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欧盟那边主动放出消息,希望与我们举行领导人峰会,随后此事得到了中国外交部的确认,双方便开始就峰会的各项工作展开筹备,举办时间则定在今年4月份。
然而随着乌克兰危机的爆发,事情一度起了不小的变化,多个西方国家排着队向中国施压,要求我们站队西方,与其一起谴责甚至是制裁俄罗斯,其中以美国的反应最为激烈。不仅如此,欧盟成员国立陶宛甚至发出威胁,声称如果中国不在俄乌冲突中,明确表态到底是支持俄罗斯还是西方,那么欧盟就应该取消这场峰会,直到中国作出表态为止。
立陶宛自违反“一中原则”遭到我们反制后,一直跟中国不对付,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其从中作梗,怀有报复的成分在里面。但立陶宛在欧盟内只是个小角色,压根没什么地位,哪有能力影响中欧关系的走向,所以他们反对是无效的。
据媒体3月31日的报道,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日前在主持记者会时表示,经过双方一致决定,中方领导人将在4月1日,也就是明天,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以及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以视频方式举行中欧第23次首脑会晤,会晤将为中欧关系发展与对话发挥战略引领作用。
他同时指出,国际局势复杂多变,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中欧作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两大重要力量,理应加强沟通,增强互信,从而推动双方关系持续健康发展。对此,外界分析认为,此次峰会是欧盟先递出的橄榄枝,再加上目前正值俄乌冲突爆发之际,中欧比过去更加需要携手共进,而不是搞对抗。
事实上,在特朗普任内中欧关系是有明显升温的,由于前者倒行逆施,满世界挥舞着制裁大棒,完全不管一棍子下去打到的是对手还是盟友,这让欧盟非常不满。于是,中欧投资协定应运而生,欧盟也在那个时候成为中国最大贸易对象。
但好景不长,拜登上台后迅速调整外交策略,拉拢欧盟在人权问题上向华发难,为维护自身主权和利益,我们被迫发起反击,对等制裁了欧盟一些个人和实体。所以,从去年上半年开始,双方关系实际上是停滞不前的,而且还有倒退,连投资协定都险些遭到冻结。
可问题的根源并不在中国和欧盟身上,美国才是罪魁祸首,如果不是华盛顿拉拢欧盟搞对抗,事情怎么会走到现在这一步?所以,中欧想要解决分歧,缓和矛盾,必须要绕过美国直接对话,而且像立陶宛这类受华盛顿控制的小国,他们发出的杂音,我们能忽略就直接忽略。
值得一提的是,结合当前形势来看,中欧也到了该撇开美国,联手合作的时候。在乌克兰问题上,可以发现中欧与美国的利益是明显不同的,这段时间,中国法国以及德国等多次发声,并采取积极行动支持俄乌谈判。
反观美国,除了不停递刀子,把武器弹药送了一波又一波,基本没有为促和干一点实事,反而还在加大对俄罗斯的制裁力度,生怕战争突然停止,让其失去打压莫斯科的借口。从现实角度看,若战争延续对欧盟肯定是不利的,中国也不愿看到这种结果,希望明天的峰会,双方能在该问题上取得更多共识,一起为乌克兰局势降温出力。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