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陈毅指出毛主席身上有四个缺点,但历史证明,全都是优点

发布啦 1 0

1929年6月22日,福建龙岩这个小县城已经进入了日头毒辣的时候。炎热的天气让人心浮气躁,彼此谈话间比以往更容易产生火气。

此时,县城的一个房间内,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正在召开,毛主席、陈毅、朱德等众多代表齐聚一堂,会议现场的气氛如同外头的天气一样,让人心里又闷又燥。

“同志们,当前我党内部存在一些严重的问题,红四军自从建立以来,多项工作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陈毅环顾着屋内众人,言辞激烈地发言:“另外,我们一些党员干部也有问题,今天我就要说一些真话了,我认为毛泽东同志在领导革命工作时有明显缺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第一,......”

陈毅的话音刚落,会议室内响起了不少附议的声音。

“对啊,我早就这么觉得了,但是一直没敢说出来。”

“毛泽东同志的这些缺点确实需要改进了,如果他继续以这样的错误理念领导革命,那么对我党的革命工作开展将会非常不利啊。”

而被指名批评的毛主席眉头紧皱,面带怒色地听着众人对他的讨论。他有心想反驳,但是会上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就给他下了结论,根本容不得他为自己辩解。

陈毅对毛主席提出的四点“批评”是什么呢?毛主席后来改掉这些批评了吗?

1929年,陈毅指出毛主席身上有四个缺点,但历史证明,全都是优点

早期被质疑的毛主席

毛主席是新中国的伟大领袖,带领着中国共产党取得了革命胜利,将中国从水深火热的局面中解救了出来,给了中国新的生命。至今,天安门城楼上还高高挂着毛主席的画像,这代表了这个国家给予毛主席的最高敬意。很多从革命年代走过来的老人一提起毛主席就激动,滔滔不绝地讲很久。这些都诠释了毛主席作为一个伟人的分量。

1929年,陈毅指出毛主席身上有四个缺点,但历史证明,全都是优点

然而在革命早期,党内有一部分人对中国的革命道路认识不彻底,没有办法完全理解毛主席的一些主张,甚至有人反对,这就导致毛主席早期一度受到过排挤。

1929年6月22日,在红四军召开的第七次代表大会上,陈毅就公开批评毛主席,指出他四个缺点:

第一,毛主席对马列主义的信仰不深刻,他认为中国的革命道路不能完全照搬苏联的马列主义,这其实是在否定马列主义的普遍使用性。

第二,毛主席有个人英雄主义情绪,他认为中国革命少了他的领导就会失败。

第三,毛主席喜欢搞一言堂,经常批评别人。

第四,毛主席认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剥夺了别人发言的权利。

陈毅的这一番话说出了会上不少人的心声,就这样,在他们的讨论下,会议最后对毛主席作出了警告的处分,同时撤销了毛主席红四军前委书记的职务。对此,毛主席一气之下提出了辞职,并立刻离开了红四军,声称要去乡下养病。

然而,后来的历史证明,毛主席被陈毅批评为缺点的这四点并不是缺点,反而是毛主席带领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关键。

缺点变真理

针对第一点批评,相信现在很多人都可以提出反驳。

不可否认,中国革命早期是受到马列主义先进思想的影响,才有了正确的方向,中国共产党才最初创立。在一开始,中国共产党是受共产国际领导的,对共产国际十分信服,马首是瞻,党内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同志对共产国际的命令盲目听从。

1929年,陈毅指出毛主席身上有四个缺点,但历史证明,全都是优点

毛主席

然而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情,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在革命的探索道路上,没有任何一条理论是百分之百适用的,即使是伟大的马列主义理论,在革命应用上也要和中国的实际国情相结合,不能生搬硬套,不然会造成“水土不服”。

对于这一点,毛主席从一开始就看得很透彻了,因此他才提出,要将马列主义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结合,走一条适合中国的共产主义道路。这并不是对马列主义信仰的不彻底,反而是毛主席对马列主义深刻理解的体现。

但是在革命早期,毛主席的这个主张被认为是错误的观点,他也因此遭受到党内的批评。而中国共产党因为对共产主义的盲目跟随走了不少弯路,革命一度陷入危机。直至后面,大家才逐渐意识到毛主席主张的正确性,慢慢形成以毛主席为核心的领导集团,中国革命才逐渐走上正轨。

