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文静
缺芯、少电、涨价、疫情……诸多不利因素交织下的3月,造车新势力们依然交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单。
4月1日,造车新势力们按照惯例先后“交卷”,而3月交付量成绩可以说是一片红,小鹏、哪吒、理想、零跑四家企业月销过万,蔚来虽然“垫底”,但也实现了9985辆的交付量,离万辆仅15辆的差距。
其中,小鹏汽车以1.5万辆+的成绩再度夺冠,紧随其后的是连续两个月获得亚军的哪吒汽车,理想屈居季军,位列第四位的零跑汽车则是3月最大的黑马,3月是其交付量首次破万,而且其3月销量环比涨幅和一季度同比涨幅均位列新势力首位,增长势头强劲。
从头部这几家造车新势力的3月成绩来看,似乎前文提到的缺芯少电、疫情,以及刚刚发生和正在发生的新能源车涨价等负面因素,都影响不了新能源车市场的“爆发”,市场仍在向着最乐观的方向发展。
然而,此时就开始为新能源车市场“狂欢”可能为时过早,要想准确判断市场的走势,可能还要等一等,让涨价的“子弹”再飞一会。
对于2022年的新能源车市场尤其是纯电动车市场,壹姐并不乐观,原因有几个方面:
首先就是上游原材料涨价,上游原材料的涨价推高了整个新能源车行业的成本,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也催生了诸如供应商囤货、哄抬价格等现象,这对于整个行业的影响并不是短期的。
这一点简单算算上游供应商扩产计划落地时间就能感知到,原材料涨价的根本原因还是需求暴增,但锂矿也好、卤水提锂也好,产能释放周期都要动辄3-5年,即便前两年就已经开始有企业扩产,可完成扩产、顺利量产、平抑价格都需要一段时间,即便是最乐观的预测,上游原材料供应紧张的情况也要持续今年一整年。
其次,终端涨价才刚刚开始,虽然在我们感知中,车企都扎堆在3月宣布了涨价,但实际上大部分涨价都在3月中下旬或4月才真正落地,所以一方面3月交付的订单包含大量之前积压的订单,另一方面3月也有一波涨价前需求的提前释放,使得3月整个订单情况超出预期,而这并不能反映真正的市场需求,更不能说明市场不惧涨价。
进入4月,消费者对涨价的“反应”才开始逐渐显露出来,市场对于涨价的包容度到底有多高,要从4月的交付量才能看出来。造车新势力和汽车行业分析师都对4、5月的新能源车市场走势表示“担忧”,汽车行业分析师任万付直白的表示,4、5月份新能源车销量增速会出现下滑,“全年新能源车能完成450万辆就算很成功了”。
再次,疫情的不确定性,3月爆发的新一轮疫情已经有了蔓延全国的迹象,这波疫情对于汽车生产、流通、销售的影响很大,既影响了消费者的购车计划,也一定程度上压抑了消费者的购车欲望。
一旦市场整体需求萎缩,那么对于新能源车和整个汽车市场的影响都将是明显的。
最后,平价混动车型的崛起,去年国内新能源车市场的爆发,有两个爆点,一个是纯电动车型,另一个则是以比亚迪DM-i车型为代表的平价混动车型。2022年,在纯电动车成本上升,但里程焦虑、补能焦虑、安全性痛点仍不能完全解决的前提下,平价混动车型的性价比会进一步凸显出来。
与此同时,除了比亚迪,吉利、长城、奇瑞、长安等自主品牌的混动车型也都开始入局,混动车市场将在2022年迅速“拥挤”起来,性价比凸显、可选项增多,纯电动车市场势必会遭到挤压。
而在远一点的下半年,如果芯片供应缓解,燃油车的产能也将得到释放,或许也会挤占一部分纯电动车的市场。
基于以上几方面原因,壹姐认为2022年的新能源车市场很难再复制去年的“爆发”,不过智能化和纯电动车技术进步,仍能为中高端纯电动车市场带来很多发展机会,2022年将是充满悬念的一年,这年过后,新能源车市场的格局或许会逐渐明朗起来。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