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时期女子地位低下,一生都不能自己做主,而在近代史上,随着封建思想和新思想的碰撞,也有很多女性成为了制度下的牺牲品。
罗一秀就是其中之一,比较特殊的是,她是毛泽东的原配妻子。
父母包办,亲上加亲
毛泽东祖籍韶山,他的父亲非常善于经营,在父亲手中,家里的田产土地越来越多,为了让家中子弟可以更好地继承家业,毛泽东在很小时候就被送进私塾学习,除了四书五经之外,还要学习经营之道。
渐渐长大之后,他也接触到了很多的新思想,对于封建教条有了反抗之心,他想要发挥自己的能力救国救民。
但父母却对他并不认可,反而认为这是孩子年少无知的轻狂,父亲早早给他铺好了路,希望他长大之后能够继承家中田产,成为新的地主。
母亲则觉得,儿子长大了,心里想法多了,娶个妻子回来,就知道安分了。
于是母亲开始在相邻中打听。
罗一秀和毛泽东严格意义上来说,还有一定的亲戚关系,罗一秀的祖母是毛泽东祖父的堂姐妹。
罗一秀家境殷实,出生之后还有专门的教书先生,从小学习三从四德,思想上也套上了枷锁,认为女子就应该在家相夫教子,依靠丈夫才能够生活,是一位典型的封建淑女。
罗一秀在当地也比较有名气,封建时期非常流行亲上加亲,毛泽东的父母对这个女孩都十分喜爱。于是主动上门提亲,不久,两家就定下了婚期。
婚后毫无感情
在毛泽东14岁,罗一秀 18岁的时候,两人正式成婚。
对于这桩婚姻毛泽东非常不满,但又无力抵抗,只能在所有人的安排下,与这位没见过几面的妻子举行了婚礼,但在婚后两人就没有住在一起过。
罗一秀嫁过来之后也明白丈夫对她不是很喜爱。但她毫无怨言,在家中帮助婆婆料理家务,每天做好了饭菜送到书房门口,毛泽东换下的衣服也会被她拿去清洗干净。
毛泽东也知道罗一秀并没有任何过错,她只是封建制度下的一个牺牲品,所以对她的态度犹如对一个年长的姐姐一般,非常客气。
虽然两人关系不够亲密,但也因为罗一秀的存在,父母对于毛泽东不再过多管束唠叨,让他得以继续读书,丰富自己。
这段婚姻持续了三年的时间。
1910年,罗一秀因为感染痢疾不幸离世,去世时只有21岁,在她去世之后,毛泽东正式走上了革命道路,后来他在接受美国记者采访的时候,回忆起这位原配妻子,提到过:十几岁的时候,父母给我娶了个18岁的女孩子,可是我从没和她生活过,也不认为她是我的妻子。
后来毛泽东遇到了杨开慧,两人自由恋爱,结婚的时候,毛泽东主张不办喜事,不请客不做花轿,也不要嫁妆,他的这段感情也被大家所熟知。
唯一的破例
罗一秀只在毛家度过了三年的时间,毛泽东对她也没有什么感情,但她这个包办婚姻的悲剧人物却被他记在心底,之后在革命道路上,他也在尽可能的解救包办制度下的可怜人。
1919年,湖南地区出现了一起女孩自杀的事件,起因就是家人包办婚姻,毛泽东得知后非常愤怒,专门在报刊上发表文章,称包办制度是社会制度的愚昧,希望能够唤醒更多人。
杨开慧到韶山的时候还曾去拜访过罗家,在他们家留宿,罗家人对于毛泽东的这任妻子也十分友好。
1950年,毛岸英回老家探亲,主席还亲自嘱咐他,希望回去之后看望一下罗家人,并到罗一秀的墓前为她扫墓,在重修家谱的时候还将罗一秀写在了其中。
对于这位原配妻子,毛泽东也为她破例,建国之后,很多韶山老乡专门找到京城希望能够走主席的关系,帮忙安排一个职务。
对于这些上门求职的亲人,毛泽东都拒绝了,但只有一个例外,这个人叫罗世全,是罗一秀的弟弟,他给主席写过一封信,想要一份稳定的工作。
后来主席特批,给他安排了一份工作,也是因为有罗一秀的情分在,所以才破例。
写在最后
罗一秀的一生是不幸的,虽然嫁了人,但和对方没有感情,一生也没有夫妻生活,21岁就离世。造成这一惨剧的就是当时的封建婚姻包办制度。
毛泽东对于自己名义上的这位原配妻子也非常有情义,即使没有爱情,也尽量做到了照顾和尊重。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