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经常会感觉很累?但客观上其实什么也没干。
你是不是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好不容易有了方向,还没行动就感到累了。
你是不是特别在意别人的眼光?别人无意间的一句玩笑,就会在心里想半天,怀疑对方是不是在说你。
王小波说过:“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确实,人之所以感到痛苦,是源自于自身的无力感。
时间长了,就会对自己失去信心,对生活不抱希望。
你总是内心戏很多,无休无止纠结怀疑,向自己发起战争,总是在遗憾过去忧虑将来。
内耗就像一杯慢性毒药,它不会让你立刻死去,而是一点一点消耗你的精神,一点一点侵蚀你对生活的热爱。
想要摆脱内耗,找回活力满满的自己,人民日报推荐的这9个方法,你一定要试一试。
01
停止活在他人眼里
豆瓣上有个话题:“当你挣脱‘他人的目光’时,是什么体验。”
有个答案很戳心:“当我目光不在他人,而在自己时,生活逐渐明朗起来了。”
很多人之所以不快乐,就是因为太在乎周围人说什么做什么。
领导不经意的一句话,就会默默纠结半天。
朋友的一个玩笑,会觉得是嘲笑。
把自己活成一台“敏感仪”,什么事情都能往自己身上扯。
人的思想一旦被牵着走,自然就无快乐可言。
当你试着不过分在意他人的言语,内耗自然就减少,人生也就更开阔了。
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也不要太把别人当回事。
人生短短,取悦自己就好。
02
停止后悔
一家比利时杂志社,
对60岁以上老人做了一份关于“你最后悔什么”的调查问卷。
结果显示,72%的人后悔年轻时不努力;
67%的人后悔选错了职业;
58%的人后悔不重视锻炼身体;
47%的人后悔孝心不够;
41%的人后悔选错另一半;
32%的人后悔一生过得平淡;
11%的人后悔没能赚到更多的钱……
其实,最后你会发现,人生不管怎么过,都会后悔。
不要让你人生最后悔的事,是一直在后悔。
不要总是活在过去,
此时此刻就是永远,此时此刻就是一切。
计划好今天,才是最好的生活状态。
有一句经典的电影台词是这么说的:“人生若无悔,那该多无趣啊。”
其实在现实情况中,人生不会让你失望的,也不会让你无趣的,因为我们人类不可能无悔。
03
停止苛求完美
事事追求完美的人,其实是想证明自己,
也可以说是源于内心的自卑感,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
居里夫人说:“完美催人奋进,但苛求反而成为科学进步的大敌。”
完美主义是一把双刃剑,
你在变得优秀的同时,也会陷入对挫败的恐惧中,
最后你将会深陷自我否定的泥潭里。
凡是追求完美,反而会事与愿违。
人生不可能事事都如意,也不可能事事都完美。
正如作者麦家在《人生海海》里说:“没有完美的人生,不完美的才是人生。”
不断完善自我是必要的,但不要苛求,学会善待自己,才是应该努力的方向。
美丽的人生不必苛求完美。努力让每一天都成为你生命中最美好的一天。
04
停止思虑过度
犹太人有一句流传的谚语:“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最近我女儿一个同学的妈妈跟我说:“最近很焦虑,压力太大,家里上有老下有小,还有房贷,全靠老公一个人支撑,想出去找工作。”孩子5岁多,这之前她一直在家全职带娃。
我问她:“你之前有什么工作经验吗?想做什么?”
她想想说:“我毕业刚工作没多久就结婚生孩子了,相当于没什么经验。”
我又问她:“那你是现在才想出去上班的吗?”
她说当然不是,一直想工作,却又找不到合适的机会。要不就是嫌她没有工作经验,要不就是她嫌工资不高。
可是她从来都没有想过提升自己,一直在“想”,一直在纠结,好像自己有很多选择,其实没得选。
你是不是一边刷着抖音,追着剧,一边焦虑着什么时候才能涨工资,才能买房子?
你有没有和朋友一边吃着火锅,一边焦虑长胖了怎么办?
