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宴上,毛主席抓着老人的手,对江青和大家说: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发布啦 0 0

1950年9月的一天,王季范收到了毛主席寄来的信,邀请他去北京一聚。

他拿着信在屋子里来回地踱步,并开心地对妻子说:“20多年了,我已经20多年没有见到小表弟润之了。”

9月21日,首都北京秋高气爽,王季范刚到毛主席给他安排的住处,就被一辆轿车接走了。

当小轿车缓缓驶进新华门,王季范的心情是那样地激动,快到中南海丰泽园门前的时候,他从车窗外看到毛主席正站在那里等着自己,激动的心情可想而知。

车还没有停稳,他就听见毛主席用湘乡话喊道:“九哥,九哥,你来哒!”

这时,从轿车里走下来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他中等身材,精神饱满,身着藏青色中山装,戴着一副博士镜,颇有文人雅士的风范。

他听到毛主席的喊声,下车后,急忙迎了上去,身材魁梧、红光满面的毛主席正伸出两只大手,笑盈盈地向他走来。

家宴上,毛主席抓着老人的手,对江青和大家说: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这时,老人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感,热泪盈眶,哽咽着说道:“润之,二十多年了,终于见到你了。”然后四只大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这一握就是十几秒,摄影师按动快门,记下了这激动人心的场面······

一向节俭的毛主席,那一天让生活秘书准备了丰盛的晚宴,并嘱咐厨师按照九哥的吃饭习惯进行烹饪。李银桥后来说道:“在陪伴主席十五年的时光中,主席如此重视一次宴席真的很少见。”由此可见两人之间的感情有多亲密。

晚宴开始之前,李敏和李讷在客厅里跑来跑去,围着王季范转圈圈,毛主席见状,充满感情地对孩子们说:“他是你们的表伯父,也是我的老师。”

然后,毛主席拉着老人的手,对江青和工作人员说:“你们知道他是谁吗?这是我的九哥,也是我的老师,在我的青年时期,给我非常多的帮助。没有他,就没有我毛泽东。”

王季范对毛主席的帮助,确实就像主席说的那样。

新中国成立以后,有非常多的亲朋好友向毛主席“要职位”和“要物质”,这里面包括杨开慧的哥哥杨开智和表哥文运昌等人,但全被毛主席婉言谢绝了。

家宴上,毛主席抓着老人的手,对江青和大家说: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右一王季范

而这个九哥王季范在后面提出“要职位”时,毛主席却说:“九哥,工作我已经为你安排好了。”

这一切究竟是为何呢?想了解两人之间的深情厚谊,还有毛主席为九哥安排工作的原因,还要从他们之间的几件往事说起。接下来,笔者为大家一件一件讲述。

助毛主席走出韶山

王季范,1884年出生在湖南省湘乡县,一个书香门第家庭。因从小就受到了父母的熏陶,加上自己酷爱读书,不到十岁的时候就能写出一篇像样的文言文。

毛主席出生于1893年,他的母亲文七妹和王季范的母亲文六妹是亲姐妹,所以两人从小一起在外婆家长大。勤奋好学的王季范很喜欢这个表弟,经常带着他一起读书学习,这对毛主席后来的成长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毛主席后来回忆两人儿时的事情时说:“从我记事的时候开始,九哥就教我读书,他的文言文很出色,我有不懂的字去请教他,他总是耐心地给我讲解,这对我儿时学习产生了很大的帮助。”

王季范因在外婆家孩子们中排行第九,遂毛主席称呼他“九哥”。

1902年,毛主席九岁的时候,父亲把他从湘乡外婆家接回韶山冲,送他到私塾学习。在选择老师的时候,毛顺生非常慎重,经过深思熟虑后,他选择了韶山最有才华的毛宇居,于是,毛主席在毛宇居的私塾开始了“六年孔夫子”生活。

那六年的时光,为毛主席的古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36年,毛主席在和斯诺的谈话中说:“我不喜欢学习经书,我喜欢看《水浒传》《隋唐演义》《岳飞传》之类的书籍,但是,现在回看曾经的少年岁月,我要感谢那六年的时光,正因为那六年的学习,我现在还能写出一篇看得过去的文言文。”

