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跟美国签下天然气大单,中国意外成大赢家

发布一下 0 0

欧盟跟美国签下了总计150亿立方米天然气的订单,引起了全球的关注。不过很多人都说美国就是在忽悠欧盟,为何这么说呢?


还有3天欧盟就必须使用卢布去购买俄罗斯的天然气了,目前欧盟依然态度坚决,不肯使用卢布来结算。俄罗斯央行已经宣布了,每克黄金可以置换5000卢布。换句话说这就是让欧盟用黄金来购买天然气了。


俄罗斯每年给欧盟提供1500亿到20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占到了欧盟天然气供应量的40%。换句话说美国如果额外给欧洲提供150亿立方米天然气可以解决欧盟大约10%左右的天然气需求。

欧盟跟美国签下天然气大单,中国意外成大赢家

不过很多人可能想不到,美国这个大忽悠这次却是意外帮了中国,让中国成为了大赢家。为何这么说呢?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就知道了。


不管如何,这场天然气的争端,欧盟肯定是大输家,他们现在面临的情况就是无气可用,要么妥协用卢布去购买天然气,要么就是找美国去买高价气。关键的是欧盟可能面临有钱买不到气的问题。


这样一来有人就建议,欧盟可以开启境内大量的非环保能源电站,比如说烧煤的发电站,还有一些核电站,这就将大大减少对天然气的依赖。单单是德国方面,他们如果重启环保能源来发电,大约可以减少200亿立方米天然气的使用,而他们每年就需要从俄罗斯进口500亿立方米天然气。


与此同时,欧盟早就积极跟美国、卡塔尔等国家接触,希望他们可以加大天然气的供应。现在拜登趁着去欧洲的机会,跟欧盟达成了150亿立方米的订单,表面上也可以让欧盟缓一口气,不过这仅仅是表面上而已。


欧盟跟美国签下天然气大单,中国意外成大赢家


我们来仔细算一下就知道了。美国跟欧洲之间可没有天然气管道。俄罗斯的天然气是走管道到欧盟各个国家,所以成本非常便宜。全球的天然气运输分为两种,第一种是管道运输,第二种是海运。


海运之前需要将天然气先液化。液化天然气的体积是气体的六百分之一。不过液化天然气的运输要求非常高,需要专门的LNG运输船,每一艘船最大的容量是17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气化之后就变成1亿立方米左右的气体天然气了。



美国要卖15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给欧盟,换句话说就需要150艘LNG运输船来运输。当然这不需要一次性同时运输,从美国墨西哥湾到欧洲,正常只需要11到15天就可以了。如果算上充气跟放气的时间,还有其他各种意外、检修等等时间,我们按照每一船从美国充满气出发到欧洲回来美国的时间刚好是1个月的话,要在1年内运完这150亿立方米,美国就需要找到13艘LNG运输船。


这看起来好像不是很难的事情。不过事实上并非如此。全球总计才有600多艘LNG运输船。目前的这些LNG运输船主要都是在为中日韩三个国家运输液化天然气,这些船只都是锁定长期合同,短期内根本无法抽身。

欧盟跟美国签下天然气大单,中国意外成大赢家

那么美国可以直接采购一批新的LNG运输船吗?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为什么呢?因为LNG运输船的制造难度堪比航母,甚至可能比航母还要更高。


目前全球只有两个国家可以生产LNG运输船,一个就是造船工业极度发达的韩国,第二个国家就是我们中国了。本来全球只有韩国可以生产,后来我们中国也追了上来。有人分析一些造船工业发达的国家也可以生产,不过他们的成本无法跟中韩相比,没有市场竞争力,所以就放弃了。


不管如何目前全球就只有中韩的造船厂有生产LNG运输船的能力。LNG运输船因为特殊性,所以一般是不会提前生产,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订单来了才开始生产,而且单是原材料的备货也最多储备10%左右。


如果突然有一个国家需要大量订购,根本是无法在短期内满足,另外目前中韩两国的LNG运输船订单已经排到了2026年。

欧盟跟美国签下天然气大单,中国意外成大赢家

LNG运输船的技术难度到底有多大呢?第一个天然气是非常危险的东西,一艘船在海上有的时候就需要漂泊几十天才可以到达目的地,中间会遇到很多极端的情况,所以LNG运输船的安全系数需要非常高。


