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就评|广告夺眼球前,先上好“尊重”这堂课

发布一下 0 0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评论员 孔雨童

近段时间,一些知名品牌广告翻车的过于多了。3月13日,宝洁在公众号发布文章《女人脚臭是男人的5倍,不信闻一下!》,因不顾科学事实博眼球引发众怒;3月21日,洁婷广告配图涉嫌以“偷窥”视角暴露女性隐私;3月23日,膜法世家在其面膜广告中,用海豚和叫声配上“海豚皮仿生面膜”字样引发公众不适,被称阴间;3月25日,卫龙辣条被网友抓包外包装“约吗”“贼大”“强硬”“胖次”等字眼,涉嫌性暗示擦边球……

马上就评|广告夺眼球前,先上好“尊重”这堂课

仔细看这几条广告的细节,真的不能说是公众过于敏感,比如有粉丝为其喊冤的卫龙辣条,其“约吗”中的“口”,设计的特别像一个英文的P;而“胖次”这样的词,输入百度它也会告诉你,这是日文“内裤”的音译词。

互联网时代,流量就意味着宣传的KPI,因而很多品牌和广告公司想尽各种办法博出位、夺眼球,一些“荤段子”或是容易挑动起网友情绪的角度和梗更成为“爱用”选择,很容易一步迈过去失去底线。但另一方面,当下互联网高速、量级的传播,公众权益意识的觉醒,也特别容易让无底线广告被扯掉底裤,引发舆情,损伤品牌。目前我们看到的是,三个品牌都在热搜后在官博道歉,针对无动于衷的卫龙,当地市场监管部门也已介入。

除了品牌的急功近利,这些广告事故其实也反映出一些其他的问题:“尊重”文化的欠缺。笔者不太清楚当下一些广告公司是否有这方面素养的培训和要求,但近年来一次次翻车还是能一定程度上反映从业者对低俗内容的“习以为常”“不以为意”。而类似事件背后,其实也是某些“尊重缺失”的社会风气的投射:比如随意消费女性,不分场合地开“荤段子”玩笑;比如一些赤裸裸的嫌贫爱富、拜高踩低——2020年,有两家知名金融平台就因其广告中对收入不高打工者的消费遭遇大众批判。

“尊重”其实是很有分量的两个字,其本就是文明社会的一种素养,是应当强调的价值观,不应该因为社会“习以为常”而被忽视,这“习以为常”之中可能有很多人在默默承受伤害。而公共“广而告之”的信息和媒介更是如此,拒绝低俗、无底线消费应当是包含广告业在内诸多行业的“必修课”,放之社会大环境中也是如此。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78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