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西行求学,荣归大唐

发布啦 0 0

玄奘法师俗姓陈,名袆,洛州人。玄奘的母亲是洛州长史宋钦的女儿,在他五岁的时候就去世了,他的高祖、曾祖、祖父以及父亲陈惠都曾做过官,但是玄奘的父亲后来辞官回家搞起了儒学研究,没有了收入,再加上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家里的生活变得非常拮据。为了活下去,玄奘随着二哥住进了洛阳的净土寺,开始拜佛念经,在他十三岁那年,正式削发为僧。


玄奘西行求学,荣归大唐

  后来,玄奘开始云游各地,到处拜访名师,因此精通各家学说,在他对佛经的研习中,接触到了各派理论,但他深深感到佛教与各家学说差别太大,便下定决心到佛教的发源地印度去,搞清到底什么才是佛法的真谛。那时恰逢一个印度僧人来到长安,向玄奘介绍了一位印度法师以及他的《瑜伽师地论》,这更坚定了他的决心。于是玄奘向朝廷申请西行求法,但因为突厥把边境局势搞得很不稳定,所以他的报告没能被批准。

  但是朝廷的拒绝并没有打消玄奘西行求法的念头,他决心寻找机会西行。经过两年充分的准备,他混在难民中逃出了长安。那一年,玄奘二十七岁,从这天开始,他便踏上了一条充满危险和未知的道路,因为根据当时的规定,偷偷通过边关的惩罚很重。果然没过多久,朝廷就以偷渡出国的罪名对玄奘发出了通缉令,命人在沿路各县搜捕他。


玄奘西行求学,荣归大唐

一个多月后,玄奘抵达了凉州,凉州是当时甘肃河西走廊上的大城市,也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为了防备突厥军队的侵扰,凉州都督奉朝廷圣旨封锁边关,禁止任何人西行。当玄奘打算继续西行的时候,凉州的守关官兵阻拦了他,让他立即回京,玄奘顿时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但是天无绝人之路,一位叫慧威的和尚帮助了他,慧威是河西一带有名的僧人,他派慧琳、道整两个弟子护送玄奘偷偷出关。由于白天官兵防守森严,于是他们趁着夜色顺着绳索偷爬出城。出关之后,玄奘和慧琳、道整一路风餐露宿、昼伏夜出,几天后到达瓜州。

  瓜州刺史十分敬重佛法,于是派人盛情款待了玄奘一行人。此时,凉州都督搜捕玄奘的公文来了,瓜州刺史开始对玄奘的身份产生了怀疑,他将公文拿给玄奘看,问道:“公文上通缉的僧人是不是你?”玄奘心中忐忑,不敢回答。瓜州刺史又说:“不要害怕,我一向敬重佛法,如果你就是玄奘,那我会为你想办法的。”玄奘想了想便将自己西行的目的如实相告,瓜州刺史听了很感动。于是他信守承诺撕掉了文书,让玄奘尽快离开。

  玄奘为了避开官府的盘查,不敢走大道,选择了难走的小路。从凉州来的两个僧人相继离开,虽然有个胡人答应与他同行,但是后来因为畏惧,在中途丢下玄奘回去了。玄奘只好一个人硬着头皮继续前行,他穿越了五个烽燧,进入了荒无人烟的大沙漠,在穿越中,他差点儿被卫兵射中。进入沙漠后,虽然没有了官兵的威胁,但是来自大自然的危险更加恐怖。遮天蔽日的大漠风沙不时从他身边裹挟而过,海市蜃楼犹如魑魅魍魉般冲击着玄奘的心理防线。雪上加霜的是,他不小心将水袋打翻了,水洒得一滴不剩。玄奘想到了退却,往回走了十多里,但是想到自己曾经立下过誓言,不到目的地情愿去死,于是又掉转马头,继续朝西而去。玄奘在沙漠里走了五天,没有喝一滴水,终于体力不支昏了过去。半夜的时候,一阵寒风把他吹醒,他挣扎着站起来继续前行,还好自己的马儿在附近找到了水,这才摆脱了困境,走出沙漠,到达西域的第一站伊吾。又过了数日,他来到了高昌国。


玄奘西行求学,荣归大唐

 在高昌国内,玄奘再次遇到了阻挠。高昌国的国王听说玄奘到来,派遣使臣迎接他,并与玄奘结拜为兄弟,他希望用盛情将这位博学的僧人留在自己身边。但是玄奘的西行之心异常坚定,他用绝食来抗争,连续四天没有吃饭,身体非常虚弱。高昌国王见此情景,知道了玄奘的决心,同意放他走,并且提供了丰厚的物资。临行前,高昌国王要求他讲经一个月后才能走,还让他从印度返回路过,在高昌国留住三年,玄奘答应下来。因为高昌国王的支持,玄奘有了自己的西行队伍,总共三十人。但是在随后的一场大雪崩和高原反应中,很多人都不幸遇难,只剩下玄奘和其余两个弟子。

  其后,玄奘在穿越了二十多个国家后,终于踏上了印度的国土。他在这个世界上最早的佛教大学里,开始了长达十余年的学习。其间,玄奘在一次全国性的辩论大会上声名大噪。以至于当他准备回国时,印度的国王千方百计地想要挽留他,表示只要他留在印度,就为他造一百座寺院,可是这些优厚的待遇都没有动摇他回国的决心。

  沿着丝绸之路的北线,玄奘经过高昌国前往长安。按照他与高昌国王的约定,他原本要在高昌国停留三年,但是在途中得知,高昌国王已经去世,所以约定未能实现。两年后,玄奘进入了玉门关,唐太宗闻讯派使臣从长安赶来迎接。等到玄奘一进入长安,沿途上的百姓纷纷夹道欢迎。玄奘回到长安的第二天,唐太宗就在朱雀街陈列玄奘从印度带来的佛经佛像。


玄奘西行求学,荣归大唐

 唐太宗命宰相房玄龄挑选高僧协助玄奘翻译佛经,玄奘在回国后的十九年中,共译出佛经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他既精通梵文,又精通汉语,所以译出的经典既不失原旨,又通顺流畅,便于国人阅读,成为佛教史上与鸠摩罗什、真谛、不空齐名的四大翻译家之一。他还写了一部重要的著作,就是《大唐西域记》,这本书记录了西亚、南亚国家、地区的社会历史变迁和当地的状况,书中的有些资料是其他书中所没有的,这不仅让国人开阔了视野,也为印度考古界提供了大量的史料。

  麟德元年(664年),一代佛学大师玄奘圆寂。下葬的那天,有一百多万人前来送葬,三万多人露宿墓旁。至于玄奘法师的遗骨后来送往哪里,埋葬在何处,现在已经无从得知。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82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