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慢性病越来越年轻化了,关于这个话题,今天主要说两个方面,那就是饮食和作息。简要来说,就是人要自律。
首先,饮食占很大一部分。人类对食物的追求是不分年代的,但如今这个时代显然更容易接触到美食,也更容易接触到一些不健康的食物。油腻、多盐、烧烤,等等这些经常食用都会对人体的肝脏和肠胃造成伤害。
于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身体就会逐渐地遭受到不良饮食习惯的摧残,这种改变短期内是微小的,但就是微小的伤害,累计起来,最终会导致一个人精气神的垮塌,久而久之,血管粘稠、血管粥样硬化、高血压、高血糖等都会找到你。
再说作息。久坐、熬夜这两件事情,主要集中在年轻一代人群。这个不用我细说,大家都知道对身体不好,但却很少有人做出改变。
长期久坐不运动人群,由于血液循环速度降低,代谢功能降低,身体毒素不容易排出去,累积在身体之中,慢慢地伤害着身体。另外,还有许多熬夜刷手机的人群,《黄帝内经》中的“五劳所伤”中讲久视伤血,“肝开窍于目“而“肝受血而能视”,如果经常看手机,眼睛得不到休息,就会伤血,长期的久视,会使身体肝血不足,无法滋养其它地方,其它的地方得不到滋养,身体就会发生暴躁,易怒,抑郁,萎靡不振等症状。
其实,我也很理解现在年轻人的工作性质和生活压力,尤其是有些销售工作,可能会忙到晚上10或11点以后才能到家,这样哪还有时间早睡?
但经常长久地熬夜会慢慢地出现失眠、健忘、易怒、焦虑不安等神经、精神症状,身体抵抗力也会下降,久而久之,这些都会让你在不经意间发现自己已经患上了慢性疾病。
于是呢,这部分人开始去医院治疗,开始吃药,为什么却好得很慢呢?这其实是一个恶性循环。本来这个药是可以慢慢调理你的身体,帮你恢复健康的,但你的作息和饮食依旧没有改变。
举个例子,在我治疗的病人中,这个病人有慢性胆囊炎,总是右腹疼,胸闷,我当时就再三叮嘱他,尽量不吃油腻,不喝酒,坚持了一段时间,吃了一段时间药,他觉得恢复的挺好,觉得自己没什么事情了,就又开始吃油腻,结果因为这,在医院里已经三进三出了,他自己也发现,每次都是自己吃过油腻之后,会有有腹痛、胸闷的症状,因此还考虑是不是要不要把胆囊切除。我说你即使把胆囊切除,你的这些症状还会存在,主要问题是你要管住嘴,而不是让胆囊背锅!
包括许多的高血压病人,年纪轻轻,三四十岁的都有高血压,高血脂,一问他平时饮食作息,不是应酬多,就是抽烟、喝酒,但是又不能立马就戒的那种。那你说,这怎么能慢慢调理好?
怎样才能防治慢性病呢?
说到底,“管住嘴,迈开腿”不应该单单是一句口号,而是要有实际行动。
中国古语说过:病从口入,首先要管住嘴,在预防慢性病方面,饮食健康几乎占据了大半江山,吃什么?怎么吃?如何健康地去吃?这些都是防止慢性病的关键。
合理膳食,具体讲,就是要把"饮"和"食"做好。
"饮"要在每天至少喝6杯白开水之外,多喝绿茶、豆浆、酸奶、骨头汤和蘑菇汤等,尤其尽量不饮酒,即使饮酒也一定不要过量。
"食"则主食要多吃谷类,要讲究粗细搭配,多吃玉米、荞麦、薯类、燕麦和小米等粗粮,少吃大米、白面等。
此外,菜要荤素搭配,多吃蔬菜水果、大豆及豆腐等豆制品,以及胡萝卜、南瓜、苦瓜、西红柿、大蒜、黑木耳等,鱼虾、禽、蛋和瘦肉要适量,尽量少油少盐。
吃东西不要过量,就像古话说的"吃要七成饱,最多八成饱,多了就不好"。总之,膳食要有粗有细,不甜不咸,合理搭配,七八分饱。
至于运动方面,每天适度运动20分钟,患冠心病的几率可能会减少30%,快走的效果最好。但是也要注意劳逸结合,并不是越多运动越好,避免过量的锻炼活动,是可以减轻心脏的负担。
另外,对于久坐人群,推荐两个小动作,可缓解腿部疲劳,有助于血液循环。
1、踮脚
踮起脚后跟,每次尽可能坚持的时间长一点。人在踮脚时,收缩挤压小腿后部肌肉,可促进下肢血液循环,缓解久坐带来的下肢酸胀,防止下肢静脉曲张。
2、高抬腿
久坐每隔30分钟,起身站立,双腿轮流抬高,锻炼腿部肌肉,预防盆腔瘀血的产生。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