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在历代秦人数百年的奋斗之后,终于统一了中国,嬴政之所以伟大,除了他统一中国,还因为他的治国理政的决策。
首先是郡县制,就是一些地方官员由朝廷派出,这样就避免了诸侯国的小圈圈和干扰,再有就是统一了文字,度量衡,这就产生中国以后的历朝历代都有向心力的基础。自秦朝以后的各个朝代,基本的政治框架都是这些政策的延续。
但是,秦朝也有历史的局限,留下了其没有发现和解决的问题。
其一是土地问题,历代的封建王朝土地都是私有制,弊病在王朝的后期就会显露出来,私有土地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必然引起多数人的失业和被剥削,最后导致王朝的覆灭。
其二是语言问题。中国除了地大物博外,也是方言语言多样性的国家,一个南方人和一个北方人在一起交谈,基本等于是说外语,相互听不懂。而历朝能凝聚全国的力量,就是文字,由于统一的文字,大家用笔交流,就没有任何障碍了。统一了文字,其实也统一了思想。
到了新中国成立,新中国的土地政策是收归国有,这一个伟大的决定,直接为现在的中国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城市化需要的大量的土地,基础建设需要的土地,就会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减少了人为的干涉,无形中加快了国家的现代化的步伐。
随着交通工具的速度的提高,人们已经不再是老死不相往来了,人与人的流动性增加,交流的增多,必然需要语言的统一,建国初,新中国就开始了普通话的推广这样伟大和前瞻性的政策。就算是一个外国人,只要他学会了普通话,他也能走遍中国。新闻联播就是一个很好的节目,全国所有的电视台,都应该严格按照时间播出,不能打折扣。这充分体现地方对中央的服从性统一性。
这两点,补齐了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的短板,也为中国的崛起,贡献了力量。能做出这样决策的人,的确是伟大的。
顺便说一下,我在有些城市的地铁里面听到用方言,普通话,英语播报站名,我是有意见的。
方言播报,听起来新颖,其实不然。中国的方言太复杂,就算同一个地方,相隔30--50公里,发音也是不一样的,选择哪里的方言播报站名,很大程度的是随机的唯心的,没有一个大家都认可的标准。之所以用方言播报,很大程度是当地的经济发达而已,颇有点我经济发达了,我啥都对的经济“霸权”导致的话语“霸权”。再说了,该地区的经济发达,是由很多条件决定的,和用地方方言,没有一毛钱的关系。
至于用英语播报站名,其实是迁就那些来华的外国人,也就是用英语做为日常语言的欧美人。正道还是回归普通话,一种语言播报,挺好。
懂王的孙女都在学习普通话,说明我们正在回归和崛起的路上,大家开始迁就我们,向我们学习了。我们应该有这样的文化自信了。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