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乌冲突发生之后,俄罗斯外长在国际多边场合的首次亮相就选在了中国。这次拉夫罗夫前来,是为了参加由中国主持的第三次阿富汗邻国外长会,3月30日下午,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同拉夫罗夫进行了会谈。
在会上,拉夫罗夫通报了俄乌谈判情况,表示俄方致力于为局势降温,中方也支持俄方继续同乌方进行和谈。
王毅表示中俄关系经受住国际风云变幻新的考验,保持了正确前进方向,也展现出坚韧发展势头。中方愿同俄方一道,以两国元首的重要共识为引领,推动新时代中俄关系不断向更高水平迈进。
王毅的表态无疑体现了中方的立场。此前中俄之间的合作没有上限已经是两国的共识,如今随着乌克兰危机爆发,西方试图利用紧张局势挑拨中俄关系,对俄罗斯发难,而王毅外长的话无疑打破了西方人的幻想。
首先,中国不可能西方希望的那样,对俄罗斯进行制裁,而且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会因为乌克兰危机或者西方的挑拨而有所改变。两国不是近期才开始接近,其友好关系是几十年来系统性发展的结果。
其次,中国始终秉持着人道主义精神,推动俄乌两国坐下来和谈,主张以和平的方式来解决冲突。并跟巴基斯坦、印度等国家一起,反对西方国家利用乌克兰危机扩大冲突和矛盾,中国发挥的“镇定剂”作用,避免了俄乌冲突走向全面战争,对缓和局势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而在会谈后,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强势发声,提出了“三个上限”:中俄合作争取和平无上限,维护安全无上限,反对霸权无上限。中俄关系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凸显了西方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咄咄逼人有多么荒谬,断绝了西方试图借助俄乌冲突挑拨中俄关系的念头,也粉碎了西方的野心。
中国在坚持自身立场的同时,也没有放弃作为一个大国的责任。眼下,全世界都在为俄乌冲突揪心。的确,俄乌冲突是二战后最严重的地区冲突,正在深刻地改变世界。然而除了俄乌冲突,地球上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直得不到人们足够的重视,阿富汗问题就是其中之一。
此次外长会由中方主办,旨在进一步凝聚邻国在阿富汗问题上的共识,商讨推动阿富汗局势向好,为当地人提供帮助的方案。然而在美国看来,这显然是别有用心的,美媒认为这又是中国发挥“影响力”同时提升自己地位的打算。
实际上,美国在阿富汗问题上根本无权指责他国,阿富汗人民落到今天这般“饥寒交迫”的状态,跟美国脱不了干系。实际上,在美军撤出阿富汗之后,就有好事的政客臆测中国要“填补该地区的权力真空”,毫无疑问这又是西方的地缘政治竞争思维在作怪,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似乎根本无法理解什么叫作“大国的责任”和维系地区稳定的职责。
不过美媒的臆测并非主流,巴基斯坦《黎明报》认为,这次会议意味着阿富汗新政权正在得到更广阔的外交机遇,也期待本次能够达成有切实帮助的合作方案。
实际上,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中国一直在找各种机会让各方坐下来谈判,而这次的阿富汗会谈,可能是为数不多的能让俄美代表坐在一起的机会。
这场 “中美俄+”磋商机制会议,将由中国外交部阿富汗事务特使岳晓勇大使主持,美国、俄罗斯、巴基斯坦三国阿富汗问题特别代表出席。这是俄乌冲突之后,美俄代表首次坐在同一张桌子前。
他们可以在会议间隙,进行其他的议题,也是拉夫罗夫与各方举行双边会谈的好机会,可能就俄乌冲突“面对面沟通”。而为俄美提供面对面谈判的机会,这足以证明了中方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是公正无私的,也让西方“只看立场,不讲责任”的歪理邪说不攻自破。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