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峰会期间,德媒欲清算默克尔,指责其“过于亲华”,中方回应

发布一下 0 0

此次中欧峰会举行期间,一些德国媒体猛烈批评曾执掌德国大权十多年,如今已经卸任5个月的前总理默克尔“过于亲华”,并有借批评默克尔“亲华”从而批判德国对华温和外交政策的势头,对此中国驻德大使吴恳接受采访时就此事作出回应。

吴恳大使表示:在乌克兰爆发的战事已经表明,军事联盟与阵营对抗并不能带来和平,战争的悲剧不仅仅发生在乌克兰,也发生在阿富汗、叙利亚、伊拉克等地,对于德国媒体目前一些批评默克尔的声音,应当记住默克尔是德国的总理,不是中国的总理,她任内为推动德中外交关系发展作出的贡献,是基于德国国家的利益。

中欧峰会期间,德媒欲清算默克尔,指责其“过于亲华”,中方回应

至于说中国对立陶宛采取的措施,完全是立陶宛方面不顾中国政治立场在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挑衅带来的结果,责任不能够算在中国身上,既然说立陶宛认为他们可以完全不考虑中国的立场,那么中国要求降级外交关系,要求限制双边贸易也是合情合理的,大家都有作出选择的权力,没有谁规定立陶宛可以做损害中国利益的事情而中国不能效仿。

一些欧盟国家试图将立陶宛与中国的政治争端上升到“中欧关系”层面,并且将其称为中国单方面政治胁迫的结果,这种行为没有任何意义,如果因此去损害中欧关系,对欧盟也没有任何好处;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德关系在很多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说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话:“中德关系是中欧关系的压舱石”,但这种局面能否长久?现在面临一些挑战。

中欧峰会期间,德媒欲清算默克尔,指责其“过于亲华”,中方回应

去年年底默克尔卸任、朔尔茨出任总理之后,德国新政府表示“基于多方面原因暂时无法批准《中欧投资协定》”,尽管朔尔茨多次强调他会继续默克尔的对华政策,但实际上中德关系还是发生了一些变化,实际上往大了说,变化的不仅仅是德国与中国的关系,包括他们与俄罗斯、美国的关系都发生了一些变化。

以最近的乌克兰战事为例,此次战事期间我们知道欧盟国家承担了很严重的压力,一方面是美国用舆论绑架他们站队美国,另一方面是俄罗斯用能源贸易施压要求他们不干涉,在这个过程当中表现出明显中立倾向的是哪个国家呢?是法国!

中欧峰会期间,德媒欲清算默克尔,指责其“过于亲华”,中方回应

马克龙政府在这次战事期间其实并没有跟在美国后面摇旗呐喊,甚至在普京签署卢布结算天然气的法令以后,包括德国在内的多数欧盟国家对此表示抵制,但法国也表示他们不会抵制使用卢布结算天然气的建议;也就是说,相比起法国,德国在最近两个月表现出的亲美势头要更加明显。

包括最近中欧峰会期间很多德国媒体下场批评说默克尔“过于亲华”,这套说辞的意思其实很简单:默克尔太“亲华”了,所以以前的德中外交关系是不正常的,这种与中国的合作是错误的,应该拨乱反正,对默克尔以往的“亲华”政策予以清算。

中欧峰会期间,德媒欲清算默克尔,指责其“过于亲华”,中方回应

至于说这些德国媒体是受了谁的指示,收了谁的钱?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显而易见的,都是美国干涉盟友内政的一贯套路了,而与之对应的,在立陶宛与中国的贸易争端逐步发酵之后,欧盟内部已经出现了一些支持针对中国进行贸易制裁的声音。

而欧盟这样做的结果呢?中欧关系日益紧密,这应该也是大势所趋了,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了欧盟绝大多数国家的最主要贸易合作伙伴,在这方面完全替代了美国的地位,也许一时的制裁很难避免,但这不太可能变成常态化的政策。

中欧峰会期间,德媒欲清算默克尔,指责其“过于亲华”,中方回应

现在欧洲天然气价格涨得让欧洲人无法生活,尽管欧盟口头上非常反对卢布结算俄罗斯天然气,但他们还不是得按照普京的意思,用欧元换卢布然后用卢布买天然气,美国当然能干涉他们,但美国无法给出任何现实利益,没有利益很多事情终究无法维系。

吴恳大使表示:《中欧投资协定》前后谈判历时七年,是一份互利共赢的平衡的协定,不是任何一方给予另一方的恩赐,是双方共同利益导向的结果,尽早批准协定不仅利于中方利益,也利于欧盟、德国的利益,现在如果欧盟要为了立陶宛制裁中国,那么中国也会被迫作出反应,这种反应将是正当且必要的,但如果欧盟愿意迈出和解的一步,中方也会相向而行。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82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