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针对日益严峻的俄乌矛盾,车臣总统拉姆赞•卡德罗夫撂出狠话:
如果乌克兰继续奉行反俄政策,那么不需要等到普京出手,自己就可以带兵踏平基辅,让乌克兰并入俄罗斯联邦。
一年后,战争爆发,一场盛大的誓师仪式在车臣首府格罗兹尼举行。卡德罗夫如愿得到了授意,调动7万兵力剑指乌克兰,兑现当年的诺言。
从公开请战到授权出战,车臣再次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此前,卡德罗夫本人也多次在社交媒体上表达自己对普京的崇拜之情。
自己崇拜也就算了,还带动全体车臣民众一起为普京摇旗呐喊——车臣街头悬挂的普京画像至少有10万幅,每次总统大选,普京得票率最高的地区永远是车臣。
然而,在过去十几年里,人们提到车臣这块地方,首先想到的不是卡德罗夫跟普京关系有多铁,而是令俄人脊背发凉的别斯兰、莫斯科恐怖袭击事件。
同时,在与联邦政府的两次惨烈战斗中,车臣一方的死者足足有20万人,而战前车臣人口不过120万人。
卡德罗夫年轻时跟随父亲参与过这场战争,见证过族人被杀,手上也沾过俄人鲜血。
按理来说,俄罗斯是车臣的世仇,普京作为俄人领袖更是与他不共戴天才对。可现在的车臣不仅没有趁普京疲于外战之际大闹独立,反而主动请缨为主分忧。
一面是你死我活,一面是父慈子孝。
那么,在这反差巨大的态度背后,卡德罗夫和他的家族是怎么做到与普京化敌为友的呢?卡德罗夫又是否忠于俄罗斯?
这一切,还得从卡德罗夫的身世说起。
一、卡德罗夫父子
卡德罗夫所在的家族在几百年前就已经称霸车臣。
苏联解体后,家父艾哈迈德·老卡德罗夫继承祖上衣钵,成为万民敬仰的宗教领袖,拥有解读教法的权力。
可以说,在小卡的成长过程中,对他影响最大的就是父亲老卡了。
但奇怪的是,老卡这个人却不是在车臣本地出生的。
原来,老卡出生的时候,刚好赶上了强制迁徙。苏联当局以车臣族人通“德”为由,把豪族富户都用囚笼囚了,流放到常年有雪的西伯利亚。
一路上风餐露宿,忍饥挨打,方到被处,只救得三分之一。
起程之日,车臣人舍不得自己的安乐故乡,抱头痛哭。就使那铁石人听了、也悲愤泣血。
奈何苏联兵卒如狼似虎、不管你舍不舍得,不行就用鞭子抽打。顷刻间,皮开肉绽,惨叫连连。
一妇人抱着孩儿啼哭,兵卒见罢,从怀中夺去,掷出数尺之外。孩儿口含馒头,遂跌入雪原之中。那孩儿便是刚出生的老卡德罗夫。
十年后,车臣人才获赦分批重返故乡。大难不死的老卡对俄人怀恨在心,成家后不忘给小卡们灌输反俄思想。
1991年,苏联解体前夕,杜达耶夫将军回到车臣,宣布该地脱离苏联,成为独立国家。
与此同时,蛰伏多年的老卡利用自己在家乡的影响力组建了一支反俄武装,遥奉杜达耶夫为总统。
三年后,老卡被杜达耶夫提拔为“穆夫提”(教派掌门人),权倾朝野。
第二年,刚修完高中课程的小卡也被父亲拉到兵营,一起为车臣的独立而战,成为老卡的助手、私人保镖兼司机。
第一次车臣战争期间,车臣军内部许多重大的战略决策都有老卡参与,其中就包括格罗兹尼战术的制定。
他的儿子小卡则一直跟在他身边旁听着、学习着。
二、倒戈亲俄
1996年,杜达耶夫遇刺,车臣政坛大乱,陷入派系之争。
但在第一次车臣战争期间,杜达耶夫雇佣了很多外籍武装分子。这些人在车臣的势力越来越大,其中以阿拉伯裔最为野心勃勃。
这些外国人妄图掌控车臣,他们带着武器、金钱,以及自己对伊斯兰教的理解来到车臣。
他们不是为车臣的主权与独立而来,相反,他们的最终目的是将车臣打造成国际恐怖主义的行动基地。
可老卡德罗夫不仅是一介教门子弟,更是不卑不亢的民族主义者。他希望车臣能更加和平、繁荣,而不是成为魔鬼当道的地狱。
相比之下,俄联邦似乎才是更好的选择。
1999年,老卡决定先放下灭国之仇,接受联邦政府招安,当起了俄军内线。
车臣二番战时期,老卡为俄军带路,将极端分子首领的位置透露给普京,帮助俄国人赢得了逆转胜利。
战争结束后,老卡获得普京赦免,并出任俄联邦车臣自治共和国第一任总统。
但这个亲俄总统可不是那么好当的。
老卡的豹变几乎把族内各大势力都给得罪了个遍,反对派为他制定了十几次暗杀计划,终于在2004年5月9日取得成功。
那一天,老卡乘车外出,埋伏在路边的ied突然就爆了,把他炸得血肉模糊。
临死之前,老卡跟亲信说:“告诉小卡,以国家为重,好好的干吧,我这身臭皮囊算不了什么。”
第二天,小卡秘密返回格罗兹尼组阁。本想着子承父业,但这一次,迎接他的却是副总统之职。
三、小卡争宠,赢得普京好感
原来,“毛头小子”小卡此时还没到竞选年龄。即便普京想让这个“穆夫提之子”子承父业,也得等他长大。
于是普京就先钦定阿尔哈诺夫为车臣二代目,让小卡跟在阿尔哈诺夫学总统之道。
这个阿尔哈诺夫本是苏联老臣,车臣独立的时候他毅然决然地站在俄军这边。
但小卡就是不服气:“你阿尔哈诺夫难道有我爹强?”
