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尼克松总统访华50周年。1972年2月21日,美利坚合众国总统理查德· 尼克松到达北京。这是美国总统第一次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尼克松访华是中美关系史上重要的一页,为以后中美关系的进一步改善和发展打下了基础。
50年后的今天,我们特意找出1972年2月22日至29日《参考消息》转载的外国媒体关于尼克松访华的报道,以飨读者。
合众国际社1972年2月21日报道称,尼克松总统乘坐他的喷气式座机“76年精神号”,已于今天上午11时28分在北京着陆。
尼克松在从关岛乘飞机经过中国城市上海以后,在晴朗而寒冷的天气中抵达中国首都,进行一次空前的“谋求和平的旅行”。
在机场上,美国国旗在中国国旗旁边飘扬。但外国外交人员没有被邀参加这次欢迎仪式,因为中国和美国没有外交关系。
由陆海空三军人员组成的一支360人的军事部队在机场上迎接总统。此外,还有一支约200人的仪仗队,他们在总统的飞机着陆以及总统和夫人从舷梯上走下来时,面对着飞机。
总统走下飞机舷梯,穿着红上衣的尼克松夫人跟在后面。继她之后下飞机的是国务卿罗杰斯、总统顾问基辛格和其他高级助手。
73岁的周恩来总理先后同尼克松及其夫人握手。
乐队在演奏了美国国歌《星条旗》之后,又演奏了中国国歌。接着,周恩来和尼克松检阅笔直地站立的仪仗队。
尼克松依次走过迎接者的行列,他通过他的译员同中国官员们交谈。
尼克松随即上了一辆中国制造的高级轿车,车头上插着美国国旗和中国国旗,汽车后窗挂着窗帘。
共同社1972年2月21日报道称,尼克松总统满面笑容地同穿着红色外衣的帕特夫人一道,走下了“76年精神号”的舷梯。这是“和平之行”的第一步。他同前来迎接的周恩来总理紧紧地握了手。新的中美对话的时代已经开始。
法新社1972年2月21日报道称,毫无疑问,这位美国总统在仪式上受到了欢迎,但是仪式一点也没有显露感情。这种低调的仪式打破了中国礼仪的惯例并树立了一个国际先例,因为在没有预先建立外交关系的情况下,一个国家的元首来正式访问另一个国家,这还是第一次。
来源:参考消息网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