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5月27日,一场特殊的葬礼,在四川江津举行,有百余名读书人,还有很多国民党特务,都出现在这里,他们彼此剑拔弩张,气氛紧张。
去世的这个人是曾领导五四运动的陈独秀。在葬礼上,还有一位34岁的中年女子,是他的第三任妻子,潘兰珍。对于这位小妻子,陈独秀临终时都很放不下。
陈独秀
陈独秀出生于安徽安庆,年幼时期,父亲去世,从小学习四书五经,17岁考中秀才,1898年的维新变法,让他深受触动。之后他曾5次东渡日本,接受了先进思想的教育。
回国之后,多次举办爱国演说,被清朝朝廷察觉,被驱逐,后来创办杂志,领导五四运动,建立共产党。
1930年,因为犯了错,离开了自己创办的组织,好友也相继离世或与他分道扬镳。两个儿子先后被杀,原配妻子离世,二婚妻子虽然美貌漂亮,但在他落魄之时,也因为性格不合,选择离他而去。
他为了躲避国民党当局的悬赏,逃到了上海地区,在那里隐姓埋名,对外称自己姓李,周围人都称他为“李先生”。
陈独秀第二任妻子
潘兰珍那时只有22岁,她出生于江苏,因为老家实在过不下去,就跟随父母逃难到了上海,很小的时候就进入了一家纺织厂做童工,虽然赚的钱不多,但好歹保住了温饱。
随着年纪渐渐长大,除了承担更多的工作之外,还要忍受工厂领导的骚扰。17岁的时候被强暴,生下了一个孩子,后来这个孩子不幸夭折。潘兰珍唯一能做的就是换个工厂,继续工作,直到22岁才遇到了这位李先生。
潘兰珍
两个年龄相差29岁的人彼此相吸引,潘兰珍觉得李先生虽然是读书人,但毫不迂腐,对所有人都非常善良真诚,而陈独秀也觉得潘兰珍虽然不认识字,但十分淳朴,给了他很大的温暖,之后两人就住到了一起。
两年之后的一天,潘兰珍回到家中,却找不到她的李先生,后来从报纸上看到陈独秀被抓捕,配的照片就是李先生的照片,才知道李先生的真实身份。
按正常情况来说,那时她还年轻,完全可以再找一个人继续过日子,但谁也没想到潘兰珍竟然跋涉千里,从上海赶到了南京。
陈独秀在狱中见到了他的第三任妻子,看到对方他也十分震惊,53岁的他知道继续跟着自己,潘兰珍很难过好日子,于是就嘱咐她:赶紧回上海,那里还有工作,我如今在监狱里什么也给不了你。
原以为对方听见了他的话会选择离开,但是潘兰珍并没有离开,反而在监狱旁边租了一间房子,一直等着陈独秀。这一等就是5年的时间。
1937年因为外界多方抗议,陈独秀被释放,在出狱之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潘兰珍名分,对外宣布她是自己的第三任妻子。
陈独秀出狱之后,国民党当局也多次给出邀请,希望他能够出任职务,这样可以保他晚年无忧,享受优秀的物质生活,但都被拒绝了。
后来江津地区一位好友邀请他,他就带着潘兰珍欣然赴约,但到了那里之后才发现,自己的这位好友在家中并不当家,他的妻子才是说话的人。
夫妻两人多次受到对方的刁难,最后陈独秀一气之下带着妻子离开了好友的家,在城镇外60多里路的地方租了两间房子,带着自己的继母小儿子以及潘兰珍一起居住在这里。
那时,陈独秀生活很少有进项,每个月的开支又非常多,为难的时候,潘兰珍把自己的首饰、厚衣服都给当掉,换钱买米。
其实当时陈独秀身上还有一笔巨款,这是曾经教育部给他约稿打过来的稿费2万元,但最后因为这本书的名字,他与教育部产生分歧,陈独秀不愿意改名字,自然也不想去动这2万块钱,这笔钱就一直被放在一位中介家里。
在条件最为艰难的时候,陈独秀也没动过这笔钱。
1942年5月,他在家中突然晕倒,潘兰珍赶紧将其送到了医院,经过治疗之后,情况有所好转。
出院回到家中后,因为家里太过偏僻,他们不在家的这段时间,家中值钱的东西竟然都被人盗走了。
陈独秀心疼的不是这些值钱的东西,而是自己的手稿以及印章。
打击之下,陈独秀很快一病不起,自知时日无多,他找来潘兰珍,嘱咐她自己身边还有5只古瓷碗,另外还有一部分稿费,都留给她,希望潘兰珍能够靠自己养活自己,如果遇上合适的人也希望她从速改嫁。
另外又提出,有一件事情要切记,不可以动那2万块钱,更不能拿我的名声去卖钱。
潘兰珍在陈独秀的葬礼结束之后就去了一家农场工作,1946年重新回到上海,找了一份煮饭的工作。
虽然生活艰苦,但从始至终都没有变卖过丈夫的遗物,更没有打着陈独秀妻子的名义参加活动,接受资助,更没有改嫁,1949年病逝,年仅41岁。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