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俄罗斯塔斯社报道,早在上个月俄罗斯“特别军事行动”开始第一周,联合国粮食计划署就预测这次冲突将会给全球的农产品市场带来巨大打击。数据显示仅在去年乌克兰占全球小麦产量的4%,全球出口量的10%;而俄罗斯占全球产量的10%,全球出口量的16%;俄罗斯和白俄罗斯还是全球最大的化肥出口区域,多国采购的钾肥都来自于这两个地区,所以俄乌发生热交火影响最大的无疑是出口农业。
消息称,该预测已经完全成真。到本月中旬乌克兰已经对所有谷物品种实施出口禁令,且乌克兰的农业区都集中在东南部,现在遭受战火严重破坏。俄罗斯的港口倒是可以正常运行出口,但西方的制裁封堵禁运效果非常显著,钾肥出口国白俄也被牵扯其中,全球化肥价格飙升。这一系列连锁反应造成粮食市场动荡,食品价格指数也创历史新高。为了维护民生不少国家政府不得不把储备粮拿出来“救市”,这也并非是长久之计,况且非洲、中东这些低收入地区本来就面临灾荒,经过这轮粮食价格飙升后很多人甚至面临断粮。
然而最近两周欧美媒体突然把矛头指向了中国,因为一份“全球囤积粮食库存列表”显示,中国库存的小麦占有全球的50%以上,远领先于排行第二的印度8%。据此德国、法国的一些报刊开始向中国“兴师问罪”,认为中方提前已经预知到了冲突即将发生,并扩充粮食储备。且现在全球粮食价格高涨也是中国不肯放出储备粮导致的,只要中方“能够放出20%的粮食稳定市场”,就会帮助世界度过危机。
这种指责完全是恶意扭曲,中国对粮食的战略储备非常重视,在和平时期生产建立了庞大的粮食库存系统,且常年都在采购充实库存,这是为了避免如果发生危机影响到13亿人的基本需求。且中方高达全球市场50%以上的小麦库存是多年以来连续累加的,欧美各国此时才发现中国“库存多”,这是一种在特殊背景下的有色眼镜。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仅仅进口800多万吨小麦,不存在所谓的“提前预知会发生冲突进行紧急扩充储备”,这些报道显然用心非常险恶。
值得一提的还有,随着西方各国对俄罗斯制裁的加深,且乌克兰东南港口全部丢失、白俄制裁解禁无望,全球粮食市场动荡还将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很多报道显示,英美此时又玩起了去年囤积疫苗的老一套,借着雄厚的经济储备正在临时扩充粮仓,疯狂抢购市场上的高价粮食,甚至东南亚一些国家的小麦和水稻出口的作物已经被欧洲预定到了明年冬天。这种“抢粮”现象会造成全球粮食价格进一步上涨,他们却从来不会审视自己的问题,出现什么问题第一时间就会推给中国。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