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通信员传错一个字,连长反而立下大功,这是怎么回事?

发布啦 0 0

一场胜利的战役之下,除了浴血奋战的士兵们以外,还需要在各个岗位配备相应的人员,大家互相配合之下才能打赢一场仗。比如在一个军队中,不仅有士兵,还有通信员和侦察兵等等。

在那个通讯不发达的年代里,传递军情必须依靠军队中的通信员来进行,不然的话就如同打“盲杖”一般,这可能导致在前线作战的军队无法及时接收首长们的指令或战略,从而延误战事。

虽然通信员不需要冲锋陷阵,但紧要关头却决定了一场战役的方向,他们都经过专业的训练,必须十分精确地传达上头的命令。然而百密一疏,通信员也有传错命令的时候,但那次却阴差阳错地立了大功。

1947年,通信员传错一个字,连长反而立下大功,这是怎么回事?

获取重要情报

1947年在晋冀鲁豫边境区,由戴润生和石新安带领的野战军第一纵队正驻扎在此处。一天清晨,军营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给催醒,戴润生急忙拿起电话。

接通之后那头立马传来一个急切声音:“发现最新敌情,敌方的第十一师正在密谋突袭我军位于信阳罗陈店和北向店的野战部队司令部,现命令第一纵队立即动身拦截敌军,确保司令部的安全。”

戴润生一听心里大吃一惊,要知道现在驻守司令部的正是邓小平和刘伯承两位首长。如果司令部被敌军攻陷,那么两位首长必定命悬一线,那么于我党而言将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1947年,通信员传错一个字,连长反而立下大功,这是怎么回事?

想必敌人这次也是冲着两位首长来的,想到这里戴润生连忙召集政委石新安共同商讨阻击的对策。

据司令部提供的情报信息,这次敌军打算用一个师的兵力去突袭司令部,这让戴润生犯了难,他手底下的第一纵队整编起来也才两个团,这仗该如何打?

再加上罗陈店周围村镇密集,人口流动大,战斗一旦打响,不仅司令部危在旦夕,而且遭殃的还是百姓。但敌军那边蠢蠢欲动,战略部署已经刻不容缓。

1947年,通信员传错一个字,连长反而立下大功,这是怎么回事?

戴润生和石新安面对地形图一通分析之后,都觉得这场阻击战一定要抢占先机。只有在罗陈店以东和北向店以南安插兵力,阻隔敌军在司令部之前就能实现拦截任务。

随即戴润生便派出了第四团和第八团立即出发前往两个地点进行埋伏,然而兵力悬殊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要打赢这场战役,但只能考验领导人的军事部署能力了。

后来戴润生在地图上反复分析之后发现敌军要想突袭司令部必须越过黄衣岭,如果能在此处阻截敌军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但目前军营里已经派无可派,这可如何是好?

1947年,通信员传错一个字,连长反而立下大功,这是怎么回事?

此时有人给戴润生提了个醒,有一个警卫连正在野外拉练,如果召回他们说不定能帮上忙。戴润生一听连拍了几下大腿:“我怎么差点给忘了。”

警卫连都是从精兵中挑选出来的,不仅行动速度快且机动性也高,让他们赶赴黄衣岭去埋伏敌军是最好不过的了。

说罢他立即叫来通信员让他将命令传达给警卫连的连长:“警卫连立即停止野外训练,赶赴黄衣岭埋伏敌军”。

1947年,通信员传错一个字,连长反而立下大功,这是怎么回事?

错误命令

战事紧急,作为通信员一定要仔细聆听首长的命令,然后一字无误地传达给命令接收者。然而这位通信员太紧张了,听错了戴润生的命令,导致他后来也传递了错误的信息。

当通信员在野外找到警卫连连长江定坤的时候,迅速报告了首长的命令:“警卫连立即停止野外训练,赶赴黄叶岭埋伏敌军”。

仅一字之差,整个埋伏地点就从“黄衣岭”变成了“黄叶岭”,而且巧合的是,这个黄叶岭还就真的存在,就位于黄衣岭的东南方向。江定坤接收到命令之后,立即组织人马赶赴黄叶岭。

1947年,通信员传错一个字,连长反而立下大功,这是怎么回事?

情报错误,警卫连也去了错的地方,那么这场战役还能胜利吗?当江定坤带着人抵达黄叶岭的时候开始迅速部署战略,他们根据有利的地形安插狙击的位置。

江定坤也清楚敌众我寡,硬拼只能落下风,于是他下达了指令说:“发现敌军之后不要急着打,等他们进入埋伏圈之后再动手”。于是一行人摆好阵型静静地等待着敌军的到来。

半个小时后,敌人毫无防备地进入了警卫连的包围圈,当他们进入射程范围之内时,随着江定坤的一声令下,激烈的战斗开始打响,一时间子弹在密林中呼啸而过,爆炸声四起,整个黄叶岭火光冲天。

1947年,通信员传错一个字,连长反而立下大功,这是怎么回事?

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敌人会出现在黄叶岭呢?原来敌人为了确保计划万无一失,临时改变了行军的计划。他们兵分两路分别从黄衣岭和黄叶岭进军。

要突袭司令部必须经过黄衣岭,这是敌我双方都知道的事情,敌人怕在黄衣岭遭到埋伏,因此改由向黄叶岭进军,没想到阴差阳错的被警卫连设下埋伏。

战役险胜

战斗打响之后,警卫连利用地形占据了优势,将敌军打得节节败退。但在战斗过程中,我方的兵力也被敌军给摸索出来了,他们仗着自己人数上的优势对警卫连发起了猛攻。

1947年,通信员传错一个字,连长反而立下大功,这是怎么回事?

面对比警卫连还多两倍的兵力,江定坤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命令将士们沉着冷静,继续利用地形阻击敌人的进攻。进攻一番的激烈战斗后,警卫连击退了敌军两轮进攻,但也损失了过半的兵力。

江定坤知道如此下去必然会有全军覆没的危险,但为了守住阵地,战士们一个个视死如归。警卫连三三两两地打着,敌人如洪水猛兽般向他们袭来,战士们已经做好战斗到一兵一卒都不放弃的准备了。

就在此时,救兵来了。原本负责在黄衣岭埋伏的第四团空降黄叶岭,配合警卫连打击敌军。他们的到来给穷途末路的警卫连带来了胜利的曙光。

1947年,通信员传错一个字,连长反而立下大功,这是怎么回事?

最后在第四团的帮助下,彻底击垮了敌人的进攻,守住了后方的大本营,也粉碎了敌人突袭我方司令部的阴谋计划。

事后江定坤才知道,原来首长是让他们前往黄衣岭埋伏,但由于通信员传错命令,他们才到了黄叶岭。但错有错着,正好碰上敌军临时更改作战计划,才出现了这样的因缘巧合。

而第四团为何会出现在黄叶岭,是因为当时他们的一位侦查员听到了黄叶岭附近的枪声,从枪声的密集度判断出敌军可能又一个团的兵力。

1947年,通信员传错一个字,连长反而立下大功,这是怎么回事?

于是团长立即下令兵分两路,一路按原计划前进,另一路则前往黄叶岭。就这样他们不仅挽救了警卫连,还阻止了敌人的计划。

不过在战场上传递错误信息是个非常严重的错误,事后戴润生也严厉批评了那个通信员。因为真实的战场,不是每次都能这么幸运的。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79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