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杜聿明因患病住进医院治疗。曾经在战场上厮杀的他,早已看不出当年的意气风发,现在的他满头白发,看起来十分虚弱。一天,一位老战友前来看望他,此人正是郭汝瑰。杜聿明看向郭汝瑰,心中不免百感交集。
二人已经多年未见,没想到再次见面会是这种情形,自己已经病入膏肓,陷入回忆的二人许久都未说话。杜聿明一开口,眼泪就掉了下来,弥留之际抓紧郭汝瑰的手,虚弱地问道:“我最后问你一次,你跟我讲实话,你到底是不是卧底?”
图|杜聿明
这个问题困扰了杜聿明很多年,那郭汝瑰到底做了什么事情,才让病危的杜聿明见到他,依旧想要询问是否是卧底呢?郭汝瑰真的是卧底吗?
郭汝瑰,1907年出生在重庆铜梁县一个家道中落的书香世家。父亲是一个秀才,颇有一番见识,郭汝瑰从小便听父亲讲社会上许多不公平的事件,也知晓社会的黑暗性。1919年,郭汝瑰跟随父亲前往成都,来到省城求学,1925年毕业于成都联合中学。
此时郭汝瑰正高中毕业,填报志愿时,父亲希望他能选择上海同济大学,学医救死扶伤。但当时革命运动正是风起云涌的时候,无数青年受到革命精神的影响,纷纷参军。郭汝瑰也感受到这种氛围,一心想要救国。时任川军师长的郭汝栋听闻堂弟的想法后,真诚地给出建议,认为他可以报考黄埔军校。
1926年,郭汝瑰正式成为黄埔军校学生,被编入第五期政治科,成绩优异又十分聪明的他,很快就在一众人当中脱颖而出。随着北伐捷报频传,国民政府将根据地迁移至武汉,郭汝瑰也跟随学校一同前往武昌。
当时正逢国共首度合作,所以众多共产党员都在黄埔军校当过教官,像周恩来、熊雄、萧楚女等共产党员曾先后在军校任职。大多都当过郭汝瑰的老师,他们的革命精神和思想,给郭汝瑰带来巨大的影响,使得他清晰了解了共产主义,开始慢慢接受共产主义的思想。
图|周恩来在黄埔军校时期
郭汝瑰逐渐意识到:只有推翻军阀和帝国主义的统治,反帝反封建才能实现社会主义,中国才能挽回如今的局面。郭汝瑰由衷地觉得,共产主义比起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更为进步、更为革命,也让他越发迫切地想尽快加入共产党。
当他得知自己一同进入黄埔军校的好友袁镜铭是共产党员时,郭汝瑰立刻找上好友,希望能帮忙引荐自己入党。袁镜铭知晓好友的为人,但郭汝瑰身份实在特殊,有一个当军阀的堂哥,袁镜铭还是决定谨慎一些,告知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考验才行。
随着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武汉成为敌军的目标。吴玉章作为中共党员,并且还在黄埔军校主持校务,为了武汉的安危,他特地找上和郭汝栋有关系的郭汝瑰和傅秉勋二人。告知他们提前毕业,现在立刻回四川找郭汝栋,让他阻止杨森出兵进攻武汉,阻止不了就让他别出兵。
郭汝栋时任川鄂边防副司令一职,杨森为司令员,手下兵力达到两师一旅。为尽快完成吴玉章的嘱托,二人带着同时毕业的五名中共党员,连忙赶路,不敢多休息片刻。到达涪陵,他们将信息告诉郭汝栋,郭汝栋表面上答应得爽快,表示自己绝对不会支持杨森,但转身就瞒着他们,派特使去找蒋介石表明忠心。
