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流在血脉里的眷恋时节

发布一下 0 0
清明,流在血脉里的眷恋时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清明清雨更浓,总让我想起贺铸的《青玉案》:“若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我喜雨, 沐着清明如丝如绵如缕的春雨,我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想起很多人,有的时候是一个名字,有的时候是一段细节,有的时候甚至是一个电话号码或一则短信,这个日子里,我确定能够想起来的人,是我娘我爸,我岳父岳母,我小弟和女儿的大姨夫。

清明节,我母亲是回到我的梦里的第一个人,我娘是目不识丁的农村妇女 ,但娘却是一本无字的书,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无私的母爱像一股清泉在儿女们心中绵延流淌。娘鲜活的生命只有45载,娘16岁就嫁给了父亲,1951年在一个隆冬时节,奶奶紧握着娘的手安祥去了另一个世界。奶奶去了留下了12岁的二叔和7岁的三叔,娘又默默地挑起“嫂娘”的重担,拉扯两个叔叔分别当了干部,参了军。娘生了我们8个儿女,大姐和三哥夭折后,我们6个儿女便成了娘鲜嫩鲜嫩的希望,娘用她的辛苦酿造我们欢乐的岁月。

娘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但明事理,在培养孩子上不惜一切代价。尽管很沉重,娘却硬扛着。1972年,我在全县统考高中时夺取了全县中考语文成绩第二名,全家都沉浸在欣慰之中,娘却泪水横流,沉浸在即将离别的忧伤中。第二天清晨,娘一直牵着我走了20里的山路,把我送到礼县一中学的学生宿舍里,听父亲说娘回来后坐在门口的石头上呆了大半天。打我记事起,娘就没有穿过什么新衣服,直到娘去世后,娘仅有的五、六件衣服都是打了补丁的,寿衣也是借人家王姨的,没有一双新鞋,三姨拿来了她的鞋才给逝后的娘套在了冰凉的脚上。

我不会忘记,娘颤抖着小脚朝牛棚里背草的身影,夜里就着如豆油灯为我们缝衣的艰辛,娘对儿女无私的深深的爱……


清明,流在血脉里的眷恋时节


在这个日子里,我想起我的父亲。父亲一生刚毅豪迈,大爱行者,善爱为人,助人为乐,一生坎坷,既平凡又充满了传奇色彩。父亲和母亲同属马相,这就像一对勇敢冲锋陷阵的骏马,当我们兄妹8人啼哭着先后降临于世时,父亲和母亲驭着我们艰辛地走过了每一步生活的路,直至幸福的乐园。父爱就像一首无字的歌,父亲的谆谆教诲把我们从小学送到中学,又送大哥、我和小弟进了绿色的军营。冬去春来,我在火热的军营一干就是23年,激情燃烧的岁月里,我从一名战士成长为一名团职干部。每次短暂的假期过后,又是离乡归队的日子,满头白发双腿不能动弹的父亲强忍着伤别的愁苦,拉着我的手连连叮嘱:“穿上军队的衣服,就是军队的人了,要一心一意把队伍上的事干好,家中的事不用操心挂念?”

1997年的初秋,父亲走进了另一个世界。小弟抱着父亲的遗像,无声地抚摸了一遍又一遍,不知是弥补没能见到的父亲的缺憾,还是感到了自己窄窄的肩码不下撇给我们的重任,表情显得十分麻木而漠然。当把父亲的灵枢送到小河山返回家后,小弟一屁股坐在门槛上,再也没有起来,第二天早上,头顶已开始大片大片地落发……

悠悠人生,有多少往事可以忘却,我一生一世却永远无法从灵魂深处抹去父亲为我们日夜奔波的身影和父亲深沉的爱。


清明,流在血脉里的眷恋时节


这个日子里,我又想起了我的岳父。梦里的岳父仍是那么慈祥,那么干净,那么坚强,岳父一生艰辛坎坷,善良厚实,总是给人以温暖和力量。岳父和岳母好不容易拖曳着4个女儿成人,为四个女儿成长成嫁付出很大的心血,一辈子唯独没有为自己想过享受, 岳父慈祥坚毅的面容,一双炯炯有神的双目,闪发出慈祥的目光,与他对视就会感觉有一股暖流注入全身,拘谨和敬畏的心情顿时化为乌有。使交流的鸿沟铺成畅通的大道,缩短了彼此间的距离。

岳父的刚毅和坚韧是我感受最深和受益终生的。对生与死有一种平静的态度。2004年7月,岳父患重病症后。我们曾想隐瞒他,想让他在尽可能少的思想负担中过完他的最后岁月。其实他什么都已经知道了。但岳父和我们总是谈笑风生,好像那不是生在自己身上似的,王爸回忆起说,老周一辈子都是好心态,好精神,一般人学不来。