因此,他不仅断不奉诏,还经常向阿尔哈诺夫发难。一有分歧,就出动私人武装一路杀向总统府。
据《凤凰卫视》驻车臣记者卢宇光回忆,有几次他跟记者一起去官邸采访阿尔哈诺夫,期间小卡竟带着亲兵踹门而入,当着记者的面拔枪相向,怒目圆睁。
最严重的一次当属2005年4月25日。
这一天,阿尔哈诺夫正在跟莫斯科过来的钦差大臣汇报工作。小卡的面子那是半张不给,又带着手下过来捣乱了。
他先是开枪打死安保人员,又不顾联邦要员的安危直接包围阿尔哈诺夫所在大楼,喊话要他下来投降。
由于涉及到了俄罗斯高层官员,所以这次普京不得不出面调停,小卡和阿尔哈诺夫一起被带到了莫斯科听候发落。
叔侄辈分得仨这么一聚,令人大跌眼镜的事情发生了——普京宣布推举卡德罗夫为正总统,并对武装政变这件事既往不咎。
至于阿尔哈诺夫嘛,联邦这边刚好有一个要职开缺,就让他留在莫斯科当司法部副部长吧。
两妃争宠,成全一个,调走一个。普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其实,他的想法很务实。
车臣这块地没有法治生长的土壤,自古以来都是刁民氏族当家、胜者为王。镇得住就是总统,镇不住只能说明你能力不行,不适合待在车臣。
普京不相信人心的善恶,也不认为国家有敌友之分。在他心里,只有稳定的地方才是永恒的。
小卡确实也不是泥捏的,他身上的三样东西,令普京欲罢不能,并坚信他就是俄罗斯的最佳利益选择!
四、俄联邦把门恶犬——卡德罗夫
卡德罗夫有三个重要的政治资源:
第一,朋友圈——小卡与中东地区的政客、石油大户私交甚笃。
第二,武力——小卡手下有一支常年活跃于外地,并且精通巷战和暗杀的特种部队。这伙人能为我所用是最好的,万一跟联邦闹掰了,必定会在都城掀起一场腥风血雨!
第三,车臣侨民与犯罪集团活跃于欧洲各国,并且只听小卡德罗夫的号召。
卡德罗夫早年在约旦留学,游历伊斯兰世界,结交了很多政商名流。以至于俄罗斯想在中东站稳脚跟,就需要小卡的帮忙。
小卡也经常为克里姆林宫提供外交服务,例如与波斯湾地区的君主们建立联系、执行特别行动任务,以及收集重要信息等等。
小卡成了俄罗斯与伊斯兰世界之间的分包商。在07-08年油气“繁荣”的鼎盛时期,小卡利用自己在海湾国家的关系网络,帮助普京协调石油市场的定价游戏。
有了小卡,俄罗斯甚至可以把利益之手延伸到中东以外的地区。例如释放因涉嫌走私石油而在利比亚被捕的俄国水兵,资助黑山反对派武装等。
作为交换,克里姆林宫保证小卡及其亲信享有政治豁免权。只要是车臣人之间的事,普京就绝不插手。
另一方面,仰仗于普京的政治支持和联邦的慷慨补贴,卡德罗夫家族根繁叶茂。
如今,克里姆林宫每年都会给小卡拨款600亿卢布,车臣地区84%的财政预算来自联邦。而小卡的提款密码只有四个字——“我爱普京”。
小卡在车臣的大街小巷推广“爱普京”运动,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与普京同族的俄罗斯人却处处受到车臣打压。
俄罗斯人信仰东正教,与信仰伊斯兰的车臣人格格不入。小卡一面拥护普京,一面却拿着普京给他的钱去修清真寺,与主体民族离心离德、渐行渐远。
小卡解释:我只说过爱普京,没说过爱国,更没说过爱其他俄罗斯人。这三者都不是一个概念。
普京今年69,卡德罗夫才四十几,小卡终究会熬到普京去世的那一天。
想到这里,俄国的一些时政评论家就开始担心了。
假如普京去世,俄罗斯再次变得衰落,小卡会不会像杜达耶夫那样抓住机会宣布独立,建立一个反俄的高加索伊斯兰酋长国?
然而,事实证明,普京留了一手,车臣没有独立的资本。
车臣在财政上高度依赖联邦,当然,小卡可以宣布独立,结果是联邦不给他打钱。
可他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么做只会让他变穷,那将是纯粹的疯狂。
纵使小卡再怎么包藏祸心,也不得不承认,车臣的三大支柱产业——旅游、建筑、石油开采哪一个都离不开俄罗斯的帮扶。
只要俄罗斯不像90年代那样完全崩溃,小卡就只能跟着俄罗斯走。
文/尕娃子
参考资料:
1、《俄罗斯车臣问题根源研究》,王有财
2、《浅论普京的车臣政策》,李春燕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