不久,武汉国民政府在汪精卫的组织下,与南京蒋介石联合反共,大革命宣告失败。郭汝瑰和身处武汉的吴玉章也因此失联,只能继续待在堂哥郭汝栋身边。在这一时期,全国都处于白色恐怖中,到处都是腥风血雨。看着陷入恐慌的百姓,郭汝瑰心中没有一丝后退,也没有追随堂哥加入国民党的想法,此时他一心只想加入共产党。
图|蒋介石
郭汝瑰的态度让袁镜铭十分感动。1928年5月在袁镜铭的介绍下,郭汝瑰终于获得组织认可,秘密加入共产党,实现多年以来的心愿。
袁镜铭不久后接到组织安排前往湖北,郭汝栋一心想把堂弟招入国民党,不肯放郭汝瑰离开。郭汝瑰只能送别好友,独自一人留在郭汝栋部队中,逐渐当上营长,后来随部队前往湖北。袁镜铭当时正负责地下党在平汉路的交通联络,二人很快就联系上。
一次战斗中,郭汝瑰的部队本应和红军配合,但通讯不及时和信息出问题,导致郭汝瑰率领的第三营受到红军攻击,郭汝瑰也被子弹击中,袁镜铭被捕。修养好出院后,郭汝瑰才得知三营在战斗中损失过大,已经被撤销建制;而袁镜铭被捕后,由于十分刚烈不肯当叛徒,国民党不肯将他放走,直接将他处死。
袁镜铭一死,郭汝瑰就失去了和党的联系,没人能证明他的身份,他也为自己的前途感到迷惘。很快,郭汝栋就安排他前往日本留学,郭汝瑰只能答应。
郭汝瑰本以为留学可以学到更多知识为革命奉献,但晚年回忆起这件事满满都是懊悔,这个决定使他和组织失联十几年。留学期间,郭汝瑰非常刻苦,本就聪颖的他对一些新式武器和军事技术很感兴趣,但日本军官总会百般阻扰他们学习,并经常受到歧视和针对。
1932年3月,郭汝瑰回国。之后,考入陆军大学继续深造,三年后以第一名的优秀成绩毕业,校长随即推荐他进入陆军大学研究院继续学习,还未毕业,他就已经担任战史学教官。1937年5月,郭汝瑰前往14师担任参谋长一职。
图|郭汝瑰
随着战争爆发,郭汝瑰也跟随部队冲上战场,正在前往参加华北抗战时,日军突然进攻上海,部队临时接到命令回上海参加淞沪会战。全师两旅被安排在南、北两个塘口,在日军的进攻面前,四十二旅旅长十分紧张,夜不能寝。上级怕他误事,只能临时找副旅长接替旅长一职,但副旅长凌兆尧面露难色。郭汝瑰眼看众人都贪生怕死,主动请缨,说:“为国捐躯,乃我们军人的本分,有什么怕的,我去!”
郭汝瑰不负众望,带领部队与日军浴血奋战。在许多人都以为郭汝瑰守不住时,他顶着数十架敌机的狂轰滥炸坚守阵地;每当有人快顶不住求救时,他就会率领部队严防死守。这场战役持续了七天七夜,郭汝瑰成功守住了战地,队伍也从八千多人至两千不到,并且多为伤员和炊事员。这一仗也让郭汝瑰家喻户晓,让众多认为他只是个书生的同僚刮目相看。
武汉会战,蒋介石特地找到德国顾问前来设计作战方案以及构筑工事,但郭汝瑰认为这个方案很容易被敌军打破,他找到参谋长郭仟提出意见。郭仟回道:“这个方案确实笨重,但如今已经没有更好的方案了。”郭汝瑰闻言,立刻回家闭门不出,在家认真思考,终于慢慢摸索出一个新设想。
在之后的会议上,军师以上的将军们都出席了。郭仟宣布早确定好的作战方案,各部队长汇报完构筑工事的进度后,陈诚总结:“我们目前的情况就是这样,各位还有什么想提议的吗?”众将官都默不作声,谁都不愿当出头鸟,对德国顾问制定的作战计划指手画脚,更不想承担修改计划的责任。
郭汝瑰就在这时站了起来,说:“我有一些不成熟的意见,还没彻底成型,只能讲出来供大家参考。”郭汝瑰上来就推翻之前的所有方案,并给出了一个全新从未有过的设想,会场众人听得津津有味,陈诚也被这个方案打动,当即宣布之前的战役方案暂停,还需要继续研究一番。很快郭汝瑰的方案就被用,这场战斗也大获全胜,郭汝瑰也担任上20军的参谋长。