36年前,我与爱妻步入婚姻的殿堂,白手起家,感受到老人家的宽容与慈祥;当女儿呀呀学语,双老倾心照料,一种父爱母爱的无私奉献;生活节俭的传统;生活礼节的谆谆教导,让后代受益终身。在孙女眼里他是天底下最好的爷爷,在女儿女婿眼中他又是天底下最好的父亲。斯人已去,我想,我只有加倍关爱身边每一个至亲的人才能坦荡的接受他在天国里的凝视,才能从容的回忆与他相处的幸福快乐的日子。岳父慈爱和蔼友善,对我做闺女女婿尤为重气。我和爱人晓红能从相识相爱组成家庭,除了我们两个情感缘分外,与岳父的又是深深的情愫。这种情愫让我和岳父成了含有翁婿关系的忘年之交。我们爷俩感情笃深,想着享受着岳父亲的慈爱和受您教育做到“忠孝两全”但仍为“子欲养而亲不待”捶胸顿足、仰天长叹!


清明,流在血脉里的眷恋时节


在这个日子,我又想起了岳母,岳母那慈祥的面容,那循循善诱的话语,那轻轻的脚步……

岳母一生刚强坚毅,从来没被困难所吓倒。但我们知道这让岳母是多么为难,一个女人的肩头多重的担子,何等不易。岳母有文化,又非常明理,那年月,再艰难供4个女儿上了学。都说母爱如水,而我却认为母爱就像冬天里那寒冷的风,呼呼地吹,没有好听的曲,没有动人的词,这却是在我们成长中,最美的歌,老辈子人都说岳母有文化人的素养。如果说她身上有文化气质,那是她从前辈那里继承来的,关于做人道理的故事、反映世态炎凉的古话以及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农谚,再加上她个人的理解,使我这个有点墨水的文人自叹弗如。 岳母一生含辛茹苦,这一辈子很不容易,她助人乐,积善行德,口碑极佳。在文革那个年代,许多人口是心非,口蜜腹剑,乱害无辜。但母亲自有做人的原则,从不乱讲,从不说害人的话做害人的事。

丙申年农历11月18日零时50分,我善良可敬的岳母走得从容不迫,在平静中闭上了双眼,停止了呼吸,任凭我们怎样痛苦地摇晃、哭喊,一切都无济于事。 岳母走了,带着对生活深深的眷恋,带着对我们子孙无尽的牵挂,带着他无限的爱愿和留恋,离开了这个他生活了78的世界。 岳母的突然去世,真如岳母一手拉扯大的孙子航娃说的那样,让人措手不及,难以接受,对亲人的打击是沉重的,谁能估量失去了多少更辉煌!丧失了多少更灿烂!给人们又留下了多少遗憾!岳母却走得那么仓促、那么从容、那么坦然,竟然没有留下一句抱怨我们的话,一想到这些我就泪如泉涌,不能自制 ......

斯人已去,我想,我只有加倍关爱身边每一个至亲的人才能坦荡的接受他在天国里的凝视,才能从容的回忆与他相处的幸福快乐的日子。她最为放心不下的就是自己一手拉扯大孙子航娃,他多么渴望能亲眼看到自己的小孙子能够建立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她却遗憾地走了.....想起这些,我的情绪一次次激荡不已,难言的思念、愧疚、难过、自责、无奈和沉重,再次撞击着我的心灵…… 此刻我恍然大悟,生命是宝贵的,但世间还有一种东西比生命更伟大,更值得珍惜,那就是——母爱。


清明,流在血脉里的眷恋时节


在这个怆伤的日子里,我又想起了我的42岁的离世的胞弟军娃,屈指已届二年。二年来,小弟并未走远,他的音容笑貌,亦幻亦真,我常常觉得,他就在我左右,我回头即见。他的精神更是陪伴着我,度过了七百多个漫漫长夜。心中的那份脆弱,再一次被击痛。记得2012年11月29日,病情已恶化的小弟在西京医院抢救面带微笑说,三哥缓过了就好了。小弟就是这样笑对人生 ,可那病魔,还是无情地吞噬了他仅仅42岁的生命。死亡对小弟如此刻薄,没有让你留下一句话就把你带走。可惜的是命运给予了我们最美好的相遇,我比小弟年长13岁,小弟3岁半时,我们亲爱的母亲就去世了,苦难的童年,使他过早地倍尝了人间的冷暖,涵养了他坚定信念,勤勉自强,热爱生活,宽厚待人的品格, 想起小弟精彩的一生。想起小弟我都会在心里祈祷:愿天堂没有疾病和痛苦。

在这个清雨漫雾的日子里,我又想起了女儿的大姨夫,这个人树立了人写的大人字,一生刚阳,智者见智,忠诚善良,辞世19年,亲人们思念深深,众人口啤甚好。

幸亏我们还有一个大节叫作清明,我们可以去祭奠,可以去缅怀,可以告诉那些父母俱全的人,能做多少就做多少;我们也可以在风清景明的日子里采一朵花,种一棵树,放一只风筝,仰望一朵流云。就在这个日子里,我们的魂魄能和所有的亲人在天上相逢。

