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的本质是什么?质量从何而来?质量与能量如何转化?

发布一下 0 0

一、质量是什么

简单说:质量是密度乘以体积。是物体所具有的一种物理属性,是物质的量的量度。

重量和质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如果把物体从地球转移到其他星球上,物体的质量不会随物体的状态、位置等任何因素而改变,但是它的重量会发生改变。在真空中,物体就失重了,也就是失去了重量,只有质量。同一物体在月球上的重量只有在地球上重量的约六分之一。

质量的本质是什么?质量从何而来?质量与能量如何转化?

物体的质量也决定了其被引力场影响的程度。质量分为惯性质量和引力质量。自然界中的任何物质既有惯性质量又有引力质量。

惯性质量表示的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度量,而引力质量表示的是物质引力相互作用的能力的度量。

通过实验表明,同一物体的这两个质量相等,是同一个物理量的不同表征。

质量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的含义和内容随着科学的发展而不断清晰和充实。

最初,牛顿把质量说成是物质的数量,对于质量的定义用测量定义法,也就是用测量的方式来做定义,即物质多少的量度。没有讲述质量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化学的奠基人拉瓦锡提出了著名的质量守恒定律。

爱因斯坦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理论:质能等价。

质量的本质是什么?质量从何而来?质量与能量如何转化?

爱因斯坦统一了质量和能量,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平方,指出了质量和能量的等价关系。

二、目前物理的质量理论

微观方面科学家发现,万物的质量实际上几乎都来自于强相互作用的能量等价的质量,这个质量占据了万物质量的99%。宇宙中还存在着一种叫做希格斯场的东西,它可以使粒子发生减速,从而获得质量,是剩余的1%质量。

物体质量指的是基本粒子拥有的质量,以及这些基本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质量。

夸克之间传递强相互作用的胶子并没有质量,但在传递强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希格斯场可以让胶子在传递强力的过程中获得质量。

质量的本质是什么?质量从何而来?质量与能量如何转化?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科学家终于通过大型粒子对撞机找到了希格斯玻色子。

希格斯玻色子被称为“上帝粒子”,它是类似磁场的量子场,这种场可以和微观粒子发生作用,使微观粒子及物质有质量,但这个场从哪来呢?

那质量的本质到底是什么?质量究竟从哪儿来,还需要用“旋理论”进行理解。

三、“旋理论”对物质粒子的认知

1、粒子自旋,是其内禀属性,这是科学证明的。

2、质子由两个上夸克和一个下夸克组成,质子呈三角体结构。这是物理理论。

3、夸克禁闭是一种物理现象,描述夸克不会单独存在。由于强相互作用力,原子核内的夸克连在一起是撞不开的。

4、科学家们在大型强子对撞机中通过碰撞原子核,已经证明夸克是流体液滴状,没有固定的结构。

5、物质有巨大能量,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及核反应实践,质量会转化为能量释放出来,释放的能量相当于质量乘以光速的平方。(后附一,其他证明)

6、磁铁这种物质有磁力线,磁铁的磁力线被切割能够发电,说明磁力线是粒子的内部产物,因磁铁的分子排列机制,能够泄漏出来。

质量的本质是什么?质量从何而来?质量与能量如何转化?

反过来理解,夸克是由无数个磁力线一样的线环绕而成,因原子排列或屏蔽,包括电子参与后,大多不显现。

结论:现代物理学和量子理论告诉我们,基本粒子的特征:一是强烈旋转,二是有巨大能量,三是能量态,像线团一样,没有固定的结构。基本粒子就是这样的“旋子”小球。

四、“旋理论”质量的产生

基础为能、旋转为本、大道至简、道法自然,这是“旋理论”的精髓。

一个“旋子”小球平行旋转,和两个垂直旋转的小球套合一起,组合成三角体,三角体也是自然中最稳定的立体结构,形成夸克,三角体可以再堆叠组合,成为物质。

物质由原子构成,而原子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构成质子和中子的是夸克,也就是“旋子”,“旋子”夸克,是一种高速旋转的能量态,也可以看成是一个个旋转的环,组合在一起。

质子、中子组成原子核,原子核在原子中只是一个很小的存在,原子核外围是外旋环。

质量的本质是什么?质量从何而来?质量与能量如何转化?

这是质子夸克的原子核形状。外围立体旋环很难画,求美术师赐一张图。

质子的夸克“旋子”套合后,两个垂直的“旋子”外围的旋环既多又强,平行的“旋子”环在外围逐渐与强旋趋于一致,这个外旋环的范围就是希格斯场,外旋环的碎片就是希格斯玻色子。

2012年,人类有史以来建造的最强大的粒子加速器——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对撞质子,最终在它们的碰撞中发现了长期寻找的希格斯玻色子。

夸克“旋子”的原子核旋环与组合后的外旋环,形成了物质的质量。

当然有了质量,就在不同的条件下产生重量。

“旋理论”的解释确实也太简单了,但上帝不会列方程,因为自然创生的东西就是至简的。

五、质量与能量如何转化

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告诉我们,质量和能量是等价的,两者可以相互转换。

粒子物理的这种转换就不好解释了。

“旋理论”认识的质量的本质,质量的产生方式,解释时就可以简单地说:质量其实就是能量。

旋转的旋子环是光速,是能态。两个光速的环相撞后,方向相反或偏差的旋环,湮灭为能量。消失的质量乘以光速的平方,是产生的能量。

质量的本质是什么?质量从何而来?质量与能量如何转化?

当然,这种相撞不是外围电子的相互作用,那是化学反应。内旋环,也就是原子核旋环的相撞才有剧烈的能量产生,才会有明显的质量消失,这就是核爆炸。

虽然有高温高压存在,但核爆炸时原子核中的夸克“旋子”体只是很小一部分相撞,并且本能地要很快平衡,因此核裂变时才仅有千分之一的质量变为能量,核聚变时有千分之七的质量变为能量。

反物质相遇当然能全部湮灭,转化为能量,但太难制备和控制。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78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