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一帝秦始皇

发布啦 0 0

秦王骑虎游八极,剑光照空天自碧,大家好,我是小胖,今天咱们说一说千古一帝秦始皇,秦始皇生于公元前259年 死于公元前210年,

嬴姓,赵氏,名政,也可以称为赵政。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父亲秦异人,秦庄襄王,母亲赵姬,十三岁继承王位,三十九岁称皇帝,在位三十七年。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建立首个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曾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

解释下皇帝二字的意思,皇帝的来历  皇,古为上天,光明之意,“因给予万物生机谓之皇”;   帝者,生物之主,兴益之宗,“因其生育之功谓之帝者”。 皇为上,帝为下,古人的皇帝意指天地,而皇帝一词则是告诉人们,天地是万物之主! 皇 的起源 ,秦始皇是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在他统治期间各种制度政策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因此被后人称为秦始皇,或者始皇帝,

公元前247年,秦庄襄王驾崩,13岁的秦始皇被立为秦王。吕不韦为相,因年纪尚小,吕不韦把持朝纲,独揽大权,朝廷内外暗流涌动,为什么吕不韦这么大的权利不造反呢?吕不韦原为商人,很有钱的那种,但是秦朝时期商人地位低下。商人即使富得流油,也不可以穿丝绸衣物,为了 提升社会地位,吕不韦便在赵国结识为质子的安国君秦异人,开始投机押宝, 把自己的爱姬赵姬送给安国君,并且帮助安国君成功回到了秦国继承王位,吕不韦的地位也跟着水涨船高,被封为丞相,秦异人死后,吕不韦的政治生涯达到巅峰,随意出入后宫,与赵姬暗地里斯通,赵姬告诉秦始皇为他之子。而即使吕不韦造反成功后,在他去世之后皇位依旧会落到他的儿子嬴政的手里,所以里外里他造反实在是太过于浪费人力和物力,因此他就选择帮助嬴政。这可能就是吕不韦造反的原因,

公元前239年,秦王政年已21岁将亲政,开始了一代帝王的政治生涯,公元前238年,铲除嫪毐叛乱,铲除吕不韦一党,秦王政掌权后,任用尉缭和李斯等人,发展生产,招募士兵,积极备战,公元前230年到齐国灭亡,秦朝用了10年时间完成历史上天下统一,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国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所以具有空前的重大的历史意义,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接受了分裂割据的局面,在我国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从此统一成为中国历史的主流.从这一意义讲,没有秦,就没有汉、唐、元、明、清,也就没有今天的中国.此等功绩是现代任何人都不能去抹黑的,

统一六国后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废除分封制度开始实行郡县制,郡即为市,市县制度与现在的制度何其相似,他的意义在于有利于政治安定经济发展,打破分封割据状态,加强中央对地方管理。

车同轨,六国统一之前,各个国家相互提防,道路宽度与车车马大小相互不一,统一后为了政令畅通,物资交流便利,责令全国的车轨统一,并在全国范围内修筑驰道。李斯以京师咸阳为中心,陆续修建了两条驰道,后又修筑“直道”,由九原郡直达咸阳,全长1800余里。又在今云南、贵州地区修筑“五尺道”,以便利中原和西南地区的交通。在湖南、江西一带,修筑攀越五岭的“新道”,便利通向两个地区的交通。就这样,一个以咸阳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交通网把全国各地联系在一起。同时,为与道路配套,还规定车轨的统一宽度为六尺,以此保证车辆的畅行无阻。其历史意义在于减少商品与旅客运输成本,有利于部队快速到达各个区域,车同轨对秦国的战略意义与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书同文,统一之前七个国家文字的文字同一个字有多种写法,文字形态非常混乱,字体差异很大,严重阻碍到政治经济文化大发展,阻碍秦国政令推行,这时候迫切需要文字进行统一,于是秦国开始推行小篆为统一文字,秦始皇书同文的意义其实不仅仅在于当时制度下的贡献,纵观我国历史上下五千年,能形成当下繁荣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秦始皇统一六国无疑是整个历程中一个关键的环节,奠定了我国版图的最初面貌,书同文则奠定了我国文化基础。

