也是小心翼翼。为什么之前不使用挖掘机在核心区挖掘,现在又用上了呢?

东航MU5735飞机残骸深入地下20米,大型机械进场,该如何开挖?

3月25日的报道画面中,核心区域已出现挖掘机身影

根据“3·21”东航飞行事故国家应急处置指挥部的消息,目前是将搜救工作与事故调查前期工作有机结合。在核心区域内,已采用一批探测设备开展现场勘探及浅表层施工。而整个搜救现场的面积达到了20万平方米。如此大的面积,单靠搜救人员用人力挖掘,效率会比较低。

而且,虽然在核心区的搜索非常细致和小心,并且还没有集中开展深层的开挖工作,但仍然有可能遇到一些大的障碍物,单纯使用人力是很难处理的。这时候挖掘机就派上了用场,这种大型机械的力量比人要大上许多倍,可以有效地清除障碍,加快搜救进展。

东航MU5735飞机残骸深入地下20米,大型机械进场,该如何开挖?

核心区内的另一台挖掘机,工作时非常小心

实际上,在地震等灾难的救援过程中,挖掘机是常用的手段。即使有幸存者存在,仍然需要使用大型机械清除废墟上层的大构件,而这些用人力是很难运走的。只是在作业过程中要十分小心,谨慎选择救援方案,避免伤及幸存者。

而当浅表层的搜救作业完成后,迟早还要面临深层的开挖。由于这次波音737几乎是垂直坠落,飞机重量达到了六七十吨左右,速度又非常快,再加上撞击点的地面并不是坚硬的岩石,这就导致在巨大的惯性作用下,残骸深入地下达20米。这应该是探测仪器得到的数据。

20米的深度已经很大,相当于6~7层楼房的高度。要想在这样的深度下将飞机残骸全部收集,难度可想而知。在工程上,20米相当于一座两三百米高的摩天大楼的基坑深度,以我国目前的工程能力,以撞击点以中心,挖一个半径30米,深度20米的大坑似乎并不是什么难事。然而实际情况却没有那么简单。

东航MU5735飞机残骸深入地下20米,大型机械进场,该如何开挖?

大型建筑物的基坑

一般建筑工地开挖较深的基坑时,首先要采取措施降低地下水的水位,地下水对基坑工程的威胁非常大,如果处理不当,地下水涌出会造成险情。即使没出现大的险情,挖掘机也有可能深陷在泥中,给施工作业带来很大的困难。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和挖好之后,还要做好排水,避免坑内大量积水。

在地下水的问题处理好之后,基坑工程还要考虑对边坡的支护。20米的深度,如果边坡因保护不力而坍塌了,那可就是大问题了。在施工方案确定后,应该分层、分区快速完成基坑开挖作业,挖出来的土也要及时外运。

东航MU5735飞机残骸深入地下20米,大型机械进场,该如何开挖?

建筑工地对基坑边坡进行防护

但是,这些方法都适合用在条件较好的施工工地上,地势较平,各种条件都有。而这次飞机坠落的撞击点,恰好位于一个小山坳里,周围都是丘陵山坡,还有梯田。当地的气候也是湿热多雨,在这几天的搜救过程中已经多次下雨,给救援造成了许多障碍。

这样的地形条件很可能使地下水的情形也比较复杂,在挖掘飞机主体残骸时,如果不能有效地降低地下水水位,挖到较深的地方就会形成一个积水的池塘,极大地增加搜救难度。如何在挖掘时排除地下水的影响,将是一个难题。

除了地下水之外,另一个问题就是采用什么样的顺序来开挖,是从中心开始挖一个大坑,还是先挖周围,再处理中间的土方?前一种方法可以直接触及飞机主体残骸,效率看起来会比较高。但这样做的问题也很多,周围山坡上的雨水都会汇集在此处,增加了排水的压力。对边坡的支护也需要认真处理,如果出现滑坡,对坑内救援人员的安全将构成威胁。

东航MU5735飞机残骸深入地下20米,大型机械进场,该如何开挖?

搜救现场降雨很多,一度积水严重需要用竹排铺路

也有网友提出:是否可以先挖四周,留下中央的芯体,这样便于排水。然后再一点点地清理中央芯体。这种方法听起来很有道理,在建筑工地的基坑施工中,也有先挖三面,再从周围向中间推进的方法。但如果将场地换到坠机地点,真要实施起来却也是难上加难。

因为核心区域位于相对狭窄的小山沟里,宽度目测只有十几米到二十几米左右,如果要在山沟的内部采用这种先挖周围再挖中间的方式,几乎施展不开。如果强行这么做,考虑到深度有20米,留下的中央芯体部分将是又细又高的一条,几乎肯定会坍塌,所以可行性不大。

那么如果将范围扩大,不局限在山沟内部,能不能实现呢?从照片上看,山沟的两侧是较高的山坡,如果扩大范围,需要将这些山坡全部挖掉,再向下深挖,挖掘的土方量将非常巨大,施工旷日持久,难度也是相当高的。

东航MU5735飞机残骸深入地下20米,大型机械进场,该如何开挖?

核心区位于一个小山坳中

需要注意的是:这次开挖的目的毕竟不是挖建筑基坑,而是为了搜救和调查事故结果,不是简单地挖出一个坑就完事,在挖掘过程中要进行细致的搜寻,挖出来的土也要检查,过一遍筛子。所以不能简单粗暴地使用挖掘机来挖土,这项工作比挖基坑要复杂和困难得多。

因此,开挖飞机主体残骸将是一个难度极高,工作量极大,且持续时间很长的工程,对地下勘探、施工方案可行性和施工作业都将是一个极大的考验。人马君预计有可能采取类似考古发掘的分层清理方式,每次向下挖一个较浅的深度,清理完毕后再挖下一层,每一层的范围可逐渐缩小,直至达到20米最深处。

东航MU5735飞机残骸深入地下20米,大型机械进场,该如何开挖?

事故现场发现的大型构件

而据3月25日新闻发布会上的通报:根据初步勘探结果,应急处置指挥部组织有关各方专业人员研究制定核心区域开挖方案,为下一步搜救工作提供指引,也为网格式摸排搜寻第二个“黑匣子”提供技术支撑。

从这段话来看,第二个黑匣子即“飞行数据记录器”有可能仍在主体残骸中。希望飞机主体残骸早日重见天日,以便找到此次严重事故的真正原因,也给遇难者家属一个交代。同时必须对奋战在现场的救援人员说一句:你们辛苦了!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78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