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一个新闻再次被顶上热搜,引起热议。
国家发布“退休令”,禁止60岁以上的工人进入工地打工。一些在工地干了一辈子的农民工不理解:“我还能干得动,为什么不让我继续干下去?”
虽然能够理解相关部门出台相关政策是为了保障老年人的老年生活,可是现实环境确实合适这样施行嘛?
说起老龄化,首先想到的是日本。据日本厚生劳动省发布数据称,全国65岁以上的老人首次超过361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28.7%。
一面是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一面促使社会的公共设施和相应的保障服务向适老化倾斜。比如日本就催生出很多适老化服务,对出行公共设施进行改造,比如东京街道的路肩大都涉及成缓坡,方便轮椅或者婴儿车上下,一些设施的出入口还会设置一块斜面钢板作为过渡。
另外住宿方面,日本近年来建设了大量不同类型的养老设施,服务内容、居住目的、入住条件各不相同。对独居生活感到不安或者需要护理的老年人,可以选择入住“带服务的老年人住宅”。
通过这些,我们可以看到日本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可是我们这篇文章并不是想探讨适公共设施适老化改造的,而是想聊聊中年人失业的问题。
近几年,失业问题逐渐加剧,而在互联网行业一直有“35岁分水岭”的说法,意思是说一旦年龄达到35岁或者以上之后,在职场中的竞争力就逐渐下降。其实,现实情况更加严峻,相当多的公司企业考虑到营利成本,会尽量规避雇佣35岁以上的员工。主要原因有很多,一是,年龄大,身体机能下降,国内996、加班熬夜,那是常事,35岁以后相比年轻人闯劲不足,二是、这个年纪的人大多有家庭、孩子,需要照顾,不能全身心投入工作。
出于以上原因,35岁至60岁之间求职环境愈加严峻,另外随着前几年扩招的高等教育大学生进一步进入求职市场中,进一步加剧了求职困难程度。
为了鼓励老年人就业,日本上调领取养老金年龄至75岁,可以按照本人意愿提前或推后,日本是全球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65岁以上的老年人占到总人口的近3成。
从本月起,日本政府把老年人最晚领取养老金的起始年龄从原来的70岁调高到了75岁。目前,日本领取养老金的起始年龄原则上是65岁,但也可以按照本人意愿提前或推后。如果选择提前领取,每月发放金额就会减少,反之则会增加。按最新规定,每推迟1个月,每月的养老金发放金额可增加0.7%,如果从75岁才开始领取的话,金额将比65岁开始领取的人增加84%。
之所以日本政府鼓励老年人延迟领取养老金,一方面是为了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推动老年人退休后继续就业,改善少子化带来的人手不足的问题。此前,日本还出台措施,鼓励企业继续雇用有工作意愿的员工直到70岁。目前,日本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超过900万人仍在以各种形式工作,占老年人总数的1/4。
不得不承认的是,日本在很多方面走在我们的前面,国内也有很多在研究探讨一些问题的接下来的发展形势时,习惯拿日本作为案例来推断,比如房产泡沫的问题,比如我们正在探讨的老龄化的问题。
日本在老龄化问题上已经走了很久,但是,这种鼓励就业、保障老年人出行、住宿等的设施的政策是政策性的、趋势性,对单个个体而言,深度研究其实没有什么价值。要想进一步了解,这个年龄段阶段的求职困境和未来可能面对的问题,我想,我们可以试着从村上龙的短篇小说集《永远不要说你老了》窥见一二。
村上龙,日本小说家,被称为与村上春树齐名的小说家。《永远不要说你老了》讲述的是,关于中老人如何直面生活危机重新出发的故事。
中米志津子的丈夫六十岁退休,在找工作时屡屡失败,大受打击,于是整天窝在家里看电视剧,本就话不多,结果变得更加沉默寡言,焦虑不安。不久之后,中米志津子就提出离婚,丈夫也只是说了一句“随便你”眼睛仍然紧紧盯着电视屏幕。
离婚后的米志津子听从同事的建议,在五十四的年纪走入婚姻介绍所,想寻找可以一起终老的结婚对象,自此之后她碰到各种各样的男生,在与各种男人相亲的过程中,她逐渐意识到追求幸福,不是“结婚不结婚的问题”。
因藤茂雄五十四岁,被裁员,妻子小他四岁。因藤茂雄这个年纪再找工作,工作极为有限,只能局限在包装等轻度劳动、停车场的管理员、打扫大楼之类的工作。
庆幸的是,小说中的两人都没有房贷,若是有房贷,被辞退可能就沦落街头。
现在大多数的年轻人购置房产,都是为了自住,一边勤恳工作,一边还房贷,生活节俭,稍微挥霍一些,一个月的收入就开始捉襟见肘。如果没有了工作,可想而知,房贷断供,银行起诉拍卖房子,人到中年,却沦落街头,成了因藤茂雄最惧怕的街头游民。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