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可夫
最近,东欧的“斯大林格勒血战”——马里乌波尔巷战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战役。为了进攻顿巴斯地区,俄军集中优势兵力向马市的守军展开猛烈进攻,但乌军始终死守城区,寸土不让,打得俄军迟迟拿不下马市。
要知道,俄军是以绝对优势的兵力兵器强攻马市,但守卫马市城区的乌军只有不到1万人,俄军在马市作战的无法完成似乎让“战斗民族”颜面扫地。
当年,苏军集中重兵用了两周就拿下了德国首都柏林,彻底灭亡了德国法西斯。难道俄军今天的巷战能力还不如1945年的苏军?为何俄军迟迟拿不下马市呢?
第一,马市本来就属于5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而城市战又是冷战结束后局部战争的难点重点。俄军没有对马市的巷战做好充足的思想准备和战术准备,物质准备,俄军很有可能缺乏对马市详细客观全面的情报判断。
城市战本来就难打,俄军曾有格罗兹尼作战的反面教训,也有柏林战役的成功经验,知道进攻城市可能的种种风险,但在此次俄乌战争中,俄军没有对进攻马市这种5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做好思想准备、物质准备和战术准备。
这还是怪俄军对乌军轻敌了,俄乌战争打响后,俄军拿下了乌军轻易放弃的赫尔松、别尔江斯克等城市。俄军轻松占领乌军的几座城市后,俄军指挥员就认为,只要俄军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拿下乌国境内的大城市,包括首都基辅,乌军战斗力“不堪一击”。
但俄军显然低估了乌军死守重要城市的决心,马市这个城市为乌国顿涅茨克州的第二大城市,其境内有钢铁工业,而顿涅茨克州对于乌国而言又是经济非常重要的地方。乌国一定会在包括马市在内的顿涅茨克重点城市部署重兵死守。
乌军死守马市的部队有海军特战部队、海军陆战队一个旅、准军事部队一个旅和57步兵旅,以及警察部队和民兵,总兵力在1万人上下。乌军占据马市后,利用苏联时期修建的坚固作战阵地和自2014年以来修建的相对较新的作战工事,修建了立体化的防线,马市钢铁厂区门口就有坚固的防御阵地。俄军强攻,乌军依托坚固的阵地以逸待劳,死守待援。
马市城区的防御情况,乌军的兵力部署和火力配置,参战部队番号和指挥官等重要情报资料,俄军在战前似乎没有获取。退一步讲,即便俄军获取到相关情报,俄军也没有对情报做出细致准确的判断,为俄军进攻马市制定相应的对策。而俄军更没有估计到乌军死守马市的决心,这就让俄军强攻马市陷入到相当尴尬的情况中。
第二,乌军战斗力本身不差,相较于2013年时期的乌军有了一定的提升。
俄军或许还以为乌军的战斗力停留在2013年到2014年阶段,当时的乌军打东乌民兵确实是不怎么地。但是,乌国当局在主观上是不可能默认部队长期战斗力低下的情况。为了提高部队的战斗力,乌国让军队参与北约军事演习,乌军在演习中把北约一些国家的军队打得落花流水。通过北约的军演,以及美国军事顾问的提升,乌军战斗力有了一定的提升。乌军打不了像美军那样的先进信息化战争,但死守本国的城市还是绰绰有余的。
而乌军要面对的敌人就是一支不断参加北约军事训练,战斗力得到提升的乌军部队。
第三,马市这个城市对于俄方而言并非是“彻底的敌对城市”,因为其属于顿涅茨克州,而顿涅茨克共和国已经独立。俄军要收复顿涅茨克的其他地区,自然不可能彻底破坏马市。
由于俄军作战忌讳马市的平民伤亡和对城市的大规模破坏,俄军的强攻就有些缩手脚。而乌军抓住俄军不想伤及平民的心理,让平民当肉盾,等待俄军近距离向乌军开火。
乌军的做法惨无人道,但确实达到了效果。俄军进攻马市很少用到大口径重炮,一般使用步兵战车提供火力支援,步兵战车和坦克配合步兵一个个楼房扫荡乌军。和乌军打近战巷战。
近战巷战?这是美军极力避免的情况,在二战期间,美军曾强攻菲律宾首都马尼拉,日军依托马尼拉城区死守待援,让美军付出了沉重代价。21世纪,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经历了费卢杰巷战考验。对于美军而言,非必要不打巷战。因为巷战带来的惨烈是美军难以承受的。
当今的俄军又面对惨烈的巷战近战,美军进攻巴格达,巴格达的伊拉克部队投降了,但死守马市的亚速营官兵和俄军有血债,其很恐惧投降后被俄军清算罪行,这就迫使以亚速营为核心的乌军守城部队拼死抵抗,在2周的巷战中,俄军伤亡超过2000多人。
由于马市巷战打得非常惨烈,俄军在北线和东线的作战就避免强攻大城市。东线的俄军部队甚至准备配合南线,进攻顿巴斯。俄军可以不要基辅,但顿巴斯是俄军作战的基本目标。为了收复顿巴斯境内的城市,俄军还会出动叙军配合参战。
但是,马市的拿下只是时间问题。守城的乌军死守待援,只能给俄军增加一些伤亡。等到乌军弹尽粮绝,其最后的结果就是全军覆没了。
而俄军一定要吸取马市巷战的教训,在进攻顿巴斯地区的城市作战中,一定要把敌军的火力配置和作战工事、兵力部署搞明白,制定相应的作战策略,以最小的代价拿下城市,不要让士兵付出无谓的伤亡。
【欢迎投稿,私信必复】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