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主席看到美国向日本投下原子弹的报道,为何勃然大怒
1945年,美国军队在日本人毫不知情下,在广岛和长崎投下了2枚原子弹。美军的这一举措,让日本始料未及,让世界感到震惊。
很快,全世界都在争相报道这个爆炸式的消息,而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解放日报》也报道了这个新闻。而就在1945年的8月8日,毛主席从《解放日报》上看到了这样一条相关新闻后,心情却变得非常的愤怒,还把报纸扔在了桌子上。接着,他直接打电话去了《解放日报》的总部,生气地向报社的负责人问责呢!
为什么在看了美军丢了两个原子弹,日本马上就要投降的报道后,毛主席看了反而生气呢?听了毛主席的话,才不得不服他的入木三分,高瞻远瞩。
毛主席认为,这篇报道,有夸大美国原子弹功绩,甚至有忽视历史的嫌疑,在1945年,反法西斯战争已经进入了尾声,意大利和德国已经相继投降,只剩下了日本这一个法西斯国家,而此时的日本要面对的是全世界的讨伐和围攻。日本的大部分兵力,此时大部分都陷在了中国战场上,经过14年的抗战,日本拿中国迟迟没有办法,反倒是中国人越挫越勇,消耗了日本大量的军事力量,牵制住了日本大部分的兵力,给其他的反法西斯同盟国家,制造了机会。在中国人民的抵抗之下,英国军队也和中国远征军,在东南亚地区,对日本采取了进攻,在两国的努力之下,日本掠夺橡胶资源的计划,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我们可以说,美国的参战,以及美国的原子弹,是加速了日本投降的进程,是日本投降以及二战结束的催化剂。但是,美国的原子弹,并不是日本投降的根本原因,日本更不是因为美国的威慑才最终选择了投降。当时全世界的报道,都夸大了美国以及原子弹的功绩,忽略了全世界反法西斯人民,尤其是中国人民在战场上的牺牲和付出,这样的报道不仅不客观,最重要是的抹杀和忽视了以中国为代表的的,反法西斯国家的努力,而这些,也是毛主席批评《解放日报》的原因,毛主席在战争胜利的曙光之前,保持着一颗清醒而又理智的头脑,他坚信胜利是属于中国的战斗果实。
虽然在美国投放第二颗原子弹后的一个星期,日本就向全世界宣布。无条件投降,但这两颗原子弹只是在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武器,代表不了站在正义一边的人,人才是决定战争成败的根本因素。原子弹既不是日本投降的根本原因,也不是直接原因,充其量只是日本投降的加速剂。基于这些认识,毛主席认为,报纸中所刊登的内容,一言一行都代表着人民的意志,文章应该怎么写,话应该怎么说,必须进行仔细的斟酌。对于美国投放原子弹的相关报道,绝对不能因为一件新式武器就抹杀掉我国军民十多年来之不易的抗战成果,更不能给广大人民造成美国不可战胜的片面印象。其实,在后来抗美援朝战场上,我志愿军顶着巨大的武器悬殊,仍然将武器装备优良的美军打得节节败退,也完美地体现出了人才是战争主导的。
那么客观地说,在二战即将全面胜利之际,美军为何还要向日军投下两颗原子弹呢?据后来的史学家研究认为,其实这里边涉及三方面因素,第一个因素是对原子弹的威力进行测验并收集相关数据。原子弹被研究出来后,直到向日本投放前,还从未被真正应用到实战中,对于其使用到战争中的杀伤力如何,只是停留在理论上。而为了获取可靠的数据,就需要挑选城市,保留相对完整的地区。当时的东京虽然人员也很密集,但由于已经遭到美军持续的空中轰炸,不利于统计原子弹投放后的完整杀伤力数据,所以美国最终才会选择没有遭到过大范围轰炸的广岛和长崎进行投放。
第二个因素是美国国会议员的施压在决定原子弹投放的前夕参与原子弹。有的部分美国科学家是持反对态度的,但之所以后来仍然成为了不可逆的是,是因为美国花费了数十亿美元才造好的原子弹,如果不进行头发,就无法体现出这些钱的价值。而第三个因素则是美军为了减少士兵的伤亡。在决定原子弹投放前,美军最初拟定的方案是向日本发起两场登陆作战,但考虑到这将造成数万美军士兵的伤亡,才替换成了向日本投放原子弹的方案。可见,这两颗原子弹的意义绝对不止是向西方媒体表面所刊登的那样简单,而是有其更深层次的含义。如果我们不进行分辨的盲目饮用,就正好中了别人的下怀。而毛主席之所以如此雄才伟略,就是因为他看待问题总是比别人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想得更周全。
那么, 你觉得是美国的两颗原子弹改变了战局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说出自己不同的见解哦。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