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战而胜的少年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在少年时代就非常自信、能干,他总认为自己将来一定能做一番大事业,隋朝末年,一天,隋炀帝率领人马在边塞巡游,在行进到雁门关时,突然被突厥族的几万骑兵团团围住。隋炀帝惊恐万分,立刻派人杀出重围,并急向天下招募义兵前来救援。
年仅16岁的李世民,立即前往应诏。在经过几轮严格的考试后,他以出色的表现进人了屯卫将军云定兴的军中。
很快,云定兴将军就率领三万人马赶往雁门关。在行军的途中,李世民主动去找云将军,并向他说出自己的想法:“云将军,突厥兵此次敢于围困皇上,一定是认为我们的军队在仓促之间不可能及时赶去救助。因此,他们现在的气焰肯定十分嚣张,而我们现在只有三万人马,如果与他们硬碰硬,恐怕我军会寡不敌众!”
云将军见李世民如此年少,且能分析战情,便问道:“你有什么好计?”
李世民自信地回答说:“俗话说,兵不厌诈,以我的想法,不如我们在几十里内连续不断地设置旌旗,晚上也大鸣金鼓,将声势造大。这样,突厥兵见我们救援兵马众多,担心反被围困,定会被吓走,我军就可以不战而胜了。”
云定兴听后,觉得此少年分析得非常有理,十分高兴:“好吧,就照你说的办。”于是吩咐手下士兵依计行事。要
突厥的侦察兵发现前来救援的人马浩浩荡荡,旌旗蔽日,便迅速向突厥的皇帝报告。果然,突厥皇帝没想到隋朝的援军会如此快速地聚集到此,慌忙传令,解除对雁门关的围攻,迅速返回。
就这样,云将军所率援军未动一兵一卒,即令敌兵退去,不战而胜。大道理
如果想把希望变成现实,除了计谋,还需要一些能帮助你实现计谋的实力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