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座舱又能变得多复杂呢?在整个智能手机生态链中,智能座舱必然是需要和手机同步发展的,仅仅以智能汽车的这个规模量,甚至还不能支持单独研发同代产品。
智能座舱的芯片,现在来看主流就是820A,那是依托于2016年的高通骁龙820发展出来的,2022年即将普及的8155,就是2019年的855芯片,还不是内置5G基带版本;要等到明年的8295才是去年的888车规版。
目前的装车来看,820A能够支持一个大屏可以拖动,处理语音识别也还行。如果UI复杂一些,就比较麻烦了,比如极氪001这种就需要大量优化,仪表和HUD应该是另外的芯片。而蒙迪欧这种大尺寸屏幕,其实是一个恩智浦+820A,都不带HUD,也勉强还行。
8155级别可以升级到大尺寸的中控大屏+一个副驾驶屏幕+一个液晶仪表+HUD,当然驾驶显示可能是专用芯片,但是8155能够把车辆信息内容一并处理了。支持的语音识别可以到四麦克风、六麦克风这些。整体感受来看,8155带来的UI动画的流畅度和语音识别的速度,都有很大提升,确实不错。
8295这些就不知道,反正车载芯片无所谓散热面积,可能手机上的火龙现象也不会存在。
但在8295没有上的之前,我们看到了理想的解决方案。理想L9是一个双8155芯片的方案,我的理解是中控屏幕+HUD用一套/副屏+后舱屏幕(也可能是中控+副屏+HUD一套,给后舱单独一个),这样同样可以获得大算力,以及可持续的升级。简单理解就是两个iPad利用苹果的随航功能,或者华为的流转功能来实现同屏显示。
和手机不一样的地方是,汽车厂商并不需要特别强大的算力来解决流畅性问题。原因在于车载OS是可以被车企控制的,里面的应用商店是封闭管理,不能随便安装APP。车企可以筛选出、定制出相应的APP,以减少系统碎片的拖累,而手机是不可控的。这样一来,即便是820A也可以在封闭条件下得到可持续性的发展。
看到这里其实就应该能够知道,基本上现在855级别或者明年的888级别芯片完全足够智能座舱的需求。你要说AR\VR这些娱乐需求,个人认为并不需要单一的SoC芯片,实在要大算力那就直接几块芯片配在一起也行。唯一的问题是,可能今后为了AR这类需求,ARM架构里面会有一些特定指令来支持AndroidAuto的AR功能,这就必须要升级芯片了。
如果实在要说智能座舱的芯片需求,我认为有几点可以讨论:
第一是可热拔插升级。将整套车载主机设计成热拔插式,进行整体升级,一个盒子式的更换。当然则是车企来操作,个人可以单独购买服务。但是对车企来说,这需要设计层面就考虑到。
第二是专用的图像处理芯片。比如现在我们看到vivo搞ISP、oppo就更厉害,搞NPU,这些专用芯片其实对于汽车有更大的帮助,比如处理图像识别,又或者加强车内娱乐等等。这些附属功能可能是汽车座舱芯片可以发展的。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