民族的发展壮大,不仅仅是靠力量来维持,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更深层次的是得益于共同的文化、共同的习俗,而秦始皇书同文的推行,正是促进了这一历史进程。

秦始皇书同文的意义可谓“功在当代、业在千秋”,在其后的两千多年里,国家政治版图虽分分合合,但终归于一统。秦始皇书同文最大的意义便是促进了民族的统一。

统一度量衡,

度--计量长短用的器具称为度,

量--测定计算容积的器皿称为量,

衡--测量物体轻重的工具称为衡。

春秋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割据混战,各国度量衡皆为不同,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为统一管理,,颁发统一度量衡诏书,制定了一套严谨的管理制度,秦始皇将商鞅在秦国创立的度量衡制度,在辽阔的大秦疆域内贯彻实施。分别制定了推行统一度量衡的法律,颁布正规的度量衡器具,制定度量衡器具检定的法律制度。统一度量衡改变了战国以来度量衡的混乱局面,便利了经济交往和发展。统一货币为后来历代王朝所沿用,只是重量、大小不一。货币的统一,便利了商品的交换和物资交流,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统一。

废除井田制,实行按亩收税,至于税收比例查阅很多书籍各有各的说法,此处不作解释,以个人看法税收应该很重,

原因在于,大兴土木,修建阿房宫,建造陵墓,建造长城,南击百越,北拒匈奴,搞基建与打仗都需要大量的金钱,钱是哪里来的,答案就是税收,所以个人感觉秦朝的税收制度还是很重的,

当时秦朝人口大约2500万,南征百越大军50万,北拒匈奴大军30万,修建长城将近100万人,修建阿房宫70万人,修建陵墓大约动用70万人口,总共将近300多万人口,秦朝一直处于战争状态,男女比例男少女多,动用300多万人搞基建与战争,试想秦朝子民怎么能安居乐业。.

秦朝实行连坐制度,一人犯罪祸及全家,据记载秦朝犯人高达百万之多,秦法严苛,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原因在史记陈涉世家中记载,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可见秦朝 律法有多严,

最后咱们再说一件一直被后世诟病的焚书坑儒,具体先说下历史背景,先秦诸子百家,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等,统一之前各国思想混乱,而秦国以武力统一天下,法家思想是中国历史上研究国家治理方式的法家学派提出的富国强兵、以法治国的思想。秦国便采用法家思想。

但是多种文化并行,而儒生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秦国刚统一,根基还未站稳,你们竟然敢发表反对国家言论,为了国家安定额只好对你们动手了,开始文化革命,不听话的就割了你们的命,于是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对不属于博士馆的私藏《诗》、《书》等也限期交出烧毁;有敢谈论《诗》、《书》的处死,称赞过去的而议论现在政策的灭族;禁止私学,想学法令的人要以官吏为师。这种措施引起许多读书人的不满。开始黑化秦朝,这与汉以后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实是一个道理,都是大革“文化之命”。只不过一个是硬暴力、一个是软暴力罢了。

坑儒。当时秦始皇为了长生不老,养了很多术士,并给予极高的待遇。可吹牛骗人总是不能长久啊,眼看就到了交“仙丹”的时候了,带头的几个术士就先跑了。跑你就跑吧,可他们临跑前还召开了一个技术研讨会,最后得出一个“因为秦始皇暴戾无德,所以才炼不出仙丹”的结论!因此秦始皇暴怒,下令彻查,看看都是谁在谤毁他的名声,最后将牵连到的460多个术士(其中可能也有不满秦始皇“焚《诗》《书》”的儒生)全部坑杀!

焚书坑儒以当时秦朝的背景加强君王统治没有错,以现在的视角去看,阻碍我国文化发展,实为暴政,在帝王的视角去看待没有对与错,有的只有对自己统治最好的方法,纵观秦始皇一生实行种种政策目的止有一个,加强自己统治,保持社会安定,也许以当时的视角去看待的确残暴不仁,

历经千年风雨沧桑后再回首观望,始皇政策惠及我华夏千年,修建陵墓阿房宫的确劳民伤财,但是人无完人,始皇功大于过,千古一帝实至名归,最后说一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喜欢的朋友们点个关注吧,下期咱们述说秦二世胡亥,我是小胖,下期见。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81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