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明确规定严禁采集学生家长职务和收入信息,不得利用各类APP、小程序随意反复采集学生相关信息。
《通知》要求,各地要科学合理划定片区,建立义务教育阶段常住人口学龄儿童摸底调查制度,按照“学校划片招生、生源就近入学”的目标要求,为每所义务教育学校科学划定招生片区范围。教育资源相对均衡的地方,鼓励逐步实行单校划片,合理稳定就学预期。教育资源不够均衡的地方,积极稳妥推进多校划片,并将热点学校分散划入相应片区,推进片区间优质教育资源大体均衡。
《通知》强调,各地要健全义务教育入学报名登记制度,按照材料非必要不提供、信息非必要不采集原则,进一步规范报名信息采集。全面清理取消学前教育经历、计划生育证明、超过正常入学年龄证明等无谓证明材料。严禁采集学生家长职务和收入信息,不得利用各类APP、小程序随意反复采集学生相关信息。
这个通知一出来,简直就是大快人心,采集家长职务信息和收入信息一直以来就为人所诟病,每次收集,家长都挺反感、焦虑。
因为,这不仅是一个教育问题,也是一个法律问题。从家长的角度来看: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不是人情世故的江湖,看人下菜碟真的要不得。
从法律的角度来看:学校收集家长职务信息和收入信息,不但没有政策依据,而且有违法侵权之嫌。
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规定: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和诚信原则,不得通过误导、欺诈、胁迫等方式处理个人信息。处理个人信息应当具有明确、合理的目的,并应当与处理目的直接相关,采取对个人权益影响最小的方式。收集个人信息,应当限于实现处理目的的最小范围,不得过度收集个人信息。
从这个角度说,一些学校过度收集信息的行为无疑违背了相关法律对个人信息及隐私保护的原则,应当进一步规范信息采集。
但是,也有许多人持有不同的观点:
第一,登记学生家长姓名、家长手机号、家庭地址,便于家校联系,只要学校保存得当,是合理合法行为。
第二,家长工作职务和收入信息教育部严令禁止采集,一方面这类信息与家校合作并无直接关系;另一方面不采集这方面信息更有利于教育公平,可以防止有个别老师以家长职务对学生区别替代;最后还可以防止个别老师以家长职务之便谋取私利最终伤害家校合作,污染社会风气。
第三,信息的采集工作应该严格按照教育部要求在学生入学时一次性采集,不得利用各类app、小程序随意反复采集。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学生及学生家长信息泄漏的问题,也能够减少家长不必要的时间浪费。
总而言之,应合理采集必要信息,杜绝采集违规信息,确保家校正常合作。
你对学校采集的家长信息怎么看?你觉得这会让你焦虑吗?
了解更多
#教育部严禁采集学生家长职务和收入##上海无症状感染者治愈手记##世卫:新毒株XE比奥密克戎传播还快#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