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吃剩下的饭菜如何处理

发布啦 0 0

古代皇帝吃剩下的饭菜去哪里了呢?今天咱就说说清朝的皇帝,来看看清朝皇帝吃的那些饭菜去哪里了。他们的生活充满着神秘,清朝的统治者起源于满族,所以清朝的皇帝保持着满族的饮食习惯,每天只吃两顿饭,早饭和晚饭。早饭时间为早上 6:00 至 8:00,晚饭时间为 12:00 至 2:00 两点之间,夏季和秋季,时间会提前一小个时。清朝皇帝的御膳有特殊的标准。早期,皇帝每餐有120道菜,必须按规定的顺序放在三张桌子上。御膳中还有点心和水果。后来雍正帝认为御膳过于奢侈浪费,下令降低标准为64道御膳。咸丰即位后,御膳又被缩减为32道菜,慈安太后在幕期间,御膳被缩减为24道。慈禧太后是个喜欢奢侈的女人。当她接管皇权后,把御膳又恢复到了120道。皇帝的日常膳食由御茶膳房负责,这是内务府的一个机构。御茶膳房包括膳房、茶室、清茶室。膳房又分为荤局、挂炉局,点心局和饭局。御茶室的工作人员也有明确规定,内部程序也很严格。每日膳食清单必须经过审核才能制作。对原材料的用量要求也非常严格。因为皇帝的御膳不好吃,这个不好吃是有记载的,溥仪在《末代皇帝秘闻》中明确表示御膳不好吃,还千篇一律。清朝康熙皇帝想了一个好办法来解决它。他去嫔妃那里蹭吃饭。按照清朝的宗谱制度,皇帝很少与其他人用膳,即使是皇太后和皇后也是如此。因此在吃饭的时候去找他的嫔妃。去她们宫里吃饭,因为他们的菜是分开做的,有自己的内膳房,不需要有御膳那样的场面,这样的饭菜反而更好吃。皇上此举让后宫的嫔妃有了争宠的途径,嫔妃常常安排自己的宫女和太监去民间学习厨艺,来讨好皇上的欢心。皇帝的餐具也很讲究,一般都是金银器皿,其次还有品质上乘的瓷器。因为黄金最能彰显皇室风范,后来我们称之为“金饭碗”就是这么来的。这里每道菜的旁边还有一个精致的牌子,上面写着厨师的名字,如果皇帝对某道菜有疑问,可以方便回答。皇上在吃饭的时候,看向哪道菜,旁边的太监会立刻夹过来,给皇帝品尝。要是皇上尝过之后赞不绝口,太监会再夹一次。清朝皇帝有“不过三”的用餐规则,这意味着任何一个菜的皇帝都不能第三次食用。如果皇上超过了这个祖规,太监就会喊“撤”,随之这道菜也就被端走了。由此看来,清朝皇帝受到诸多规矩的限制。如果皇帝吃饭时需要吐骨头,桌子上有一个特殊的容器,叫做渣斗。就是咱们现在的俗称的小垃圾桶。每一顿御膳的份量都这么大,肯定有很多剩饭剩菜,那么这些御膳都去哪儿了?这里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皇上赏赐给后宫的嫔妃和大臣们,一般情况下,皇上吃饭的时候没有大臣围着,偶尔身边有嫔妃,但她们是不准坐下的。这是祖宗的规矩。有时,皇帝会给大臣或妃嫔送上一道菜,太监会马上把菜送到大臣的府上。在封建社会,皇权至高无上的,能从皇帝那里得到御膳是莫大的荣幸,会引来同仁的极大羡慕,更会成为大臣们为皇帝效命的动力。可见,一顿犒赏的御膳意义重大。另一种就是赏给了太监和宫女。此外,也有太监将剩余的御膳卖到宫外换取钱财的情况,一旦被抓到就死定了。到这里我们会发现御膳并不是我们想像的那么好,对皇帝的限制还不如我们自在呢!本期就到这里了,关注我带给你更多精彩,我们下期再见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78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