图|陈诚
郭汝瑰也深受陈诚众人的器重,在之后众多战役中,都给出极其优秀的对战方案,很快就被蒋介石任命为副武官,去英国考察国防机构的组织情况,以便日后参与国民党统帅部工作。一回国,郭汝瑰就担任国防研究院副院长。
进入国民党上层的郭汝瑰,需要经常和各类军政要员直接接触,见识过他们的私下生活和工作态度,目睹国民党各方面的腐败。郭汝瑰认为这种中心思想救不了百姓,不能承担起救国救民的大任,开始千方百计试图与共产党恢复联系,奈何一直没有门路,找不到机会。
1945年4月,郭汝瑰遇见黄埔五期的同学任逖猷,二人之前都曾为党组织工作,一起共事过,连忙和老友来到一处偏僻之处,阐明自己想找到党组织的愿望。任逖猷表示自己当初入狱后,就失去了和党组织的联系,但可以替郭汝瑰去问下他堂弟任廉儒。
几天后一个晚上,郭汝瑰突然发现家中多了一位不速之客,正是任廉儒。郭汝瑰对任廉儒诉说了一番自己的曲折经历,并说:“我十分怀念当初为共产党做事的日子,我愿意接受党组织对我的一切考验,只为能重新接受我,我也想为人民、为国家办点事。”
在经过上级同意后,5月某晚,郭汝瑰跟着任廉儒一路左拐右拐,走了近半小时,来到一扇小门前。任廉儒四处观察了一番,轻轻扣了三下门,只见门就开出一条小缝。任廉儒带郭汝瑰来到屋内一间密室,房内只有一个年过花甲的老人,还在对他们笑。这位老人就是中共驻重庆的国民参政员董必武。
董必武询问了郭汝瑰对国共的看法,郭汝瑰一一作答,真诚地回答让董必武十分满意。之后任廉儒几次来到郭汝瑰家,根据上级指示对他进行考察,确定他的立场、观点,并获得部分国民党的重要军事情报。郭汝瑰立场坚定,在董必武的确认下,成功恢复与组织的关系。自此,郭汝瑰成为我党的地下秘密工作者,开始从事情报工作。
图|任廉儒
日本投降后,蒋介石不安现状,试图发起内战。郭汝瑰也在这时被任命为国民党作战厅厅长,主要工作内容就是去各个战区视察,根据地形及人员制定优秀的作战方案,交给蒋介石查看。郭汝瑰也将国民党一切军事动向掌握在手中,并将这些情报信息全都转交给组织。
蒋介石也在美国的支持下,表面与共产党和平谈判,背地里出兵向解放区进攻。但在郭汝瑰的情报下,这场战斗共产党大获全胜,并生擒敌军2万多人,为解放战争胜利做出贡献。
接连失败,不免有人怀疑内部出了叛徒。这期间,杜聿明也得到郭汝瑰和共产党有联系的情报,他一开始并未产生怀疑,直到一次去到郭汝瑰家中。他家中十分简陋,这让杜聿明无比震惊,自己已经十分节俭了,但和郭汝瑰家中相比,那可好太多了。
郭汝瑰家完全不像是身居高位的领导:一个破旧的小房子,没有几样家具,沙发也有数个补丁,这特别符合共产党宣扬的作风。
杜聿明内心虽十分怀疑,但苦于没有证据,只能找到顾祝同,说出自己的疑虑。但顾祝同此人心思不够谨慎,只觉得杜聿明莫名其妙,随口回道:“郭汝瑰为人忠厚,办事我十分放心。”见顾祝同十分信任郭汝瑰,杜聿明实在没有办法,打算直接向蒋介石告发
在国防部部长会议上,郭汝瑰此时正是蒋介石的爱将,蒋介石想让他担任第三厅厅长,特询问大家是否有意见。杜聿明就在这时表明郭汝瑰早年和共产党有瓜葛,家中清廉的作风与共产党宣扬的思想也十分相似。