所以,陈毅提出的毛主席的第一个缺点,实际上是当时被误解的真理。

其次对于第二点“个人英雄主义”,在当时看来这确实是个缺点,甚至有人会觉得毛主席极其自负。但是历史证明,毛主席自负是因为他有自负的资本,他对马列主义的理解就是更透彻,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思考就是更深刻,对革命方向的把握就是更准确。

1929年,陈毅指出毛主席身上有四个缺点,但历史证明,全都是优点

毛主席和陈毅

中国共产党早期有过好几位领导人,从陈独秀到王明等人,他们领导的共产党的革命活动屡次遭受打击,甚至一度滑向深渊,关键时刻是毛主席站出来力挽狂澜,拯救了中国革命。后来在毛主席的带领下,中国革命逐渐走出了困境,焕发了新的生机,毛主席用实际行动证明,没有他的领导,中国革命就是会走向失败。

聂荣臻在后来撰写回忆录时提到,随着革命的开展,他们越发感觉到王明等人的主张是错误的,当王明派占据上风时,革命就会受挫,而当毛主席的主张得到推行时,革命形势就会大好。

叶剑英也曾说过,朱德、陈毅、林彪以及包括他自己在内的这些将帅,个个都是有本事在身的人,很难打心底里佩服一个人。但是他们都对毛主席十分信服,愿意让毛主席来领导他们,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中国革命没了毛主席就是不行,他是个伟大的领袖。

然后对于陈毅批评的第三点,毛主席自己也承认他脾气不好,年轻时总是喜欢发火,动不动就批评别人,认为只有自己才是正确的。但是他发火也是有原因的。每次他看到因为别人的错误领导而导致革命损失惨重时,他就十分痛心,所以才要发火,将问题给指出来。

1929年,陈毅指出毛主席身上有四个缺点,但历史证明,全都是优点

毛主席和陈毅

而所谓的“一言堂”,其实也要辩证来看。虽然我们党内讲民主,但有时候,真理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在多数人都意识不到革命问题所在时,总要有清醒的人来搞“一言堂”,避免革命道路走偏。

最后对于陈毅指出的毛主席的第四个“缺点”,显而易见这也是错误的认识。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并不是剥夺别人的发言权,而是在于强调,任何发言都要言之有物,有理有据。在讲民主的前提下,许多人都可以表达自己的看法,但是这样一来,你一句我一句,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观点,如何确保能选出正确的观点呢?

如果民主没有门槛,任何人都可以畅所欲言,想说什么就说什么,那么很难保证这些观点的科学性、正确性。这样一来,光是在一堆乌泱泱的观点里筛选正确的那个就要花费很大功夫,很多工作的效率也会被拉低。并且,如果发言没有门槛,就很难保证高质量的工作,往往就会导致庸政、懒政。

所以,毛主席提出的只有调查才有发言权,并不是不允许别人发声,不允许民主,而是对民主的一种保障,而这点如今也成为了我党工作的一个重要准则。

1929年,陈毅指出毛主席身上有四个缺点,但历史证明,全都是优点

结语

综上所述,陈毅当时对毛主席提出的这四点批评,不但不是缺点,反而是毛主席之所以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关键。陈毅当时也只是认识不够深刻,才会错误地对毛主席进行了批评。

不过陈毅后来也认识到了自己当初的错误,他亲自写信给毛主席,向毛主席道歉,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请他重新出山指导革命工作。

1929年,陈毅指出毛主席身上有四个缺点,但历史证明,全都是优点

毛主席不是心胸狭隘之人,他也知道陈毅不是针对他,而是为革命着想才会不顾情面地说“真话”,并且在认识到错误之后,陈毅能够及时认错并挽回,也正说明了他一心为革命着想。

后来,陈毅成了毛主席坚定的支持者和追随者,曾经的分歧和对峙对二人来说早已过去,相反,他们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成为了彼此最信任的革命战友。在陈毅去世后,毛主席亲自出席了他的追悼会,还评价陈毅是个好同志。

从二人之间的这段故事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真理就算一时被误解,最后还是会证明其正确性的。所以对于正确的事情,我们要像毛主席一样坚持,就算众人都不理解,也不代表那是错的。而站在陈毅将军的角度来看,一时走了错误的弯路也没有关系,只要能及时改正错误,最终会走上正确的道路。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79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