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毛主席学阳谋之四不原则

发布啦 0 0

《雄关漫道真如铁》五大阳谋(25):四不原则

核心元老制具有普世性吗?

核心元老制具有可复制性吗?

很多国家的政治体制,比如美国,都号称具有防错机制。相比之下,核心元老制有优势吗?


中共从嘉兴南湖的红船开始,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百年奋斗,饱经曲折,成长为全世界最为强大的力量之一,决非侥幸所致。

其中所包含的理论和制度,一定具有深刻的研究价值和借鉴意义。这一点,大家还是应该有自信的。

中共的防错机制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四不”。


第一是不谋私。

辽沈战役中,蒋准备调用傅作义的主力救援锦州,并命傅去指挥援锦之役。傅不愿离开自家的地盘,只是派了步十七师和骑四师到迁安、武清等地。林彪得知傅部已到山海关附近,担心腹背受敌。毛说傅作义精明得很,不会援锦的。果然,傅部虚张声势转了一圈就回去了,共军顺利拿下锦州。

淮海战役中,何应钦决定集中优势兵力于徐州、蚌埠之间的津浦铁路两侧,寻机与解放军决战,并责成郭汝瑰制定作战方案。而1928年就已加入中共的郭汝瑰,诱使蒋介石在徐州外围作战,增加了国军在移动中被共军分割围歼的机会。

与古罗马的贵族元老不同,中共的元老已经不具有可以世袭的军队、领地、官职、爵位、财团、世族等资源,决策谋私的风险已经极大地减少。

随着中共反腐败的力度加大,这一问题还会有进一步改善。只要不是以清教徒苦行僧式的道德洁癖去挑剔,中共在重大决策上的独立性,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非常强的。


反观美国,各类企业财团有的直接参选,有的派出代理人,有的提供资金,有的雇人游说,深度干预政府决。

比如,在前总统特朗普任内,首任国务卿蒂勒森直接从埃克森美孚公司高管位置上“旋转”而来;财政部长姆努钦来自华尔街投资银行高盛集团;国防部长埃斯珀曾是军工企业雷神公司高管。

至于共和民主两党,那就是零和游戏。碰上一个法案,政治人物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对本党宣传竞选最为有利,争功诿过不过是常规操作。


第二是不空谈。

为了避免与流贼和满清的两面作战,崇祯默许兵部尚书陈新甲秘密与清朝和谈,先集中力量把国内的流贼剿灭,再与清朝决战。不料和谈的消息走漏出去,一向以“华夏正统”“正人君子”自居的言官们群起而攻之,纷纷弹劾陈新甲通敌。结果陈新甲被斩首,和议终止。明朝在两面作战中慢慢不支,最终灭亡。

起初,中共的顶层,先是陈独秀、李大钊这样的文人学者,后是博古、张闻天这样的年轻学生,在激烈的革命斗争中都出现了错误。

后来,中共的顶层,像毛、刘、周、朱、任、陈、邓等等,全都是曾独当一面、经验丰富、功勋卓著的元老,在决策讨论时决不会信口开河纸上谈兵,而是充分考虑决策的可行性和存在的风险。


再看美国,既有演员出身的总统州长,更有巧舌如簧的国会议员,危言耸听哗众取宠吸引眼球才是王道。

2020年,美国加州通过《黑人赔偿法案》,研究加州从建国之初奴隶制到如今黑人所受到的不公平待遇,以此确定赔偿金额和赔偿方式。根据最早估计赔偿总金额可能高达140000亿美元,每个黑人平均有35万美元。如果一次性付清的话,加州政府会马上破产。

于是,加州又通过了一条法案:抢劫金额低于950美元的,算是轻罪,抓住也就是批评教育。这样,很多黑人小哥随身携带计算器,每次去商场超市,都要实时计算是否超过950美元,精准实施“零元购”。

不过,美国毕竟是法治国家。虽然零元购不算重罪,但美国国税局友情提示,民众有义务针对自己在“零元购”中所获得的收入进行报税。事实上,许多美国民众害怕国税局远比警局还要多。

如果没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无与伦比的战略纵深的话,美国早就被玩坏了。


第三是不盲从。

在讨论决策时,固然需要有人支持用户核心人物的意见,但更重要的是每人都要独立思考,拿出自己的意见,这样才能集思广益,避免失误。

军事天才拿破仑,指挥法兰西军队横扫欧洲大陆,取得赫赫战功,但也因此形成了手下将领盲目服从的思维定势。

在滑铁卢,法军突破了普鲁士军队的防线。拿破仑命令格鲁西率3万法军追击逃往瓦弗的普鲁士军队。不料普鲁士军队和英军合兵一处,猛攻拿破仑的法军主力。而格鲁西错误理解了拿破仑的命令,一味向瓦弗进攻,虽然听到战场上激烈的枪炮声,却没有回军支援拿破仑。最后,拿破仑战败滑铁卢。


1900年,义和团在北京附近与洋人发生冲突。慈禧命赵舒翘赴涿州考察义和团的“神功”是否真的管用。赵看完义和团的表演后,认为“神功”很荒唐,义和团不可靠。就在他准备回京如实奏报时,协办大学士刚毅点了一句:“老兄,万不可铸成大错啊!”

