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早晚会明白:
无论你做得好与不好,都无法做到令所有的人都满意;有人喜欢你,也会有人讨厌你。
喜欢你的人,不一定是因为你多么优秀;讨厌你的人,不一定是因为你多么差劲。
相反,在人际关系里,喜欢与讨厌是相对的。
无论是喜欢还是讨厌一个人,都不需要太多理由,就是自发性的一种情绪与内心需求。
当别人瞧不起你的时候,无论你怎么努力,都很难改变对方的想法。
每天活在别人的意见中,过度在乎别人的眼光和看法,会让你畏畏缩缩,陷入纠结与痛苦的状态之中。
有个故事:
一个男人,就是村子里典型的“老好人”。
他最自豪的事情,不是有两个优秀的孩子,而是被村里的人称一句“先生”。
为啥叫他先生?
因为他实在是舍己为人,别人说什么,他就做什么。
别人缺钱花,他回到家里把自己一年到头攒下来的钱都拿给对方,只为了听对方说一句:“谢谢你先生,我一定尽快还给你。”
但他却没有想过,孩子读大学的学费马上该交了,也没有想过妻子已经好几年没买过新衣服了。
别人家里有事,他一定要冲在最前面;时间久了,大家就行为了一种默契。
好事不叫他,坏事让他在最前面。
他开始飘飘然,认为自己是最厉害的,是被所有人尊重的。
可村里的人,只不过是表面对他维持客套,背后里都骂他是个“傻子”。
多年来借出去的十几万,到头来没有一个人还给他。
家人过得一团糟,他却沉浸在这种“虚伪且虚无的赞美声中”无法自拔。
太在乎别人的看法有什么意义呢?
没有任何意义,只会给你的心灵加上一把无形的枷锁。
束缚你,桎梏你,最终将你推向深渊。
即使你再讨好别人,对每个人表现得善良、尊重、客气,可依旧有人瞧不起你。
在生活中,我们无法让每个人都喜欢自己。
被人讨厌,被人孤立甚至是被人瞧不起,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内心要坚定。
倘若一个人心智不坚定,那么他很容易被周围的人影响;别人说什么,他就做什么,没有自己的主见。
如果此刻的你正在被别人瞧不起,该怎么做?
-01
不为所动,不动声色
经常听到有人说这样的话:
“别人瞧不起我,那我就努力过好生活,努力变得越来越好,最后让那些瞧不起我的人高攀不起。”
实际上,当你产生这种想法的那一刻起,你就已经陷入了“我在为了别人而活”的误区之中。
举个例子:
别人生活过得好,跟你有一毛钱关系吗?
即便对方是你的亲戚朋友,他生活过得越来越好,真的愿意毫无保留地拉你一把?
反过来讲,你春风得意,顺风顺水,人生处于有史以来最好的阶段时,你还会想要帮助身边的人吗?
即便你想去帮,你能帮助几个?
道理都是一样的。
人在好的时候,大多只会考虑自己;
人在过得不好的时候,才会觊觎别人所拥有的。
一个人最大的悲哀是什么?
为别人而活,努力向别人证明。
比如:
一个男生跟女友恋爱多年,最后被女友一脚踹了;理由是,他比较穷,无法给女生好的生活。
于是,男生奋发图强,立志要努力生活,让自己变成有钱人。
最后,他如愿以偿,走到前女友面前摇身一变。
他却发现:前女友看向他的眼神,并没有什么不同,也没有因为他变有钱而产生什么动摇。
这种状态,才是最悲哀的。
别人根本就不在意你过得好与不好,你拼命向别人证明,别人依旧不为所动;这对你来说,难道不是一种挫败感吗?
如果此刻的你正在被人瞧不起,无需在意。
村上春树在《舞舞舞》中写下这样一段话:
“从今天起,你要去做一个不动声色的人。不准情绪化,不准回头看,去过自己另外的生活。你要明白,不是所有的鱼都生活在同一片海里。”
人生如海。
这海里不仅有你,还有别人;世界上的水有那么多,谁又能始终生活在同一片水里呢?
你越是在乎别人的看法,跟不值得的人“怄气”,越是会消耗你的精力。
-02
与其讨好别人,不如讨好自己
心理学上有个“野马效应”。
这背后有个故事:
草原上有一种蝙蝠,专门吸食兽类的血为生。
这些蝙蝠盯上了草原里的野马,寄生在野马身上吸血。
其实,蝙蝠吸食的量,不会对野马造成实质性的伤害。
而野马最终“暴毙”,是因为它的愤怒、焦虑与狂暴。
野马在被蝙蝠吸食的过程中,会产生不适感,变得暴躁、大动肝火;于是,野马就在草原上一直狂奔,试图将蝙蝠甩开。
可他越是甩开,蝙蝠贴得越紧;倘若他能够安静下来,蝙蝠很快就会离开飞走。
这个效应就说明了一个道理:
因为一点儿小事大动干戈,大动肝火,愤怒焦虑,最终让自己产生了某种糟糕的局面。
这无异于是用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
就好比:
别人做错了一件事,你却“怒其不争,哀其不幸”,你本不该为此愤怒。
所以说,情绪管理真的很重要。
因为别人的事情愤怒,焦虑,最后白白浪费了自己的时间,还让自己承担某些不好的后果。
图什么呢?
被别人瞧不上也是如此。
别人瞧不起就算了,无所谓啊,能够对你造成哪些伤害吗?
归根结底,那些瞧不起你的人,也可能是在嫉妒你罢了。
今日话题:
被别人瞧不起时,你会怎么做?
(文章配图来源网络)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