蒋介石闻言,大怒:“必须要到处捞银子、贪财好色才不是共产党吗?国民党的官员一个个难道都必须贪污腐败吗?这是什么笑话!”就这样,郭汝瑰很快担任第三厅厅长。
图|杜聿明
郭汝瑰内心饱受煎熬,他内心对自己人闹内战十分痛恨,但担任这一职也不能玩忽职守,任廉儒听闻他的想法,笑着说:“都坐上这一职位了,作战计划你就尽全力做,一式两份不就行了吗?”郭汝瑰也开始将每次的作战计划写成两份,分别交给蒋介石和任廉儒。
任厅长期间,出众的能力使郭汝瑰受到高层领导的更多重视,在军中的地位一时间也无人能及,蒋介石十分器重他。之后几大战役也都由郭汝瑰拟定作战方案,他坐着飞机四处奔波,到实地考察情况,十分忙碌,穿梭在各个城市上空。
1948年11月,彼时辽沈战役胜利,淮海战役紧接着打响,蒋介石又重新制定了一番作战计划。郭汝瑰频繁向中共提供绝密情报,导致国民党接连惨败,不免受到他人怀疑,尤其是杜聿明在东北和华北战场上屡战屡败。当发现其中几次重大错误决策,都由郭汝瑰制定,杜聿明更加气愤,几次提出郭汝瑰就是间谍,但蒋介石依旧不相信,反而骂了杜聿明一顿。
而后,在郭汝瑰的帮助下,共产党截断了陇海路,将蒋介石的亲信部队黄伯韬兵团包围。黄伯韬兵团对蒋介石极其重要,立即召开会议商议如何解救,郭汝瑰也在会议上侃侃而谈,讲解作战方案。杜聿明听得大火,在他眼中这个方案完全就是送死,和自己的想法大相径庭,他表示不赞成,可蒋介石和顾祝同等人十分欣赏这个“天衣无缝”的计划。
杜聿明几次反驳使蒋介石脸色十分不好,杜聿明不想因此失去蒋介石的信任,只好不再多言,郭汝瑰的方案也得以运用。蒋介石听信郭汝瑰的劝言,多次改变主意,导致部队作战混乱,给了解放军围歼的机会,黄伯韬也因此自杀。兵团分5路突围,只有千余人突出重围,其余人全部被歼灭。
战役结束后, 郭汝瑰在四川开始组建72军准备起义。随着解放军进入西南,他仔细排查军中士兵,加快速度,将特务和反动分子揪出。并将部队安排好,按照计划等待解放军进四川。
图|宜宾起义登报
1949年12月,72军浩浩荡荡走进城内,郭汝瑰也在四川宜宾正式宣布起义,举行盛大的起义大会。郭汝瑰在会上发表毛主席的起义通电,百姓们欢呼,也彻底粉碎了蒋介石固守大西南的计划,为解放大西南撕开了一个口子。
蒋介石在台湾得知此事,气到说话都在抖,骂道:“他居然真是国民党中最大的共谍,难怪毛泽东清楚我的一举一动。”新中国成立,郭汝瑰在南京军事学院担任教员,学生们对这位英雄的事迹十分钦佩,郭汝瑰对此表示:“我只是做我该做的事情而已,没什么大不了。”
退休后,郭汝瑰回到老家,但他总是闲不住,时不时编写兵法方面的书籍。偶然间,得知杜聿明重病,正在医院接受治疗。二人十多年未见,郭汝瑰不想去思考曾经的恩怨,单纯就想去探望下这位老战友。
杜聿明此时已经特赦,并且还担任全国政协委员,他看着郭汝瑰,问:“你跟我说实话,你到底是不是卧底?”郭汝瑰仿佛是在回忆,回道:“你当年为什么那么确定我就是共产党呢?”
杜聿明说有个山东人告诉他的,但是谁他不能说。二人各自都有隐瞒和猜想,杜聿明紧紧抓住郭汝瑰的手说:“那你当时到底是不是共产党?”郭汝瑰回答道:“光亭啊,我们两个人政见不同。”
1997年,在送女儿去机场的途中,郭汝瑰不幸发生车祸,不久后去世。郭汝瑰潜伏多年,可以说是最成功的大间谍,战争胜利和郭汝瑰源源不断为党提供情报分不开。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