赵舒翘一听,顿时恍然大悟,如梦初醒,明白了刚毅的意思:老佛爷现在是一心想跟洋人干上一场,挣回自己的面子,让洋人看看,这大清朝还是她说了算。而老佛爷现在对付洋人的只有义和团一张牌,就算义和团是假的,你也不能说是假的,否则就是拂逆了老佛爷的圣意,就没有好果子吃啦。

赵舒翘琢磨,如若说假话,他要背考察不实的黑锅;如若说真话,他要犯忤逆太后圣意的罪过。思来想去,赵舒翘想了个大锅里熬汤摸不着豆的高招。他向慈禧汇报时,只说考察的过程和经历,还把义和团的“神功”比划了一通,但就是不说义和团可用不可用。


慈禧太后问计于大臣:“是打,还是和?”当时,5位军机大臣在场。端王、刚毅是主战派;庆王、荣禄力主议和,这让慈禧犹豫不决,不由得问起还没有发言的赵舒翘。

赵舒翘思虑再三,言道:“十数万精锐聚集京师,洋人远来疲惫,或可一战。即使失利,再议和也不迟!”慈禧下旨清军联合义和团与列强殊死一搏,不料输得一败涂地,只能带着光绪仓皇出逃,一路胆战心惊地逃到了陕西。

赵舒翘不顾实情盲目附和,不仅被赐死丢了性命,而且失去了原本公正清廉的名声,背上了误国殃民的骂名。


共军的将领都是身经百战,真的是从尸山血海中爬出来的。对于他们来说,放弃独立思考,就等于放弃胜利、放弃生命。

如果仔细研究的话,你会发现共军的一个特点,就是在打仗的问题上,大家意见特别多,而且都敢说。比如红军到了陕北后,关于今后发展方向的问题,大家意见就各不相同,林彪要去陕南打游击,张国焘要西征打通国际交通线,毛考虑东渡黄河进入山西抗日。

其原因就在于,决策的对错,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名誉,更关系着成千上万兄弟的生死。不思考、不参会、不发言、不表态,那就是不负责任。


第四是不争名。

有的人不在乎利益,但是对名声就不那么淡定了。长平之战后,秦昭襄王没有乘胜追击。等到邯郸之战时,秦王让白起领兵,白起认为无法取胜,称病不愿出战,结果秦军兵败。秦王再请白起,白起依然称病不出,且时而说:“秦不听臣计,今如何矣。”后来秦昭襄王将白起免职赐死。这一点上,王翦绝对值得白起学习。

魏征将自己的谏辞刻意拿给史官,以凸显自己的地位作用,李世民得知后气得推倒了魏征的墓碑,磨平了碑文。马周则在临去世前要回了他的一大捆书函陈事表章,亲手烧掉,以保全君主的名声。


当年毛泽东准备让红军渡过黄河东征抗日时,不少人存有疑虑。正在前线指挥的彭德怀提出自己的意见,东渡黄河是必要的,但必须绝对保证同陕北根据地的联系。一是怕渡不过去。当时红军在大疲劳后,体质还很弱;且人数也少,包括刘志丹、徐海东两部分才一万三千余人。如受挫再强渡不成,那就不好。二是东渡黄河后,在蒋军大军南下,要保证能够撤回陕北根据地。

毛召开会议,当面说服大家同意将红军的发展方向定在山西和绥远等省。经毛的说明,大家原则上同意东征,但仍然担心黄河天险,渡过去后有没有回不来的可能。于是毛又作了补充,就是一定要保证黄河各渡口在我手中,使我们有进有退。参加会议的同志最后同意了毛的意见。


彭德怀带着电台在无定河河口上下游各十数里范围,进行了十分仔细的侦察,亲自选定了两处渡河地点,使得红军在几乎没有伤亡的情况下胜利渡过黄河。

后来,抵挡不住红军攻势的阎锡山邀请中央军进入山西,形势发生了变化,红军决定撤回陕北。由于牢牢控制住了渡河点,安排周密,准备充分,红军只用了3个昼夜就全部渡过了黄河。

设想一下,假如有人像白起那样来一句“不听臣计,今如何矣”,红军的这次策略转变可能就不会那么顺利迅速了。


当然,还有情商更高的做法。

谋取益州时,庞统为刘备提了上中下三策:上策是挑选精兵连夜奔袭成都,中策击杀杨怀等人后再向成都出发;下策是先回荆州休养生息再见机行事。刘备选择了中策,最终拿下益州,三分天下。

庞统的高明之处,不仅提出了优秀的策略,而且满足了刘备的拍板权和操控感,避免了太出风头可能遭到的领导猜忌和隔阂。

这才是智商和情商的天花板。

上一篇 目录 下一篇(链接在回复中)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81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