是不是,想着想着,又焦虑了。
心理学的盖伊温奇博士有一个结论:“最不健康的习惯就是想得太多。”
能治愈这种焦虑的方法只有一个,
那就是行动。
想多了全是问题,做多了才有答案。
05
停止陷入消极
有句话说:“消极的想法永远不会给你积极的生活。”
乐观的人,总能轻松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与挑战,对一切充满希望。
而消极的人,却总是犹豫踌躇,害怕失败,活在对未知的恐惧中。
悲观的人,往往是先被自己打败,然后才被生活打败。
比如跟爱人分手了,就觉得此生注定孤独,不会被爱了;
比如工作出了一点失误,就觉得不会被领导赏识,没有前途了。
每一件小事都被放大成一场灾难,消极是一种流行病。
我们不仅要停止消极的想法,也要远离消极的人。
试着去了解觉察自己的情绪,接纳自己的情绪,然后去挑战自己的消极情绪。
乔治华盛顿说过:“一切的和谐与平衡,健康与健美,成功与幸福,
都是由乐观与希望的向上心理产生与造成的。”
06
停止设限
人都是有惰性的,只爱做一些自己擅长的事,本能地去排斥一些自己不太擅长的事。
有人会说:“30几岁了再学舞蹈还来得及吗?”
“我从小体育就不好,可以跑完马拉松吗?”
“我身材不够好,不敢穿怎么亮眼的衣服。”
很多人因为自己年龄大了,没有做过,或者说不敢打破自己的舒适圈,所以就不敢争取想要的机会或者改变。
时间长了,只要遇到点困难,就会退缩;遇到机会,都会错过。
曾读过蔡康永的一段话:
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
18岁时你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
我们不应该局限于年龄和已有的技能,要不断地去改变,去学习,去思考。
不给自己设限,不做心里暗示,勇于打破常规,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07
停止反复纠结
比如今天是周末,早上朋友突然叫你出去玩,但是你平时工作很辛苦,好不容易到周末想睡个懒觉,怎么办?
去了,可以放松一下散散心;不去,可以睡个好觉。
然后你就开始各种纠结……最后浪费了大好的时间。
其实两种选择都不会太差,为什么要纠结呢?
我们不妨往前走,其实就是在往上走,越走眼界越开阔。
做与不做,就在一念之间:想理清楚要不要做事,你会用很多力气。用力过度的结果,就是这件事儿你看不清了。
不要幻想鱼和熊掌能兼得,不要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纠结该选哪项。
有这时间,不如放手一搏,趁着年轻,去努力奋斗。
08
停止自我攻击
内耗的一个重大原因 ,就是无法接纳自己,不甘于自己的平凡。
你常常会陷在自责,沮丧,愧疚,悔恨的情绪中,偶尔打骂自己,讨好别人。
人生最重要的必修课就是接纳自己,与自己和解。
我们需要接受自己的普通,孩子的普通,家人的普通。
我们要与自己的需求和解,与挫败感和解。
或许你长得不算漂亮,可是你大方得体,干净利落;
或许你学历不高,可是你工作努力,坚持学习;
或许你不够富有,可是你踏实勤奋,自给自足。
当我们开始接纳自己,相信自己,欣赏自己的时候,
你就能看到一个不一样的自己。
09
停止拖延
看过这样一句话:“执行力,是拉开人与人之间差距的关键。”
其实并没有一种叫做“拖延症”的病,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就是:懒。
想健身,却想买齐了装备再去;想学习考证,买了一堆书,却想着等哪天有空了再读;想辞职创业,又想着先存够了钱再说......
你在等的时候,别人可能已经练出了马甲线,考了无数个证,赚到人生第一桶金了。
拖延和等待,是这个世界上最容易压垮一个人斗志的东西。
打败拖延只需要记住四个字:立刻、马上。
立刻行动,不要细想。
要做什么就直接去做不要去想,这就是解决拖延症的根本。
拖延的不是时间,是你的人生,人生如此短暂,不要白白错过。
俗话说得好:“将军赶路,不追小兔。”
我们应该懂得把时间专注在重要的事上,而不是纠结、焦虑上。我们是自己心理苦痛的制造者,也是唯一的终结者。
除了你自己,没有人能帮你走出精神内耗。
停止纠结,接纳自己,立刻行动。
人的精力有限,少一点内耗,人生会多一些可能。调整心态,勇敢行动,才会和最好的自己如期而遇。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