逝者已矣,乡情在心房肆无忌惮地蔓延,乡情就如一方小小的墓地,我们在外头,亲人在里头。清明对我来说,不仅是祭扫上坟,更多的是想家,是乡思,是乡情。祖辈在上,家是一生的魂魄,清明就是挂在故乡的乡情,年年召唤我回家,回家看看父母,给逝去的祖辈烧香磕头。


清明,流在血脉里的眷恋时节


有人说慢慢地什么都会变淡,我认为不尽其然,像思念就不是的,怀念是因为恨!恨岁月倥偬,恨病魔无情,恨死亡夺走了我的亲人。恨自己当初疏忽,不能从亲人们紧锁的眉头中读懂他们强忍的病痛;恨自己当初无能,未能在亲人们垂暮之时夺下他们还在劳作的工具;恨自己当初自私,总以为长缨在手,重任在肩,有理由没时间陪他们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我娘,我爸,我岳父,我岳母,我的大哥和小弟及女儿的大姨夫在他们离去之后,死去就是一个冰冷的墓碑,有些痛苦是不想面对的,我才知道人生中总有一些遗憾,就是他们健在的时候,我对他们的爱还不能深深地懂得。也是在他们离去之后,我才一天比一天明白,父母亲人之爱有时候是要隐忍着多少委屈!那个最后的生离和死别。那个瞬间,在我的记忆中是永远不可磨灭的。

“不知死,焉知生”,所以,就算是平时里有过不如意、名利的失落,以及生不如死的巨大纠结和痛苦,幸运的是,我们还在分享生命的快乐、蓬勃的脉动,因此,更应该在清明思考中,提升生命敬畏感,有点挫折、痛苦,算得了什么呢?

要知道,父死子祭,子亡孙祭,这是轮回。逝者已去不可追,请君深惜眼前人。或许这便是清明最大的意义,它让我们学会珍惜,懂得如何去爱自己和别人。心中有珍惜死亡、热爱生命、感悟生命、创造生命、懂得感恩、升华生命的积极价值和思考,我们就有望离苦得乐,在“死亡般的思考中”坚韧崛起,创造出生命的奇迹!那么,我们活着的就要更加珍爱生命,珍爱健康,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任何借口,蹉跎岁月,游戏人生!活着就是幸福,人生短短几个秋,也没有谁会知道自己的明天如何,我们何不抓住今天,更加珍惜每一天,活出快乐,活出质量,和生命一起奔跑!当你在为一些事情烦恼的时候,可以骄傲地说,我还活着!活着就好!让生命昂首走过,就是无悔的人生。


清明,流在血脉里的眷恋时节


置身思念季,看春雨挥洒,恩泽大地,愿风调雨顺,花好月圆,逝者安息,生者康宁。

与生俱来,与生而逝。当清明节有了法定假期,这个节日应该有了更具体的节日精神:就在这个日子里,我们的魂魄能和所有的亲人在天上相逢。那就是“将生死并置”,一方面缅怀故人,另一方面亲近自然,珍爱生命,这既是对历史和前人的尊重,又是让我们珍惜年华,懂得要让自已的生命变得多姿多彩,体现出最大的人生价值不管经历过多少挫折困难,独自走过多少风风雨雨,我都会铭记,我的生命来之不易。父亲母亲永远是我最大的恩人。无论成长路上还会经历多少风风雨雨,我都会记得,我不仅仅是母亲生命的延续。淡看欢悲,善待生命,生活的意义不止于此。

2022,4,2于羲皇故里天水家中

清明,流在血脉里的眷恋时节

作者简介:杨迎勋,号赤土雄峰,1958年10月生,陇南市礼县石桥镇人,1978年12月入伍,历任坦克十二师46团8八连文书,坦克车長,团报道组长,装甲车修理连指导员,师政治部秘书,21集团军党办副营秘书;兰州军区宣传部秘书,新闻干事,天水预备役师,天水军分区党委秘书,营长.宣保办主任.天水市征兵办副主任,张川县人武部部长,2000年10月转业天水工作,曾任天水市文联秘书长.党组成员.党支部书记.天水市委政法委政治部主任.党支部书记,天水市纪委派驻政法糸统纪委书记等职。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天水市作家协会理事。

在30多年的文学和新闻生涯中,有30余篇获全国优秀稿件一等奖和优秀报告文学,优秀散文奖。40多篇获省级优秀稿件和优秀散文一,二等奖。在部队八次荣立三等功,一次二等功,6次被兰州军区树为自学成才标兵,双先先进个人,新闻报道先进个人称号,4次被集团军和师树为优秀党员,模范指导员称号!在地方工作18年,先后5次被天水市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精神文明建设标兵称号,2011年,被甘肃省委政法委授予全省政法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


作者:杨迎勋

编发:拂晓哨位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81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