另外天然气的液化手段,都是通过冷却来完成的,而且需要温度保持在零下负163度,换句话说LNG运输船就是一个冷冻的移动大仓库。


看到这里你就明白,为何说中国将成为大赢家。美国跟欧洲目前签订的这个订单还是空头支票。天然气合同的签订十分复杂,因为天然气不管是管道运输,还是利用LNG运输船运输,都需要配套建设很多设施。


利用LNG运输船运输,需要在码头建设LNG运输船接收站,然后再铺设管道,把液化天然气气化之后,再通过管道输送到各个城市去。这些配套设施的建设,投入资金也是非常巨大的。

欧盟跟美国签下天然气大单,中国意外成大赢家

所以天然气合同的签订,都是超长期锁定的,供应量跟价格都是提前谈好的。不过欧盟已经决心要逐步放弃俄罗斯的能源了,转而从美国等其他国家寻求供应,要么美国跟欧洲投入巨资,从大西洋底部直接铺设一个管道到欧洲,要么就是从中国跟韩国大量订购LNG运输船。


这个事情不是一年两年就可以完成的,可能长达10年甚至更久。简单来说,欧盟要放弃对俄罗斯的依赖,那就每年需要找到1500亿到20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气源来替代。美国是全球产量前三的国家,加上美国到欧洲的距离不远,只需要通过一个大西洋就可以,所以美国肯定是关键的一个环节。


第二个就是卡塔尔了,卡塔尔可以直接铺设管道到欧洲。不过因为天然气的合同都是长期锁定的,所以卡塔尔也无法突然把供应给其他国家的天然气转售欧洲,哪怕欧洲可以给出数倍的价格也是无法如此的。卡塔尔已经回应德国了,他们最大可以增产10%到15%供应给德国。


如果欧盟真的要决心放弃俄罗斯能源,那么他们唯一的选择就是从中国跟韩国订购大量的LNG运输船。

欧盟跟美国签下天然气大单,中国意外成大赢家

我们假设美国未来也可以满足欧盟每年1500亿到20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需求,按照我们上面的计算法则,那么美国就需要采购130艘到180艘LNG运输船来完成运输的工作。


现在市面上每一艘LNG运输船的价值多少钱呢?大约是2亿美元,换句话说美国未来至少需要投入260亿美元到360亿美元来中国跟韩国采购LNG运输船,如果短期内订单暴涨,那么每一艘的价格可能就不是2亿美元,而是3亿美元甚至更高。


目前俄罗斯每年卖给欧洲的天然气大约是600亿欧元。美国想要吃下这600亿欧元的生意并不简单。单单是LNG运输船上的采购就必须付出两三百亿美元了。这无疑将给中国的LNG运输船厂家送来一个大蛋糕。


看到这里你就明白了,为何美国这段时间频频献媚,先是双方高层致电,随后又是恢复了300多个产品的关税豁免。美国现在也需要我们的支持。

欧盟跟美国签下天然气大单,中国意外成大赢家

事实上欧盟也好,美国也好,他们想要完全放弃俄罗斯能源几乎是痴人说梦话。美国现在就是纸老虎,吓不了普京。打蛇打七寸,普京也是看准了欧美的软肋,以天然气来作为筹码。


欧洲如果真的要放弃俄罗斯能源,那就只能选择让美国增产,然后利用大量的LNG运输船来运输,其实最大的成本不在LNG运输船采购上,还在于码头基础设施的投入上面。在码头需要建设接收站,然后还需要铺设管道连接到城市。


从设计到征地,再到开工建设,到最后完工,以欧洲目前如此薄弱的基建能力,可能六七年都搞不定。再说了就算可以搞定,估计总投入也得超过1万亿人民币。同时美国要增加如此多的产量,除了需要采购更多的LNG运输船外,还需要在生产设备上增加巨额的投入,也就是说欧美都需要投入巨资才有可能完全替代俄罗斯能源。


事实上天然气跟石油不一样,欧盟虽然也有25%的石油来自俄罗斯,但是他们要放弃俄罗斯的石油,可能在一两年的时间内就可以了,但是天然气就一样了。我们中国虽然又躺赢了一次,但是面对复杂多变的未来,还是有很多挑战要面对。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80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