1902年到1908年这段时间,毛主席的知识量不断累积,他把韶山能找到的书全都看了一遍。后来在老师毛宇居的帮助下,又读了《史记》《纲鉴类纂》和《日知录》等古籍, 同时还在九哥那里读到了一些时论和新书。

家宴上,毛主席抓着老人的手,对江青和大家说: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毛泽东

随着读的书越来越多,毛主席的思想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对于他的很多问题,他认为一定要通过继续学习才能找到答案。

1908年春,王季范考入了长沙优级师范学校(现在的湖南大学)。毕业后,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当老师。

在九哥的引导下,毛主席想去东山高等小学堂继续读书,可是,毛顺生却认为“儿子的文化水平已经够用了”,会打算盘、写文章,能把家里的生意经营好,这样的日子在兵荒马乱的环境下已经非常好了。

可是,父亲哪里知道儿子的远大志向呢?儿子是想要去改变世界的人,是一定要走出韶山的。

在众多亲戚的劝说下,父亲毛顺生依然不同意儿子外出求学,毛主席没办法了,就求助九哥王季范。

得知姨父不让表弟上学,这可急坏了王季范,他急匆匆从长沙来到了韶山,见到毛顺生之后,他对毛顺生说:“润之是有大志向的人,而且天资聪颖,在读书的时候,领悟能力非常强。如果能接受好的教育,将来必成大器。”

在大家的劝说下,毛顺生一边抽着旱烟一边说:“他出去上学了,我就要雇一个长工,这加起来是两份钱。”

家宴上,毛主席抓着老人的手,对江青和大家说: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毛顺生

王季范站起身来,大声地说:“润之学成之后,能顶得上十个、百个、千个长工。如果您因为花钱多不肯让他出去求学,您出学费,我把自己省下的钱资助润之当做生活费,这总行了吧!”

在王季范的帮助下,1910年秋天的一个早晨,毛主席背着简单的行囊、手持雨伞离开了韶山冲,走向了更广阔的的世界。

毛主席的“守护神”

从1910年到1914年,九哥王季范每年都把自己省下的钱,给毛主席当做生活费。

1914年秋,毛主席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第四师范。后来,第四师范并入第一师范,毛主席和在第一师范任职的九哥有了更多相处的时间。

王季范特别疼爱这个勤奋的弟弟,家里有什么好吃的,就叫上毛主席一起回家吃饭,然后两人一边吃一边聊。对于当时社会上的很多问题的看法,毛主席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王季范当时就说:“润之,只要你继续努力,将来一定能有大出息。”

一天,毛主席来到了九哥的办公室,然后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九哥,我没钱了,又要请你帮帮忙呢。”

王季范看到弟弟不好意思的样子,哈哈大笑,然后说道:“润之,这么多年了,九哥什么时候不帮你了,钱在我的黑皮包里面,你自己拿吧。”

毛主席临走的时候,九哥说:“润之,不用不好意思,以后没钱了就来找我,我从我的薪水里匀点给你。”

毛主席的求学岁月,九哥给了他太多的帮助。他勤奋刻苦,身上的钱全部用来买书籍和报纸,鞋子修了又修,最后都无法修了还在继续穿,这一切九哥都看在眼里。

家宴上,毛主席抓着老人的手,对江青和大家说: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毛泽东

毛主席除了经济上得益于九哥的帮助之外,学业上也受益于九哥的教诲。

王季范熟读古文经书,有着深厚的古典文学基础,毛主席经常登门求教。每一次,九哥都会认认真真给他讲很长的时间。

经济上九哥慷慨解囊,学习上九哥倾尽全力,遇到麻烦了九哥依然挺身而出。

1915年,第一师范的校长到省教育司开会,会议的主题就是“每个学生交纳10元的学杂费”。

10元的学杂费,是当时普通百姓家庭几个月的收入,第一师范的学生大多数都穷苦百姓家的孩子,这笔钱对于他们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毛主席在第一师范很有影响力,他积极组织学生们进行抗议,在17名学生代表的领导下,第一师范的学生都参加到了“驱张运动”中。

最后,校长张干一气之下要开除这17名学生。

王季范知道这个消息后,马上就要找校长去理论。他的妻子说:“现在的时局这样乱,有一份工作不容易,你如果去找校长理论,没有了工作怎么办呢?”

