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6月,燕王朱棣率领大军攻克南京,夺取了侄子朱允炆的皇位,成为永乐大帝。当上皇帝的朱棣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大封靖难时的有功之臣,朱棣发布命令,大肆封赏靖难之役的功臣:道衍,朱棣的第一谋士,靖难之役最重要的功臣,朱棣赠给他名字——姚广孝,并任命为太子少师。何福,被封为征鲁将军,并任陕西行都司。韩观,任都督指挥,并管制广东,福建。邱福被封淇国公。朱能被封成国公。令妻子徐氏为皇后 称徐皇后;朱榡为周王;朱博为岐王;朱桂为代王;朱鞭为岷王。立儿子朱高炽为太子;朱高煦为汉王;朱高燧为赵王。朱棣还赦免了受靖难之役影响的州县的赋税 ,余下的州县赦免一半赋税。朱棣还恢复了在建文朝时所有被罢免官职的官员的官职,能重用的就重用。朱棣这封靖难功臣的举动为稳定自己的统治产生了很深的影响,为永乐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在完成了大封功臣的措施后,朱棣又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派郑和率领船队出使西洋。郑和,1371年生,云南人,原名马和,字三宝,因在靖难之役中立了功晋升为内官监太监。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6月郑和奉命率领两万多名官兵,62艘船,出使西洋。船队从苏州刘家河出海一直航行到福建,再从福建五虎门起航,抵达占城,然后到达各个邦国。郑和向各个邦国宣读大明天子的诏书,郑和第一次下西洋于当年九月回到祖国,前后历时三个月。之后郑和又于永乐六年九月,永乐十年十一月,永乐十四年冬,永乐十九年春,洪熙元年二月先后六次出使西洋,为明朝与各个国家的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也为中国的航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郑和无愧与于“民族英雄”。。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