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龙兵痞恶习的社会危害性

发布啦 0 0

李云龙兵痞恶习的社会危害性

甘肃 木石/文


李云龙兵痞恶习的社会危害性

之前,我们这儿来过一位有过从军经历的挂职干部,他的很多行事作风,都与电视剧《亮剑》中的男一号李云龙那衣着邋遢、语言粗鄙、霸道独断的风格极为相似,这不由使我意识到李云龙这个兵痞形象的社会危害性。

在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曾在红四方面军任团长,八路军时任129师直属独立团团长,解放战争时任中原野战军新二师师长。解放后调任福建省军区某海防军军长。1955年去南京军事学院学习,毕业后继续担任该军军长授少将衔。《亮剑》在很多电视媒体上播放了,有的电视台还重复播放了多次。对于这部电视剧,从社会的一定范围上来说,多多少少都是以一个赞叹的方式表示某种许可的。通过这种现象,已经多少说明,今天的中国人的灵魂,在一个扭曲的社会现实中,已经把这个社会的主流意识,在整个思想的舆论上,也一同在异化的过程中扭曲了。

作为电视连续剧《亮剑》中的核心人物——李云龙,自始至终都不断地表现出来多种的恶习。这种恶习,在经过了文艺表现手段的加工及拼接之后,被作为一种“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在歌颂着。


李云龙兵痞恶习的社会危害性

首先,李云龙义气用事,目无组织纪律。妻子秀芹被日本特种兵抓去之后,李云龙利用自己的权利在没有请示和上级同意的情况下去攻打平安县城,这对于那个时代的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人民武装来说,是绝对不可能的。在战斗中,“顺手牵羊”这种行为还是有的,根据战场的突然情况,在一边向上反映情况的同时迅速采取必要的措施和行动,也是有的。可是,“冲冠一怒为红颜”,在一怒之下动用近万人的各种武装力量去攻打一个县城,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也是党的组织纪律绝对不允许的,这对于一个参加革命十几年的老红军来说,连这点组织纪律性都没有,也是不可思议的。从1927年“八七”会议时,就确立了“党指挥枪”的铁律,以制度保证了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以及表现在具体方面所反映出来的“一切行动听指挥”这个“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中的第一条,但是在李云龙那里,已经不复存在了。整个电视剧所要表现出来的,就是绝对个人主义下的所谓变态和不符合历史的英雄主义。其次,故意歪曲革命胜利的根本原因。从电视剧刻意渲染的剧情来看,好像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武装斗争,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就是因为有了李云龙这样表现优秀的人才,这是极端错误的。在那个艰苦的年代,单纯从物质条件,国家政权的把握范围,各级领导者的文化水平,等等的诸多方面来说,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人民及人民武装,其客观条件,总体相对而言,都是比较差的。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逐步发展壮大,一个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所有的一切武装革命过程,都是始终站在中国广大人民的利益上,始终在依靠着广大的人民去进行武装斗争。不论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还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敌后展开抗日根据地斗争,共产党是走到哪里,就在哪里扎根,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始终代表最广大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如果不是这样,不要说一个李云龙,就是有千百个李云龙,要取得革命的胜利也是不可能的。因此,当淮海战役取得胜利的那一刻,陈毅元帅发自肺腑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李云龙兵痞恶习的社会危害性

再次,兵痞的两面性直接影响了人民军队的形象。在这部电视剧中,李云龙身上多次表现出来军阀作风、小农意识等,在个人生活问题上所表现出来的,更是随和了今天中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及行为。李云龙在所谓的“老首长”面前,是唯唯诺诺,可是在面对同级或者下属的时候,这是极其粗暴和蛮横。像这样的小农意识下的军阀习惯,与中国共产党的组织纪律要求,是绝对不允许的。任何人,上级服从下级是必须的,可是这种服从,不是一种霸道,也不是一种奴气,而是一种组织原则。在相互之间的团结与批评中,大家是一种同志的平等关系,任何人都不能以个人的各种方式凌驾和有别于组织和同志。这也是我在我们这儿挂职的个别领导干部身上亲身感受到的,他多次在全县干部大会上讲:“你他娘的,论职务,老子是……,你没有我职务高;论打架,老子是军人出身,1.8米的个头,你打不过我,你凭什么不服从我”。这种李云龙式的无赖式的兵痞作风,不仅影响了个别干部,也直接影响到了社会层面,甚至连很多90后、00后,都成了“李云龙”的粉丝,李云龙的台词,也曾经火遍整个网络,很多小孩子,开口就会说:“你他娘的真是个人才”,“精锐,老子打的就是精锐!”“二营长,你他娘的意大利炮呢?给老子拉上来!”