王季范说道:“这17名学子志向高远,抱负不凡,我得替他们说说话,撑撑腰。”

来到学校以后,王季范找杨昌济、袁仲谦、徐特立、方维夏等老师一起商议此事。

杨昌济说:“毛泽东这样的优等学生也被开除,学校打算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老师们商议后决定“召开全校教职员工会议”。会上,老师们仗义执言,据理力争,为学生们鸣不平。

家宴上,毛主席抓着老人的手,对江青和大家说: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杨昌济

最后,张干只能无奈地收回成命,撤销开除17名学生的处理决定,采取了记大过的方式处理此事。

生死关头,出手相助

1918年6月,毛主席在第一师范毕业。

此后,毛主席在长沙组织新民学会、组织俄罗斯研究会、领导湖南的工人运动等活动,在这期间,九哥几乎有求必应,用自己全部的能力支持着表弟的事业。

在组织活动期间,毛主席成为了长沙军阀的“眼中钉,肉中刺”,随着毛主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危险也越来越大,曾遭到反动派多次追捕。每一次,九哥都利用自己的声望和地位掩护他脱险。

1925年8月,毛主席正在韶山开展农民运动,就在运动搞得如火如荼的时候,有人向反动军阀赵恒惕告密。就在赵恒惕派人抓捕毛主席的时候,韶山的共产党得到了消息,火速安排毛主席前往长沙,然后从长沙前往广州。

毛主席来到长沙以后,赵恒惕开始全城搜捕他,生死关头,毛主席秘密来到了九哥的家里。

见面后,毛主席说道:“九哥,事情紧急,你帮我准备几套换洗的衣服和一些盘缠,我要前往广州。”

王季范说:“我这里的所有钱你都拿着,衣服也带着,我现在带你去一个更安全的地方。”

在九哥的帮助下,毛主席藏到了一个村里的教师家里,第二天化妆成商人去了革命中心广州。

家宴上,毛主席抓着老人的手,对江青和大家说: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杨开慧 毛岸英 毛岸青

临别之际,毛主席对九哥说:“九哥,帮我照顾开慧和孩子,拜托了!”

王季范说:“走吧!去做你的大事,家里有我呢。”

兄弟俩之间的深厚感情在这件事情上表现得淋漓尽致,王季范不是不知道“如果帮助了表弟,被抓到后全家都要死”,但是依然义无反顾地冒死相助。

送儿子上延安

1927年,毛主席离开长沙的时候专程去看望九哥,离别时,毛主席说他要出一趟远门。让王季范没有想到的是,这一别,竟然长达20多年。

在这20多年的时间里,两兄弟虽然没有见面,但是,他们依然紧密地连在一起。

毛主席在前方领导革命,九哥就在后方宣传共产党的思想和主张。他在学校通过演讲,激励学生们投笔从戎,保卫家园。在王季范的宣传下,长沙很多热血青年都来到延安,为革命的胜利“抛头颅,洒热血”。

家宴上,毛主席抓着老人的手,对江青和大家说: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王季范和儿子

全面抗战爆发后,王季范毅然送自己唯一的儿子王德恒奔赴延安。

在王季范的心里,他坚信表弟一定会取得成功,表弟一定会给国家带来希望和安康。

为国家献计献策

1949年6月,湖南和平解放前夕,王季范以湖南教育界知名人士的身份,积极参加湖南的解放活动。

他通过自己的渠道和方式积极奔走着,为了让毛主席和党中央能及时了解到长沙的情况,他避开了特务的追踪跑到湘潭给毛主席发电报。

8月,湖南和平解放之后,王季范3次致电毛主席,对他领导的中国革命胜利表示热烈的祝贺,并提出“用贤才、立法制、崇道德”三个治国方策供毛泽东参考。

也正是因为在毛主席的一生中,九哥为他做了太多的事,无论是对他个人还是对国家,王季范都倾尽所有。

1950年9月21日,当兄弟俩再次见面时,毛主席久久握着王季范的手,深情地说:“九哥,终于见到你了!”

