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个月任务临近尾声,3名中国航天员即将回家,带回多项关键数据

发布一下 0 0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乘务组进驻天和核心舱,意味着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进入了后半段,而这一次也确实是意义重大,毕竟这一次咱们不仅派出了女性航天员,这在外太空一待就是六个月,然而可喜可贺的是,这六个月的太空之行即将步入尾声,而咱们的三名航天英雄也快要返回地面。

需要知道的是,印度《欧亚时报》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并且对三名中国航天员回家一事进行了报道,仔细来看的话,这篇报道对于中国航天员在轨六个月的工作以及中国空间站都给予了肯定,不过最能引起其兴趣的,是航天员们在返回地面前做的准备工作以及3名航天员带回的多项关键数据。

https://www.meipian.cn/56gqf11u

事实上,三名航天员到太空出差的行李,是由天舟三号货运飞船运送至太空的,但是这六个月的时间里,三名航天员拆了不少的快递、产生了不少生活垃圾,所以在他们返回之前就需要将剩余的物资归类并放置指定的位置以便下一批太空出差组使用,而产生的这些垃圾也要打包并且存放至天舟三号货运飞船的特定区域等待在飞船降落地球过程中进行焚烧。

当然除此之外,航天员还需要加强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训练,毕竟他们在微重力环境下生活了6个月,身体机能各方面都已经发生了变化,必须加强身体素质以适应重力环境下的地球生活,同时返回地面也是个艰巨的任务,返回过程中也可能会遇到一些状况,因此需要航天员们拥有钢铁般的意志。而在离开空间站之前,航天员们除了需要关好空间站所有的门、检查航天服、设备之外,还需要做好临行状态设置,也就是把空间站内的电、水、气、通信等方面设置到位,以确保空间站在没有航天员的状态时也能够向地面传输有效参数。

https://www.meipian.cn/56gqf11u

至于带回地球开展进一步研究的多项关键数据,则是航天员六个月的实践成果,总得来说,就是关键技术验证、多项科学实验以及各种数据信息。而回顾三名航天员这六个月执行的任务,他们将带回地面的数据主要有以下这么几个方面:

第一,机械臂。大家都知道,航天员在空间站的这段时间内,通过机械臂辅助舱段转位实验,这些实验不仅检验了机械臂舱段转位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还验证了空间站舱段转位技术和机械大负载操控技术,这将会为中国空间站后续建造工作提供参考。

第二,手控遥操作设备。这一设备除了在机械臂相关实验中使用过,还被航天员首次用来控制货运飞船与空间站的交会对接,而这不仅仅是初步验证了空间站与来访飞行器手控遥操作系统的功能、性能,还给中国空间站下一步的在轨组装积累了经验。

https://www.meipian.cn/56gqf11u

第三,两次出舱任务。第一次出舱是由航天员翟志刚、女航天员王亚平执行,意味着中国女性迈出了舱外太空行走的第一步。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期间,王亚平还完成了机械臂悬挂装置与转接件安装等任务。第二次出舱是任务由航天员翟志刚、首次出舱的航天员叶光富共同执行,他们完成了全景相机C抬升、舱外作业点脚限位器安装以及相关工效验证等任务。这两次成功出舱作业,不仅为后续航天员的出舱活动积攒了经验,也验证了舱外作业的可行性,或许未来实施舱外作业会成为空间站的工作常态。

第四,多项在轨实验以及科普教育活动。根据相关资料可知,神舟十三号任务在神舟十二号的基础上完成了二十多项在轨科学实验,而除了上面提到的以外,还有围绕航天员健康监测、科学新知识新发现、数据积累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另外,3名航天员还化身“太空教师”为地面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两场太空科普,而这些也都为中国空间站后续建设和我国载人航天事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积累。

https://www.meipian.cn/56gqf11u

所以综合来看的话,此次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收获满满。不过大家需要注意的是,此次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回到地面也意味着中国空间站从关键技术验证阶段转向正式建设阶段。至于印媒“2030年国际空间站退役,天宫将成为世界唯一的空间站”的观点,咱们就不予置评了,毕竟中国空间站承载的是咱们中国人去往星辰大海的梦想。最后,米尔要预祝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的三名航天员英雄顺利、安全地返回地面。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79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