李云龙兵痞恶习的社会危害性

最后,江湖匪气代替了人民军队的正气。《亮剑》中的李云龙和往常主旋律电视剧中的八路军部队指战员的形象不同,他身上有着一种旧中国农民式的狡黠、无赖,甚至是匪气。看起来不像个共产党员,倒像是个绿林好汉、土匪头子山大王。偏戴帽子,歪穿鞋,衣服脏而不整,有本事、有手段、讲意气,为了兄弟,肯玩命肯拼命,耍无赖问上级要手榴弹,和日军指挥官单挑,抢友军任务和战利品,不服从组织安排,炮打平安县城,为和尚复仇斩杀投降的土匪......这种人物,老百姓看着痛快,就跟武侠小说中的大侠一样,仗剑江湖、快意恩仇、除暴安良,这种故事,其实和古代的绿林好汉没啥区别,就是大哥本事大、手段高、还有情有义,跟着大哥有肉吃。老百姓看着当然痛快。《亮剑》中有个情节,讲的是李云龙被撤职后,独立团的战士们不理解,心里只有“李团长”。以至于最讲原则的赵刚都说:“独立团只有一个团长,叫李云龙”。观众们看了很感动,觉得这李团长果然得人心、得人望,战士们都拥戴他。实际上,这种情况是相当有问题的,甚至是非常危险的。小说毕竟是小说,这种情况,放在当年共产党的革命队伍中,叫做“山头主义”和“军阀作风”,是要被严肃批评的。这也是我在《岳飞该死的十大原因》一文中所阐述的一个重要观点。在共产党的队伍中,从来不存在对个人的“忠诚”,只有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只有对党的绝对忠诚,李云龙的独立团,俨然成了水泼不进,针插不进的独立王国,独立团不是八路军的独立团,而是李云龙的“李家军”,那就是最危险的“山头主义”了。江湖义气、兄弟感情,是很打动人,但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我们靠的组织和同志,不是什么“兄弟”。共产党不讲“兄弟义气”,只讲组织原则、阶级感情和共产主义的信仰。共产党能够取得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靠的不只是信仰坚定、路线正确,还必须依靠中国有史以来最强大的现代政党、军队的组织形式,“党指挥枪”、“支部建在连队上”......不靠个人英雄主义、不依赖军阀式的独断,一级一级都靠党组织、基层民主制度去做决议。从来不会出现凌驾于组织之上的军事长官,更不会出现飞扬跋扈、视组织原则为无物、梁山好汉式的军阀做派。李云龙第一次见赵刚的时候说:“团长管军事,政委管生活”。这就是一句军阀气极重的浑话,在共产党的军队中,在某些层面上,党代表、政委往往比军事长官更重要,任何决定,都不可能跳过政委直接执行,上级的战略决策、人事任命,往往也是先下达到政委这一层。政委不但精通军事业务,而且往往是冲锋陷阵时最容易牺牲的干部,他们是军队的士气和灵魂所在。

“狭路相逢勇者胜”的亮剑精神值得推崇,但李云龙这样的“英雄”,不应当被过分推崇。宣扬李云龙,就是向全社会传递一种倡导衣着不整、不修边幅,目无组织,满口脏话的痞子风气的信号,是极其错误和危险的。


李云龙兵痞恶习的社会危害性

木 石,原名柴 岩,男,汉族,甘肃宁县人,中共党员,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爱好旅游与写作,先后在国内报刊杂志和网络平台发表各类体裁作品700余篇首,并多次在国内各类文学大赛中获奖,参与编撰《宁县史话》《走进宁县》大型丛书,著有散文集《北地情缘》。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79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