王季范眼里闪着泪花,哽咽着说:“润之,20多年了,我们终于又见面了!”

毛主席还对江青和女儿、和工作人员说:“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他是我的九哥,也是我的老师,在我的青年时期,给过我很多帮助。没有他,就没有我。”

家宴上,毛主席抓着老人的手,对江青和大家说: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右一王季范

当毛主席说完这句话,往事一幕幕浮现在脑海中,兄弟俩有说不完的话。

很少饮酒的毛主席,那一晚和九哥频频举杯,然后一饮而尽,在座的都为两人之间的兄弟情而感动。

家宴快要结束的时候,毛主席点燃了一支烟,然后,非常伤心地对王季范说:“九哥,我接下来和你说的事,你一定不要太伤心难过······”

九哥看到毛主席这样说,已经猜到了一些什么,他说道:“是不是德恒的事情?”

毛主席叹息了一口气,然后抓起九哥的手,缓缓地说道:“九哥,你把德恒交给我,我没有保护好他,对不起你啊!”

毛主席说完这句话,九哥什么都知道了。当时,王季范已经60多岁了,老年丧子,其悲痛可想而知。

老人留下了伤心的眼泪,他说道:“我送儿子去延安干革命的时候,就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心理准备,润之,你不用自责。开慧、泽民、泽覃他们都为国牺牲了······若论牺牲,谁有你大?德恒把你当成了榜样,他的牺牲是有价值的。”

毛主席为九哥的深明大义而感动,同时也为失去那么多亲人而痛心。

吃完饭,毛主席邀请九哥游览了中南海。两人边走边聊,好像回到少年时光;故人之情,犹如一杯浓酒,荡漾在两位老人的心头。

家宴上,毛主席抓着老人的手,对江青和大家说: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前面右一王季范

这次见面没过多久,王季范在毛主席的安排下来迁到北京宣武门一处胡同居住。

毛主席经常派秘书来看望九哥,九哥也成了毛主席家中的座上宾,两人经常一起讨论国家的大事。

一天,王季范开口问道:“主席,我来北京,你要放点事给我,这样我才住的踏实啊!”

毛主席哈哈大笑,然后说道:“九哥,我考虑了很长时间了,你从事了一辈子教育工作,我已经根据你的能力给你安排好了。”

此后,王季范任湖南行政学院副院长、湖南省文史馆馆员等职位。从此,王季范在工作岗位上尽职尽守,虽然年近70,但是依然为国家的建设拼尽全力。

为了在工作上取得详细的资料,王老在将近20年的时间内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在生命最后阶段依然在第一线做调研,为我国水利、电力、教育、铁路等方面的建设提供了大量的有力依据,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结尾

1972年7月11日,王季范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在他病重住院期间,毛主席和周总理曾请王季范的孙女王海容转致问候。

家宴上,毛主席抓着老人的手,对江青和大家说: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毛主席得知九哥逝世的消息后,眼角流下了泪水,因正在养病身体虚弱无法到现场,在敬献的花圈飘带上写上“九哥千古!毛泽东敬挽”九个字。

两位老人一辈子相知相惜,他们都为了革命付出了太多太多。王季范儿子为国牺牲,毛主席六位亲人为国捐躯,他们为了国家奉献了自己的全部光和热。

百年风云过眼,多少英雄远去,但他们开创的事业正在焕发无线生机,伟大的中国正在走向复兴,他们昔日的理想正在变为现实。

谨以此篇文章,向毛主席和王季范及所有牺牲的烈士们致敬!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82999.html